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国的工商业论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齐国的工商业是齐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齐国发达的工商业主要源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当时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发达的丝织业是齐国工商业的杰出代表,《管子》则是齐国工商业的理论结晶。而古都临淄则是齐国工商业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试析齐国的经济发展与货币流通张继彬,仲采萍古齐是先秦东方文明大国。齐国都城临淄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公封齐,即推行"兴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商品经济政策。桓公执政后,任管仲为相,修太公之业,致力于经济改革,以货币为杠杆发展农、工、商业而致强国...  相似文献   

3.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曲英杰近年来,关于齐国史与齐文化研究异常活跃,与之密切相关的古营丘地望及爽鸠氏、季、逢公伯陵、薄姑氏居地所在等问题亦很自然地被重新提起。论者或坚持营丘与临淄为一地,或在临淄之外另寻营丘,然对于自古相传的今临淄城外"桓公告"即古营丘之说...  相似文献   

4.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陈昌远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一,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赵超:《"齐"这个地名产生于何时》,《地名知识》,1983年第3期)二,根据《说文》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朱活:...  相似文献   

5.
临淄是周代齐国故都,两汉齐国王城,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址遍布境内。历史文化的丰厚堆积,使每一处古迹都熠熠生辉。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就是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之上,依托90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后李春秋殉车马建起的,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以车马等陆上交通工具为内容...  相似文献   

6.
纪季墓     
纪季墓朱玉德纪季,春秋时纪国国君之弟,封干邑。公元前691年(齐襄公七年)齐欲灭纪,纪季故入齐为附属。《春秋左传·庄公三年》:"纪季以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国一分为二,纪侯居纪城,纪季以入于齐国,为附庸。邑,在今临淄齐故城以东的皇城乡皇...  相似文献   

7.
以史鉴今古为时用──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穆辛由《管子学刊》编辑部与临淄区齐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共同发起召开的"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21至23日.在淄博市临淄宾馆举行。来自上海、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6个省市的25位古...  相似文献   

8.
循流溯源述而不论──简评《临淄与齐国》徐树梓由临淄齐文化研究社刘斌同志撰著的《临淄与齐国》一书,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全书共10章45节17万字,依齐国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及民风民俗先后为序结构成篇目,而突出了齐国建本...  相似文献   

9.
天齐渊     
天齐渊,俗称温泉,与临淄八景之一的牛山同被誉为临淄的一处游览观光胜地。天齐渊,在临淄齐国故城南8公里,今齐陵镇刘家终村西,淄河之东山坡下。关于天齐渊与齐国名称的关系,史书多有记述,说法不尽相同。《史记·封禅书》载:天齐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相似文献   

10.
齐国故城陶窑遗址张龙海临淄是周代齐国的都城。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国,都治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从薄姑复都营丘更名临淄,经春秋时期桓公称霸,战国威王称雄,至西汉时期,近千年的时间里,临淄一直是东方名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约三四十万人...  相似文献   

11.
齐都临淄户口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都临淄户口考辨韩光辉临淄作为齐国都城历时近640年,作为西汉齐王城又历时80余年,前后共计约720年。这段辉煌的历史使临淄成为春秋战国以至秦汉时期关东地区乃至全国少数几个最著名的城市之一。伴随城市兴起和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亦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系统...  相似文献   

12.
战国后期,齐国经历了一场严重“国难”。燕昭王姬平,为报伐国和杀父之仇,做了近三十年的准备,派乐毅统率重兵攻入齐境,联合三晋和秦国部分兵力,在济水西北岸展开一场恶战,齐兵大败,湣王田地“遁而走莒,仅以身免。”随后,乐毅攻占齐都临淄,分兵略定全齐。齐国七十余城,只莒和即墨二邑未下。固守即墨的临淄市掾田单,智破燕军,迎齐  相似文献   

13.
姜太公庙与姜太公旅游中心方舟齐都临淄建太公庙,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尝于太公之庙,庆合莅事。"至唐,诏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四月诏令西京、东京及天下诸州各置武成王庙奉把。这时临淄虽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史上,我们注意到,战国时代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城市,秦朝为临淄郡的首府,西汉武帝时仅临淄县就有十万户,比长安的人口还要多(《汉书·高五王传》主父偃语),王莽时仍被列为六大都市之一,为全国一流都会,到东汉曹魏时,虽为齐国的首府...  相似文献   

15.
稷下学宫遗址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论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后,地处东方的齐国,为适应当时社会大变革形势,在列国中率先于都城临淄设学宫,汇百家学派,鼓励著书立说,讲学鸣辩,以探求富国强兵、治国安邦之道。关于稷下学宫的遗址所在,史家、考据家虽作过一些探究,但是,由于资料所限,致使众说纷纭,长期以来不得终一。本文想依文献所载,结合近年来临淄齐国故城考古资料,对此作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齐都的再建     
姜太公就封于齐,以营丘为都,后又在营丘与淄水之间建立新都城。胡公时被迫迁都薄姑,献公时将都城重迁回营丘,并易名临淄。临淄自此作为齐国的都城再也没有被迁移。临淄的再建,既是齐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带动和推动着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阐述了孟子与孟子山的关系,认为孟子作为稷下先生曾经两次游齐,最后离开齐国时,曾经“三宿于昼”,这个“昼”的具体地点似无可考,但这个地方距离临淄不会很远,应当十分靠近长峪道。从临淄通向博山的长峪道,最晚在战国时期应当很是畅通。孟子最后离开齐国,就是沿着长峪道在昼邑住宿后离开齐国的。孟子在离开齐国时,经过了孟子山。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而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在这段历史中始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齐国的都城临淄则是我国古代东方历史名都,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王、宣王称雄,开创稷下学宫,倡导百家争鸣,至公元前...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20.
赵缊 《管子学刊》2002,(4):36-44
营丘地理定位问题是解决姜齐建国历史的关键,战国至汉代人们惑于临淄城的历史与繁华,遂将营丘与之接凑,混淆了历史,致使太公封齐事与周初史实相抵牾。金文资料显示殷周之际,营、荥、荣皆源为一字,其最早地望在荥,据史料我们考证了太公与荥的关系;我们又印证了金文中“荣”器即太公家族之器,为西周早期历史与齐国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