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本土领导研究的典范,郑伯埙团队研究的家长式领导理论对本土的理论构建与主位研究方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威权维度与德行和仁慈维度负相关、家长式领导这一构念与其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晰等问题的存在,该理论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目前,围绕家长式领导,出现了单维与多维并存、本土理论与外域理论竞争的多重格局。本文在对家长式领导的构念进行剖析后,总结了目前相关的实证研究,重点评析了该理论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解决构念的内在矛盾、扩大研究层次及中西对比三个方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温迺 《应用心理学》2012,18(1):13-23
在构像理论中,用来证明决策分为筛选和选择两个独立阶段的证据存在于:筛选阶段的信息在选择阶段不再被使用。本研究以构像理论为基础,设计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实验情境中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条件,迫使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不利用筛选信息,以此来检验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是否利用筛选信息,以及利用的程度和条件。实验情境的设计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信息最容易获得,记忆负荷最小的决策情境,过渡到信息最难以获得,记忆负荷最大的决策情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筛选信息在大部分决策者进行选择性决策的时候得到了利用,用以选择最终的备择项;(2)随着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筛选信息的记忆负荷,以及认知负荷的增加,筛选信息在选择阶段被利用的可能性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调节性匹配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决策、动机领域,Higgins(2000)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调节性匹配理论。所谓调节性匹配(regulatoryfit),指的是个体的自我调节定向与其行为策略之间的匹配。该理论认为,调节性匹配能增强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的动机强度、主观评价和情绪体验,从而对个体的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围绕调节性匹配的概念、产生、效应及应用价值等问题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难以长远地将多重投资看作整体,而更倾向于分割成单一决策进而表现出每次决策风险规避的现象”被称为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短视/远视风险投资常通过单一决策/重复决策范式予以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在单一决策条件下,投资者接受投资的人数比例或者投资金额低于重复决策条件.短视效应的调节机制有反馈频率、投资灵活性、选择组块、风险状况等.研究者分别提出短视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简称MLA)理论和短视预期理论(myopic prospect theory,MPT)对短视现象进行解释;但这些理论受到基于齐当别理论(equate-to-differentiate theory)研究的挑战.文章在总结短视效应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有必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信任形成过程的映像理论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以往关于信任形成的研究基础上,作者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从决策视角考察信任形成过程的新思路。通过对映像理论关键特征和信任决策过程特征相似性的分析,作者认为可以运用映像理论解释信任决策的形成过程,并以映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信任决策的过程模型,以及相应的检验思路。  相似文献   

6.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简介与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特弗雷德森(L.S.Gottfredson)的职业发展理论是有关职业抱负的内容及其发展的理论。该理论从职业类型、社会地位和性别类型3个维度对职业抱负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职业抱负的发展阶段论和决策过程中的妥协论。该文首先对戈特弗雷德森的职业抱负的发展理论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从职业抱负的范围限定和妥协过程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论述了职业抱负发展理论在学校职业辅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模糊痕迹理论是用于解释记忆、判断与决策的综合性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主要基于对信息存储、表征、提取和加工过程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痕迹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其要义(gist)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使得模糊痕迹理论有别于其他传统的决策模型。该理论将高级直觉与原始冲动性进行了区分,并且预测决策误差来源于判断与决策的各种不同成分,如背景知识、信息表征、提取和加工过程等。模糊痕迹理论不仅可以解释诸如框架效应、合取谬误等传统决策与判断文献中常讨论的误差现象,同时基于该理论的研究还得到了一些与传统决策理论相悖的新发现。此外,对脑与行为如何发育性变化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成人的认知过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视角,这些对脑与行为的发育性研究和对特殊人群的研究结果也都支持了模糊痕迹理论对要义加工依赖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风险敏感理论由研究动物觅食行为发展而来,提出有机体在有需要的状况下会出现从风险规避到风险寻求的行为,是风险决策领域内的一种生物学理论。目前风险敏感理论所做出的预测在动物和人类身上都获得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表明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领域中的风险决策。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包括对其理论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从参照点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该理论与其他决策理论的区别;并且,风险敏感理论也为经济不平等和权力等外部因素下的风险转移提供了解释,对已有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性风险选择的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霞  潘晓良 《心理科学》1998,21(5):412-414,419
本文认为不确定性风险决策备择方案的选择标准既不是规范效用理论所主张的效用最大化,也不只是研究者们基于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而提出的抱负水平,而是存在于决策不同阶段上的、由启发式策略控制着的这两种标准的整合,我们称之为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标准。为此,我们在研究抱负水平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负险选择的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理论及其支持性研究证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思考。指出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是风  相似文献   

10.
心理自我调控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Stemberg在整合已有风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理论一心理自我调控理论。该理论重新激活了人们对风格的研究兴趣,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相关实证研究。该文对该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