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耐心等待     
一次,我为某事不得不等待,这时我想起了一个童活。从前有个年轻的农夫,他要与情人约会。小伙子性急,来得太早,又不会等待。他无心观赏那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娇艳的花姿,却急躁不安,一头倒在大树下长吁短叹。忽然他面前出现了一个侏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开始了等待。等待妈妈的怀抱,等待爸爸的笑脸,等待一块糖,等待一次出游,等待一次表扬,等待梦想实现……无数的等待,已经如花开过,也凋谢过;欢喜过,也悲伤过。现在还在等待。未来还会有无数等待,等我经历、体验。也曾认为,等待就是在原地,等别人把自己想要的东西给你送来,而等来的,都是失望和泪水;也曾认为,等待就是无所事事,时候一到,老天就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可是,这样的等待,我毫无所  相似文献   

3.
生命言说问题是米歇尔·亨利生命现象学的关键主题。他试图在其文本中揭示生命言说的方式,以便为我们提供一种生命言说的模式。他认为,作为自我感触的生命言说完全不同于关于某物的言。我们也不能以一种对象化的方式去言说生命。那么,它究竟如何得到言说?这构成了亨利生命现象学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他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尝试言说生命,尝试展现生命的言说。但事实上,亨利的这些尝试都存在问题,甚至在他不同的文本中存在着一定的张。因此,有必要探讨他的尝试,阐明他作品间的张力,进而解释造成生命言说困境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佩蒂特认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以按照自己持有的各种态度构成自己的心灵。心灵通过各种能力进行言说,人们通过言说的心灵进行社会交往和生活。人们的心灵言说不可或缺地包含这样一个过程:决定如何判断以及思考什么;通过基于规则的推理控制他们的思考;享受一个特别的认知意识;达成承诺和形成共同体;构建人格和自我;因为他们的行为而承担责任。我们只有在人类社会学的基础上,回溯人类心理,才能理解这一过程。这也是有关"人类生活如何是一个语言交往的社会"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格拉底和孔子都以口头对话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且都把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伦理道德问题 ,但他们不论是在伦理道德的内容还是在对话的方式上都有极大的区别。一、言说的标准问题。苏格拉底把言说的标准最终确立于言说本身 ,孔子则把言说标准放在言说之外 ,从而最终取消了言说的标准。苏格拉底非常注意言说本身的逻辑层次 ,在言说中所使用的任何概念都必须建立在概念的明确和严格的“定义”之上 ,否则一切描述都无以生根。如果不遵守这一原则 ,只会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是什么 ,或者是陷入自相矛盾。由此就形成了西方思维对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6.
不经意地,忽然发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是由一个个“到期”的日子所连接而成。这一个个“到期”的日子,成为人生中一种躲不开的期待与无奈、盼望与忐忑。一个个日子“到期”后,又开始了一个个新一轮“到期”的等待、盼望与忐忑。岁月就在这一个个“到期”中,悄悄地划过,成为头顶上的阳光星月,  相似文献   

7.
罗明星 《伦理学研究》2012,(3):19-24,141
道德不可言说,但道德又不得不言说,这是道德言说的现实处境.语言真实性与道德真实性、道德语义与道德语意、话语权与道德权的内在关联,展示着道德言说的复杂性.正是复杂的语言与复杂的道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而生动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8.
等待     
等待是一种复杂的心绪,甜酸苦辣尽在其中。可能是因为更爱追求一种人生的完美吧,女人的等待总是比男人多。等待一个迷人的季节,等待一个月圆的夜晚,等待夫婿的宠爱,等待儿女的长成…… 可等待与等待不同。  相似文献   

9.
庄子对语言有着深刻的洞察。在他看来,道超出了语言的范围,且语言时常会遮蔽大道,然而道又必须被言说,否则语言将走向沉寂与灭亡。所以,如何找到并运用一种能够言说大道即终极真理的语言,便成了庄子思想的重要问题。通过以隐喻为特征的"三言",庄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本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批判与批判的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剑 《哲学动态》2012,(1):9-13
一何谓文化,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文化中,并能感觉与意识到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说它复杂,是因为当人们试图给予文化以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定时,通常又会感到难以言说。人类文化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直到今天,文化似乎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尽管  相似文献   

