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玉解 《天风》2014,(8):20-22
在今日教会中,圣乐侍奉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或城镇中的大多数教会都有诗班,有些教会还有不止一个唱诗班.在诗班中,诗班指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用陈康博士的话说,诗班指挥起到的是教会音乐家、领袖、教师和圣乐行政人员的作用.但各地教会情况不同,诗班指挥角色不能被无限放大,从宏观角度而言,诗班是教会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隶属于教会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独立自主自办的历史必然性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学习<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教育教材>,特别是其中有关教会历史的内容,使我澄清了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成祖明 《天风》2008,(17):24-26
(接上期) 三.符合教会本性丰富充实教会公性 早在1980年代,丁主教在<[三自再认识>一文中就指出,以往"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三自很少",明确提出了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了三自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述三自,是丁主教对中国教会三自理论建设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晓田 《天风》2008,(11):32-33
编者按:奥运倒计时100天起,全国各地基督教会,纷纷开展祈祷祝福奥运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奥运,以满腔热情迎接奥运的到来.本刊记者摘录部分教会的活动场面,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佚名 《天风》2009,(4):54-54
教会祷告会的出席人数往往是教会活动中最少的。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所作的调查中,提到在港信徒参与祷告会的人数比例只是崇拜人数的10%。个中原因有许多:对祷告会缺乏认识,或有错误的认识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靳云鹏 《天风》2001,(12):20-21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河北教会的方向在哪里?加强农村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是今后如何办好教会的关键。 神学是基督徒对神、对教会的正确认识。“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这是我们的基本信仰,基本信仰不能改变。神对人的启示是渐进的,我们对神的认识也是渐进的。基督  相似文献   

7.
以勒 《天风》2007,(4):40-41
通常我们把教会历史分为四个部分:古代教会;中世纪教会;宗教改革时期;近现代时期。其中第一部分古代教会的时间是从主耶稣与使徒建立教会开始到六世纪末格列高利一世(Gregory 1540-604 A.D.)结束。本刊将首先以初期教会的宣道、受迫害的初期教会和初期教会的生活等几个部分来具体介绍古代教会。  相似文献   

8.
圣经主保,圣热罗尼莫有言: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耶稣基督。曾记何时,对天主圣言--圣经的研讨、默想和分享,在大陆教会中,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修院作为教会发展的摇篮,在这方面,尤应成为教会认识圣经,认识基督的园地。因此下面所记录的一些圣经分享片段,也算是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愿与主内各位分享、共勉。  相似文献   

9.
在5·12地震一周年之际,四川省基督教两会举行系列活动,寄托哀思、坚固信心.本刊记者应四川省基督教两会的邀请,于2009年5月9日至13日,走访了四川部分教会,见证一年来四川教会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面向普通民众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提供,政府到了19世纪30年代才插手小学教育,对部分学校进行经济援助,由此开始了英国政府创立国民小学教育体制的进程.但是,围绕着教育控制权,教会和政府展开了长期的斗争,阻碍了国民教育体制的形成.直到1870年教育法的通过,教会最终退出世俗教育的舞台,政府成为普通小学教育的承办者,英国国民教育体制才正式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牧会工作之艰辛,众所周知,最近读到《建立充满活力的教会》,给我很多启发.这本书主要有五个部分,包括教会论、牧会哲学、牧会方法论,最后提到团队事工与领导力. 本书描述的大地教会牧会哲学,与作者河用祚牧师在英国的生活与信仰经历有很深的关系.作者在英国见到充满活力的教会礼拜,以及与约翰·斯托得牧师在一起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与启发,决定了他的牧会方向——追求以话语为中心、以圣灵为中心、以团契为中心、以参与社会为中心、以宣教为中心的灵性,这就是大地教会的使命宣言;其教会的核心价值就是圣经、福音、宣教、怜悯、基督文化.  相似文献   

12.
5·12地震使甘肃、陕西部分地区教会受灾严重,受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委托,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牧师于2008年6月3日至6日赴甘肃、陕西灾区了解教会受灾情况,并代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问候灾区教会的同工同道,鼓励大家充满信心,众志成城,重建家园、重建圣堂.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12)
<正>教会只有走进社会才能真正了解社会,过教会的社会行为去认识她的。也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社会最终是通社会服务是通过社会自身的力量来进行资源的调节和相互关怀的行动,以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在教会内部,基督教作为社会团体,基督徒作为社会成员,常通过其社会服务来传递基督的爱,并借此表达基督教信仰的福音关怀。对中国基督教而言,教会的社会服务还是我们走出教会围墙的一扇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7,(6)
正"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19:32)近年来,许多教会利用自身优势创办养老院,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成为社会认识教会的一个窗口。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加之部分长者自身或家庭收入水平偏低,他们在养老院的饮食十分简单,营养摄入很难得到保证,这将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让孤独的晚年生活也少了几分滋味。为此,我们将开展"点滴奉献,聚爱夕阳"——教会  相似文献   

15.
季剑虹 《天风》2002,(2):22-24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如何交流,如何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今日教会信仰生活的重要实践。以神学思想为依据,认识独立自主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面对教会知识层人士的增多,如何牧养成为今日教会事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语     
《天风》2014,(5):11
<正>本期讨论的主题想必能引起初入工场的新同工的兴趣。培养人才主要是神学院的事,但如何使用并让人才在侍奉中成长,却是教会的事。以往在认识上有这样一个误区:教会牧者总是埋怨处境(教会)不够如意,以致让他怀才不遇;而教会又责怪牧者不够理想,以致让教会受到亏损。而事实上,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好牧师、好教会!  相似文献   

17.
郑玉桂 《天风》1995,(9):2-3
经文:以弗所书4:11—16 自1979年中国基督教陆续复会、开放以来,特别近几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教会的兴旺发达,信徒大量增加,教会牧养工作跟不上教会发展的趋势。异端邪说招摇撞骗,蒙蔽了一些初信不明真道的信徒,或部分盲目追求、对教会有不同看法的信徒,引起教会不和睦。  相似文献   

18.
吴永兵 《天风》2007,(22):45
他是一名很平凡的神学毕业生。从圣经学校毕业后.他被市级教会组织安排在山村一所很不起眼的教会作传道工作。他对信徒很亲切.信徒对他也很爱护。几年的侍奉过去了,教会里的信徒他几乎都认识.而且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还知道他们住在哪个村庄哪个小组。在众多信徒中,有一位很特殊的信徒.是一名五保户老人。他(神学生)和他(五保户老人)之间的一些故事.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俞伟忠 《天风》2011,(9):4-5
二、对当前中国教会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1.教会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人才培养 教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会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教会能否进行神学思想建设,能否进行教会中国化建设的问题。面对“羊多牧少”的挑战以及信徒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培养新时代的教会工人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增强对教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的认识,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异象。教会既需要有形的教堂,更需要由优秀的工人来服侍。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相似文献   

20.
教会“本地化”,如今已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汇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过去一直强调统一模式的“罗马化”教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应该有所认识和了解。现在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这几点看法。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会“本地化”? 教会“本地化”,目前已在国际上成为热门问题,但是在我们中间,也许有人还对这个新潮流,新动向,认识不足,怀有疑虑裹足不前,甚至也许还有人认为,我们的教会应该“罗马化”,否则,就不成其为正宗的天主教会。目前有些人存在这种疑虑和错误思想,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一方面,由于人们长期受了脱利腾会议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