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12,(1):110-115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包括儒家的仁义礼智等.这种价值观得到了宣扬并被某些主体接受时,新主体因此而产生.主体的产生,从西方理性主义(康德、黑格尔等)的哲学角度来说,便是善良意志的发生;从中国儒家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诚意或德性的发生.意志、德性是存在的绝对者.绝对仅仅是存在自身(identity)的规定性.绝对,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便是永恒,从空间的角度来说便是普遍,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便是无限.主体接受外在、客观、相对的事实时,主体的意志、德性随之而产生.意志与德性的产生标志着永恒、普遍、无限的绝对者的形成.相对者走向了绝对者.普遍价值因此而可能.  相似文献   

2.
新墨学如何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墨学如何可能?张斌峰(湖北大学政治行政学院430062)张晓芒(山西教育出版社030012)目前新儒学的研究正全面展开,新道家的研究亦初见端绪,惟独墨学思想的创发尚少有人问津。而传统学术中,过于偏向儒学、新儒学、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研究,这也许是因...  相似文献   

3.
康德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和自然科学具有同等地位的道德科学。纯粹实践哲学的使命即是将这门科学建立在纯粹的理性基础之上,使之成为可能。道德法则是理性不受感性所决定的因果性,即自由的因果性,它和自然因果性一样都源自于人的理性自发性。义务行为指向目的,但后者不是行为的内在要素,因而不是纯粹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是道德科学的基础。完整的义务行为内在地包含着诸多经验性内容,但后者也不是纯粹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只是行为在认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的必要性在于它是人的自由可以普遍共存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状态之中个人虽然可以在经验上占有某个外在物,却并不因此能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所有权的权能要求个人的单方的意思表示能够约束所有其他人的意愿,而这只有在存在普遍的外在立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国家的存在因此是个人的所有权成为可能的必要的构成性条件,而非保护所有权的单纯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能否在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证成和构建一种关涉平等的权利、公正的分配等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马克思政治哲学,这是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马克思虽然没有将自己定位在政治哲学史上的任何一个位置,甚至也没有将自己的理论工作与政治哲学直截了当地联系起来,但在文本和思想史的视域中来创造性地证成和构建其政治哲学思想,这依然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概念中,容纳了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几乎全部价值要素;二是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将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推向了纵深层面;三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分配问题的思考,为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内在张力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的人性论是由"圣人"之聪明睿智之性、虚静无为之心与"众人"之好利之性、欲利之心共同构成的二元结构。人性与人心,是一个好利与向善的综合体。人性好利决定人情好利,但聪明睿智之性、虚静无为之心却能节制自身欲望,向"道"靠拢,并最终"体道"。人性虽不蕴含善性,但却能萌生向善的能力。人能体道,成为"圣人"。人世之善,源自"圣人",而最终源自"道"。韩非子亦有"内圣外王"思想。"内圣"必然要求"外王",欲实现"外王",必须借助君主。王必霸、霸必王,是韩非子王霸观念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是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但是富贵者与贫穷者的道德表现都具有坏的可能性,只有从制度合法性建设和道德主体性建设两方面来克治这种坏的可能性,富而好礼的文明社会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的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的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的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宗教乡愁(religious nostalgia)是伊利亚德表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意指对神圣的渴望,渴望回归于起源性的时间,也就是渴望回归于众神的临在,而存在于"彼时"(illo tempore)的世界里.本文沿着"宗教乡愁如何可能"的追问,试着探讨宗教认知方式的本体论根源.本文认为人的有死与有限的生存方式成就了这种本体性的根源,此外,正是宗教乡愁使人成为完全的人,获得宗教与文化意义上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社会哲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 ,是市场经济的兴起 ;与此同时 ,社会哲学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和成长起来。这两件事情的同时发生是偶然的 ,还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呢 ?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这里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或者说 ,理论活动的兴趣问题。按照哈贝马斯的见解 ,认识或理论活动并非一种纯粹的智力游戏 ,而是有着其内在的实践意图或兴趣的。兴趣无疑与活动的对象有关 ,但更与人的需求相关。可以说 ,兴趣是对象和人的需求之间的一种关系。兴趣和认识的关系的实质在于 ,兴趣先于认识 ,兴趣是认识的前提性基…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9,(6):82-85
社会工作基于现有的制度环境、精准扶贫的操作方略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状况,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有限。社会工作应在吸收人类反贫困经验的基础上,参与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的适合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体系。只有在适合个体能动性发挥的制度环境中,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才能得以发挥。社会工作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不仅在精准扶贫进程中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并获得专业发展机会,甚至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陶清 《哲学动态》2012,(5):32-40
唐君毅在评论牟宗三《历史哲学》时说:1944年秋,"一日谈及国事,宗三怒而忧之,即欲写《历史哲学》一书,以昭明吾华族之文化精神命脉之所在,兼示其发展之理则,以贞定国人共信"。[1]在他看来,揭明民族文化精神命脉,展现民族文化发展的理则,从而能以贞定国人的共同信仰,是牟宗三写作《历史哲学》的初始动机。唐君毅认为,历史哲学不同于一般历史学,"在历史哲学之重明历史发  相似文献   