11.
一粒雾     
一粒雾渴望亲近大地,为此它已等待了很久很久。终于又到了一次气温降低时候,它发誓要把握这次机会,完成它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不怕拒绝     
一生中,我们每个人不知要品尝多少次被人拒绝的滋味啊——当你带着热切的希望踏进考场,焦灼的等待之后,却是名落孙山;当你苦口婆心地向人家宣传、推荐一项新产品,听者只冷冷地回一句“走吧,没人买”;当你推敲了又推敲,终于写成一篇自以为很不错的文章,投寄了一家...  相似文献   

13.
作家葛若宁叙述了他的一个经验。有一次他在飞机场等待一架为恶劣天气所阻,久久盘旋而不能降落的飞机。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葛先生注意到一位等待未婚妻的青年人那极度焦急不安的情形。时间每过去一秒,他的情形便更加恶化。这位有名的作家知道,若是劝这位青年不要担心是毫无用处的。于是他采用另一种方法,他走  相似文献   

14.
对话问答是庄子言说方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基本上每篇寓言均由对话问答构筑而成.庄子的对话实质上是一种自问自答的独白,但其独白却又有着对话化的倾向.从对话的角度对庄子的言说方式作一细致的探讨,既可以看出庄子言说方式的特点,也可以从中管窥中国对话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等待     
黑夜里,我等待黎明的曙光:冬天里,我等待春日的暖阳;风雨中,我等待绚丽的彩虹;失败后,我等待下一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追求便捷和效率,流连于快速变幻的信息世界。就像高温环境下运动的分子,高速振动着,无序而持续,用零碎细散把每个时刻填满,不时焦虑不安。我们有多久没有认真等待过了?车站,午后,天气阴沉,你什么也没有带,什么人也没有约,只是一个人在等待,雨声滴答,风喃绕耳。没有人知道你在等待什么,包括你自己,就这么放空一段时光,让浮躁的心情慢慢平和下来,人也像重新充好了电。等待是不可思议的艺术。它似乎永远都是漫长的,看不到时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6,(10)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嘉木样活佛在闭幕式上的致词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同道,各位朋友:去年我们在北京聚会,召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大会。这次我们再次在汉城相会,又一次开了一个十分圆满的大会。联结我们之间的黄金纽带,经过我们共同的不断锻造,越来越辉煌灿烂、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都等待着对世纪的来临,正在筹备欢迎新的千禧年。这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难怪众人都这样雀跃与兴奋,期待着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它能够带来平安与幸福的生活;同时,亦准备接受一个已知而又未知的将来,凭着信心勇往向前。所谓已知是因为一如俗语所说“太阳之下没有新的事物”,有的只是新发明和新发现而已,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而做食品的材料并不是新的,可是每年都有不少食物的新产品,这便是已知而又未知的一个例证。另一个例证是我们知道每天都要吃食物,可是却不知道来年有什么可以吃,或是我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及言说语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的走向问题,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问题,而是与哲学从业者的自身问题意识相关联的问题.如何真切地把握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及言说语式,不仅为哲学的反省提供一个切近的维度,更重要的是如此的反省自身就已经是中国哲学的现代生成.今天我们由此来反思中国现代哲学,就旨在以一种切题的方式来规范现代中国哲学的生成,以避免中国哲学在问题的混乱和言说语式的错置中走向歧途.  相似文献   

20.
走出舒适圈     
导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授,那一年他带了我们八个研究生。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走向工作岗位。教授请我们这些学生聚餐话别,也可以说是给我们上最后一课。吃完饭,我们请教授赠言。教授没有说话,而是在一张大白纸上用笔画了一个圈,在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教授开言说:"这是你的舒适圈。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