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使用“以上”、“以下”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是否包括本数在内?如果不搞搞清楚,就会发生问题。某省税务部门对于农用船的税收作了这样规定:“农船五吨以下免征工商税,五吨以上应按规定税率征收工商税。”但是许多县都有三、四千只五吨的农船,经办人员不知道这些船究竟该不该征税,只得层层向上级请示。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理论,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而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3.
复杂问语是指隐含着某种假定的问语,如别人发问:“你还干小偷吗?”这句问话中就隐含着一个假定:“你干过小偷”。如果你干过小偷,那么这个假定就是真实的;如果你没有干个小偷,那么这个假定就是不真实的。对于这个隐含着不真实假定的复杂问语,不管你回答“没干”还是“干过”,你都是小偷了。正因为复杂问语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它,诱使别人落入他预设的圈套。也正因为复杂问语具有这个特点,有些人认为复杂问语不能用于办案之中,因为用于办案中就是一种违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哲学家中,对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苏联哲学家中也一样,他们正在进一步展开争论)。在这里的问题有如下一些:基础是什么?是否仅指生产关系?是否包括生产力?基础、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这三个概念有何区别及联系?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中的生产关系总和应怎样了解?是指该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诸要素、诸方面的总和呢,还是指该社会形态中现实地存在着的诸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什么是上层建筑?是仅  相似文献   

5.
如果哈姆雷特是一个宇宙学家 ,他大概会提出 :“有限 ,还是无限 ,这是一个问题。”这其实也是一个悖论 (paradox ,似是而非的“吊诡”) :如果宇宙在时间空间上没有开端和边界 ,那么此前已经过去了无限 ,宇宙就被设想为完成了的总和 ,但无限不可能过去 ,总体也不可能完成 ;然而 ,如果宇宙有开端和边界 ,那么在开端之前、边界之外必须有一个空无的所在 ,但“无”中又怎么生出“有”来 (康德悖论 ) ?这个悖论还是“说谎者悖论” (被认为是罗素悖论的一个不严格表述 )的一个放大版 ,因为它同时具备了“自指” (self referenc…  相似文献   

6.
人生目标     
丘放河 《天风》2004,(8):22-22
在人生这个巨大的“机器”中,我们是哪一个“零件”呢?我们是令整体“受苦”的零件?还是使之“得荣耀”的零件呢?  相似文献   

7.
是故意杀人,还是犯罪中止? 1982年1月15 日《中国法制报》载一个案例的标题这个标题认为“故意杀人”和“犯罪中止”不相容,要求从二者之中择其一。这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论域,可以相容。故意杀人,属于罪名这个论域,它只能和有关的罪名相提并论,如说:“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犯罪中止,则属于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从历史必然性角度对原始积累这个十分重大而又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问题的尝试性探讨,试图对以下问题作出初步回答: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特有现象,还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一般规律?“资本原始积累”是原始积累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还是原始积累的唯一形式?原始积累尚未完成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否同样面临着必须完成的原始积累任务?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否发生了原始积累,结果如何?我国“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9.
1 通常是把辩证法区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这里的“客观辩证法”是指“事物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法”。至于认识的辩证法”和“实践的辩证法”,则未作出明确归属。对于这种区分,人们常常提出疑问:事物本身是否存在与辩证法相对待的形而上学?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不是主观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和实践的辩证运动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论述表明,无论是外在于思维的物质世界还是人类思维本身,无论是思维反映存在的认识运动还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它们自在地都是辩证的运动过程。他主要是在四重意义上说明辩证法的自在性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基础究竟是指生产关系还是指生产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就有过争论。王子野、孙叔平等同志主张;经济基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包括生产关系的方面,也包括了生产力的方面。”但多数同志则认为,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是我国理论界比较流行的观点。近年来,在党的“解放思想”的精神鼓舞下,有些同志重新在内部的和公开的刊物中发表文章,提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1992年签署并在国内随之生效的国际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第1条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儿童期是接受教育和对之进行教育的重要人生阶段。错过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即可教性就不那么强了。以后,受教育者将循着已受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向,惯性地向前发展(个别人例外)。怎样抓住儿童期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宗教事务局令 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已于2000年8月 11日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叶小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以下简称“境内外国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包括在华常住人员和短期来华人员。 第三条 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是指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按照各自的宗教信仰习惯举行和参与的各种宗教仪…  相似文献   