13.
主要由于马克思提出生产力理论的原初语境的限制,以及与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相伴随的知识理性主义的主导,长期以来,生产力何以可能这一前提性、根源性问题被遗忘和遮蔽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相结合的研究表明,原始文化从劳动中产生并与劳动结合,起着独特且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功能,是从自然生产力向人类劳动生产力转变和跃升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因素,从而开辟了人类劳动生产力的道路,为其历史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原始文化,就不能体现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也就不会产生人类特有的劳动生产力。对此,我们应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以文化与历史相结合的博大视野推进生产力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浩 《世界哲学》2012,(2):89-98
"纯粹逻辑的贝叶斯主义",是C.豪森近年来发展出的一个研究纲领。他认为概率演算的布德诺.德.菲耐蒂公理化系统是纯粹逻辑的,而包含可列可加性的公理系统则破坏了逻辑一致性原则。基于"方程可解性"概念所建立的形式类比展示了概率一致性和演绎一致性之间的平行关系。这一纲领对逻辑全能问题、休谟问题以及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都提出了独到而统合的解决。然而,该纲领仍面临着"杜宾(Dubin)问题"的挑战,同时也回避了一些像简单性和真理的关系这样有意义的哲学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今天,提高汉民族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汉语学术界和教育部门的一个标识性口号,但如何真正提高汉民族的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理论层面的深入反思。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科学理性-人本精神叩开了中华帝国古老的大门,“技术———科学———民主制度”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和中国社会近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历史轨迹。然而,科学和民主背后使西方富强的真正秘密是什么?严复在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进行深入考察后发现:在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西方富强的秘密!他认为,西方强大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武器和技术,也不仅仅在于经济、政治组…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今天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必须明了我们究竟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中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对自己目前的研究环境务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们的研究环境,与20年前相比,甚至与1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新哲学的理论构成形态及其根本哲学立场是以辩证法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研究界面是社会领域而非自然领域,由于唯物主义抽象的实体性的本体论立场无法处理以人的关系为中心的社会领域中的复杂理论问题,马克思大规模地吸收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成就,对唯物主义进行改造和重建。实践概念的具体哲学规定是中介性,人的现实的中介性实践活动是劳动,其在资本主义时代的具体历史形式是工业和科学;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实践的社会性原则和中介性原则发展到极限并走向自我否定,由此显示出人类实践的历史限度。实践哲学揭示了工业和科学作为现代人实践的否定性与超越性的双重意义。从哲学史的观点看,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马克思实践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根基、最具根本性、因而真正具有文化领导权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当代西方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力图整合西方其它绿色政治思潮的理论主张,提出了以社会结构变革和环境道德价值观建构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形成了以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理想。分析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生态政治哲学上的理论运思过程,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入地了解当代西方的生态政治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和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主要关心政治价值,为社会…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7,(4):163-169
柏拉图将巴门尼德的"思与存在"的平行关系扩展为一种由思想、理性、智性与存在(所思)、本原、善自身的存在所构成的多维的平行关联。在超越论现象学的研究中,胡塞尔对思的辩证法进行了深层奠基,他不仅在现代数学理性的基础上重新激活了柏拉图对思与存在的建构,将它改造为一种具有双重交织、多维建基结构的能思—所思的先天的平行关系,而且凭借他对时间性和意向关联的深入考察,重新确立了数学理念化对绝对存在的构造作用以及本性之善相对存在所具有的建基地位。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将超越论的建构刻画为从本质现象学到意向心理学的建基生成,并将此建构的基础具身化为零位身体从原区分、相互压抑到意向融合的构造,而拉康则对此作出了两个关键性的突破:首先,在镜像阶段理论中揭示出意向融合的本质是误认和异化;其次,以根基于客体小a的存在的拓扑构型改写了纯粹意识的流形结构。胡塞尔以母婴间身体性的融合关联为基础建构零位存在,但拉康认为,零位存在最终建基于在先于前摄的将来相位上永恒涌动的客体小a,正是通过对这种特殊客体具有的新的本质化和时间化的揭示,我们在拓展现象学的直观与存在范围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新的哲学批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