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伦理学、伦理知识与生活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伦理学的程序共识论者根本否认应用伦理学提供伦理专门知识的可能性,但西方伦理学家认为,应用伦理学可提供关于道德推理的专门知识,应用伦理学家可通过伦理委员会等制度化的机构而发挥专家的作用.但应用伦理学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哲学反思和社会批判而昭示一种正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生殖中心(医院)中,将伦理原则的学习与技术规范的掌握相结合,将伦理学评价与员工的奖惩机制相结合,将伦理学研究与管理骨干的培养相结合,将伦理原则的贯彻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的权威作用,重视群众监督手段的督促作用,借助国家行政督导机构和行业法规的震慑作用,是ART增强道德约束能力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魏英敏,男,1935年6月生,辽宁盖州人,满族。1956-196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书,1960年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工作。1970-200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等。曾任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审定委员会委员、劳动部国家职业学校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特邀客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主编有《新伦理学教程》、《毛泽东伦理思想新论》、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为人民服务伦理意义新探》等。党德第一规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首倡者(见《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9期试论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受访学者简介:陈瑛,1939年12月生,河北省深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六届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道德与文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若干应用伦理学课题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著)、<中国伦理大辞典>(主编)、<现代伦理学>(主编之一)、<人生幸福论>(专著)、<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实录>(主编)、<孟轲的伦理学说>(论文)、<中国古代商业道德>(论文)、<新中国伦理学事业及其方向>(论文)等.  相似文献   

6.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生殖中心(医院)中,将伦理原则的学习与技术规范的掌握相结合,将伦理学评价与员工的奖惩机制相结合,将伦理学研究与管理骨干的培养相结合,将伦理原则的贯彻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的权威作用,重视群众监督手段的督促作用,借助国家行政督导机构和行业法规的震慑作用,是ART增强道德约束能力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者风采     
正向玉乔简介向玉乔(1967-),男,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哲学系做研  相似文献   

9.
应用伦理是一种关于道德实践的学问,体现为解决道德难题和重构伦理学理论的过程。面对事实性道德难题、规范性道德难题和元伦理难题,应用伦理研究采用历史的具体的适度原则,在特定情境中做出及时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决定。作为哲学门类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伦理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伦理学知识,具有道德研究的前沿创新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掌握伦理商谈程序与达成道德共识的思想方法,成为具有明确问题意识、道德情怀和综合学养的各行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自威廉姆斯和内格尔1976年同以《道德运气》为题发表两篇重要论文以来,运气问题逐渐成为伦理学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存在于生活之中但又超出行为者能动性之外的不确定因素,运气始终是人类所无法逃避的.然而,现代道德哲学出于对能动性(尤其是人类理性)的信任,不尽合理地将“道德”圈定在能动性范畴内,而把运气限定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带.与之相比,美德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正视运气的存在,较为全面地容纳和考察运气的伦理意义.美德伦理学通过区分“道德”与“伦理”,并将“道德运气”拓展为“伦理运气”,为人们理解伦理生活和伦理知识的实质提供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