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М.大卫的《巡回宣讲哲学家加布里尔·马赛尔》一书是一部论述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著名的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加布里尔·马赛尔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的篇幅浩繁的著作。本世纪二十年代存在主义开始在法国传播。法国的存在主义是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利用了逃亡国外的白俄哲学家Н.别尔佳耶夫和Л.谢斯托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当今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资产阶级道德理论,也是西方伦理学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典型形式之一。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和思想派别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尔后传到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美国、日本、印度等国曾经风行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在帝国主义时代,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出现了两个思潮,即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包括作为实证主义哲学变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运动。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这两个思潮的产生,从阶级根源上看,是体现了帝国主  相似文献   

4.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不少人就称萨特的存在主义为“自由哲学”。萨特还因为他的文学作品“充满自由气息”,“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获得诺贝尔奖金(本人未领取)。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谓“启蒙哲学”,指的是“启开封建主义之蒙昧,迎接资本主义之光明”的哲学理论;“中法启蒙哲学”则分别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和中国辛亥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哲学。后者是在前者的传播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如此,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法国启蒙哲学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事实上,中国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启蒙哲学是有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哲学思潮的主流是资产阶级的哲学(“新学”)运动,它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没落这样的过程。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具有两面性。本文就此作些论述,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冯颜利 《哲学动态》2005,31(9):33-37
著名的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Andre Gorz)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后工业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政治生态学"、"后工业社会"等理论,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活动领域.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休闲观对西方休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很少对其进行探讨,希望本文的讨论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一斯宾诺莎的时代斯宾诺莎(一六三二——六七七)是十七世纪伟大的荷兰唯物论哲学家和无神论者。斯宾诺莎时代的荷兰在经济上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语),在政治上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民主国家。荷兰早在十六世纪末(一五八一年)即摆脱了西班牙军事政治宗教的干涉,成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基础上产生了荷兰各方面的繁荣。它的航路遍布各海洋,它与西班牙、英国及法国进行了胜利的商战。工业与技术,科学与艺术都有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三年秋,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邀请许多外国作家到布拉格访问,举行了座谈会和讲演会。奥地利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学家、史学家费歇尔和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尔及其夫人,也在被邀请之列。我们在这里所译载的是费歇尔和萨特尔在布拉格的一次关于“和平共处和思想斗争”问题的谈话,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现代修正主义者和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是怎样互相吹捧为“马克思主义者”而在观点上合而为一的。费歇尔和萨特尔的主张,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在文化上的“合二而一”论。这篇谈话,发表于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机关刊物《火焰》,我们是根据《新日本文学》一九六四年第六期上刊载的日文译文转译的,译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0.
萨特尔及其存在主义在法国风靡二十年之久。萨特尔与戴高乐、毕加索等人齐名,成为当今蜚声世界的法国人之一。然而今天,萨特尔却遭到了攻击。J. 拉康、C. L. -斯特劳斯、M. 福科和阿尔都塞等四人分别撰文对萨特尔及其存在主义提出异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是否有理由反对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5,(3):84-92
从1830年七月革命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近代法国从君主立宪制向自由民主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杜米埃是当时法国家喻户晓的最重要的漫画家,他通过在《漫画》、《喧哗》等报刊上发表数以千计的讽刺漫画,对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杜米埃这些寓庄于谐的漫画被波德莱尔誉为《人间喜剧》的补充,将它们汇集起来可以说呈现了一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政治文化和资产阶级生活的完整编年史。  相似文献   

12.
王巍 《哲学动态》2012,(11):83-88
当我们提到法国哲学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生命哲学或萨特(Jean Paul Sartre)的存在主义。在科学哲学领域,我们比较熟知的也往往是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后现代主义或拉图尔(Bruno Latour)的实验室研究。但是法国科学哲学也有很强的分析传统,并能很  相似文献   