13.
夏威夷佛缘     
“你现在的生活好吗?”师傅突然问。我沉吟,考虑如何说好?“不”,我终于说,眼圈便也红了。“放下它。”师傅坚决地说。“放下?”他做了对我不利的事,却要我放下?不!我的眼泪“刷”地流了出来。“我佛慈悲,一个学佛的人,是成佛菩萨,还是走向六道轮回,常常在一念之差,人生人生,是要了生死,出三界,要是一己私欲都放不下,如何一了生死,走出三界?他是你的丈夫,你不原谅他,谁还能原谅他?“南无阿弥陀佛。”师傅合掌。我想到了令我很烦很烦的生活,想到了我飘摇不定的婚姻,想到放生之外的话题:宽容,我感到有一柱阳光姿态昂扬地嵌进我的心———人应…  相似文献   

14.
人的价值问题研讨会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系列研讨会之一。它于1991年1月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30余位学者参加。会上分析了近年来人的价值问题研究的情况,并就几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人的价值”是指人的一种属性,还是指人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个问题是由对“价值”范畴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价值”范畴的看法有“属性说”与:“关系说”之争。“属性说”沿着探讨人所固有的或天生的本性“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方向去思考,其重点在于揭示人的本性、特性、能力、权力,尊严、需要等等。“关系说”则在谈到人的价值时,主张分析“人”在价值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是主体还是客体,并就其社会关系的表现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所见到的对青年马克思《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研究成果中 ,一致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有四个规定 (参见杨适《马克思〈经济学 -哲学手稿〉述评》,1 982年版 ,第 34— 37页 ) ,对此笔者不予苟同。从文本看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规定的指认只有三个 ,而对异化劳动的结果的分析则有四个。“四规定说”实际上混淆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三个规定”“四个结果”的内容。1   “三个规定”是马克思从这一“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而得出的考察结果。这一事实就是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 ,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  相似文献   

16.
崔阎王命令皇协军从梯子上解下王兆喜,双脚蹬在王兆喜的肚子上,水从两头冒出来。不一会儿,王兆喜苏醒过来。两个皇协军把他扶起。“怎幺样?这个滋味好受吗?我看你还是说了好。”崔阎王狞笑着说。“你就是打死我也是这句话,她一家跟队伍走了。”王兆喜还是不慌不忙的说。崔阎王恨急,双手卡住他的脖子,王兆喜忍耐着,仍然不说。“好硬的骨头。”崔阎王喘了一口气,然后命令皇协军:“给我乱棍打死!”棍子象雨点一样打在王  相似文献   

17.
“可能”有几个义项,各义项的特点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语法书并不一致。《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可能”有两个义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常用词用法例释》认为“可能”有三个义项。笔者认为,从“可能”的特点看,它的义项应归纳为四个。可能 1 助动词。语义与“能”“能够”相近。如: ①小王那么老实,不可能办这种事。②你想想,他可能放过这个  相似文献   

18.
“师生恋”,一个难走的迷津。哪位少男少女一不留神陷入这一迷津,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有人给指一条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在哪里?下面三位少女走出“师生恋”迷津的真实的故事,会帮助寻觅到走过“师生恋”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超速诡辩   某国某市。   一次,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超速行驶的轿车。   “对不起,夫人 !”警察很有礼貌地说:“您违反了交通规则,超速行驶。您的车速已达到了一小时 60公里。”   “哦,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驾车的妇女以不容置辩的口气答道:“我总共才行驶了 15分钟,远远不到一小时,怎么谈得上一小时 60公里呢 ?”   “夫人,我的意思是: 60公里的路程,您将会用一小时赶到。”   “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只要再行驶 10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赶 60公里的路程。”   二、煤灰救命   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  相似文献   

20.
“悖论”是什么?它就是挑战(或违背)常识的“大”理。所谓“挑战”,就有“矛盾”存在。所谓“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某一属性既属于同时又不属于同一对象。 这个简朴的“悖论”定义,比日常理解(和普遍辞典)只多添一个“大”字。无论是我这个定义,还是历来的绝大多数的权威定义,都认定“矛盾”就是“逻辑矛盾”,所以不时都可以省略“逻辑”一词,只不过,大家都认为,悖论不是普通的矛盾,而是一种“特殊”的矛盾。我要补充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