13.
亚克色罗斯也是在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哲学流行风气下一个颇露头角的人物。他自命是马克思学者(Marxioloque)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以存在主义的观点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等等。他们拚命搜罗马克思早期著作,摭拾拚凑,来歪曲马克思。往往在大段引证马克思原文并加以大体重述之余,用存在主义的意义,去解释引文中“存在”、“意识”、“本质”等名词,弄得面目圣非。这一手法在今日法国已经成为时髦了。著者虽然大言不惭,认为对马克思热情赞颂和放肆讦的两个极端盛行,而真正了解马克思的很少,其实他自己更是无知。他自己的意思总起来说,不过是:(1)马克思要以实践来解决思想和实在的二元性,而仍然处理不了思想;(2)共产主义运动既以思想、意识为出发点,又归结于思想、意识;(3)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扬弃的运动,但本身也要被扬弃;(4)共产主义运动现实的前提,是世界经济以全球性的技术为基础。但他的旁征博引,主耍是想用“异化”——范畴来说明人的意识是使自然存在的东西,而意识的绝对否定性则是人的本质。这种虚无主义的“人道主义”,本是存在主义的滥调,不过亚克色罗斯利用它来向马克思提问题,更十足表现其对马克思一窍不通罢了。本文选自作者所著《马克思,技术的思想家》(巴黎,1961年出版)一书第六篇第二章。  相似文献   

14.
试图把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结合起来的尝试,由来已久,早在20年代至30年代就出现了以存在主义现象学的精神重新思考精神分析学理论的一些初步尝试。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起,可以说“存在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在美国和西欧一系列国家中已广泛传播。当存在主义这一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发生危机并被它的其他“变种”所取代的时候,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一整套原理开始渗透到心理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十九世纪末产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资本主义推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二十世纪下半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随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新特点。如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作用大大加强,国有化比例提  相似文献   

16.
柏格森(1859年—1941年),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体系,以1907年《创造的进化》为代表,以神秘的“生命的冲动”为本体,打出科学的旗号;至1931年,他应用了他的反理性的生物学观点,从事宗教、伦理研究,发表了《伦理与宗教的两种泉源》一书。他的重耍著作,在法国已再版七十余次(瑞士、比国的法支版及各国译本尚不在内)。第二次大战以后,法国资产阶级哲学热烈讨论的主题,多半是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派也很出风头,柏格森似乎有些被冷落了。但据1961年的调查,法国中学升学会考中,援引柏格森论点的哲学试卷,占 60%以上,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了。柏柏森本人系后猷太人,纳粹占领法国,震于他的名望,要给他以亚利安人种的待遇,他拒绝接受;因此在冬季缺煤取暖的情况下病死了。他的神秘的本体论影响过法国著名工团主义者索雷尔(George Sorel),后者自命要以柏格森哲学来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索雷尔:《暴力论》);墨索里尼直到法西斯专政以来,还自认是索雷尔的学生。柏格森喜欢摘引歪曲当代生物学知识,但对自己的真正思想根源则讳莫如深。他主要是把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作为神秘的、反理性的实体,这就为法西斯供给了哲学上的武器(所谓全体主义反对原子主义)。  相似文献   

17.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高唱着资产阶级的议会制,说什么“我俩应当学习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成立政治设计院,和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变成美国的上议院,来仿效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民主”等等荒谬的论调。其实,只要揭开问题的本质,就可以明白资产阶级的议会制是怎样一回事了。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即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是近代历史的产物,是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8.
1848年2月底,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伦敦首次出版。《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宣言》系统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由来、现代性特质、阶级对立及其斗争结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趋势;深刻阐明了共产党的宗旨、先进性及其自身发展逻辑;高度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文化观念的存在论基础与价值论立场。《宣言》是现代世界的醒世恒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变,《宣言》的真理性光芒就不会磨灭。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目前在我国,存在主义相当流行。即使不是“存在主义”这种自己意识到的思想,起码是存在主义的情绪或者态度在迷惑着人们。这种状态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即使在自称为现代唯物主义者的人当中,也因此而出现了名为“主体唯物主义”的修正主义主张,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其次,在存在主义哲学家中间,创办了“雅斯贝尔斯协会”(雅斯贝尔斯是现代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这个协会现在改名为“存在主义协会”,出版季刊《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文学等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剖析。作者指出,萨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萨特所宣扬的抽象的个人、自我意识、自由选择、绝对自由是超时代、超历史和超社会生活条件的;而“行动哲学”和无政府主义则是他的绝对自由理论的孪生子。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是他文学作品的思想支柱、灵魂,而他的文学作品则是其哲学的形象化、具体化,二者互相补充,互相生发。萨特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萨特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分歧,指出两者是根本对立的,那种轻率地断言萨特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是“高耸的里程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