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从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贸易利润容易造成丝路沿线国家的冲突;强大国家的和平相处是丝路畅通的重要保障;宗教文化传播方式对丝绸之路影响巨大。要重新焕发"丝绸之路"的活力,需要维护沿线国家政局的稳定和核心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准确界定丝路沿线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宗教与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2.
释明生 《中国宗教》2014,(10):36-36
当代,尽管中国佛教界通过对外交流,在凝聚海内外佛教力量、倡导和谐文化理念、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亚洲佛教信仰国家的海外推广力度相比,中国大陆佛教界的海外传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勾画了沿线亚非欧国家共荣发展的路径。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绿色之路、和谐之路,民间的文化和宗教交流是丝绸之路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一、"一带一路"与伊斯兰教有不解之缘 "一带一路"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以及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也发源于此并流传至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以经贸合作带动人文交流,以人文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必将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正>重温丝绸之路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关联,对于继承丝路传统、保护丝路上的伊斯兰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穆罕默德的一句箴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历史上的阿拉伯穆斯林,也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繁荣和昌盛。从此,丝绸之路上多了一支由中亚阿拉伯穆斯林组成的使者和商人的大军,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增进友谊、交流科技、互鉴文明,掀起了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时期穆斯林新文化运动中,穆斯林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做了深入的分析与对比,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的反思,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互相交流与相互理解。民国时期穆斯林学者们的探索历程是一种积极的文明对话行为,有着很强的文化自觉意识。他们的这种文化认知行为和理论解释范式不仅是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意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推动跨文明对话的精神动力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穆斯林重要的宗教功修。本文不仅想从宗教学意义上对伊斯兰教的斋戒活动进行阐释,而且想从生理学与心理学意义上,就伊斯兰教的斋戒对穆斯林身心健康的积极功能,做一点新的探讨,以期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LU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与文化史上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它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其交通交流规模跨越了亚非欧大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区域涉及到65个国家、44亿人口。"一带一路"区域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一条民族、宗教交流的走廊。"一带一路"沿途各国的文化类型、民族、宗教种类复杂多样。"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道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均发源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已传播到五大洲各民族中。  相似文献   

9.
正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仍是一条重要的文化长廊,在沿途各国的音乐艺术中,依然到处都可以寻觅到这些古老"音符"的痕迹。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古丝绸之路对后人的启示。唐代法曲融合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兼容并蓄,既继承了传统,又汲取外来音乐的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来。到隋唐时期,古丝路的音乐文化交流更是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0.
清真女学又称女子经学,是对穆斯林妇女进行伊斯兰教教育的学校,专门为穆斯林妇女设立的学习宗教知识的场所。在中国,以清真女学、女阿訇为代表的女性宗教文化是伊斯兰教本土化过程中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元代穆斯林遍布中国,中原是穆斯林较多的地区,伊斯兰经堂教育最先在中原建立、发展,先后形成陕西、山东学派,其影响范围遍及全国所有穆斯林聚居区。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8)
正一、引言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由汉代的长安,经河西走廊,入西域进中亚的知名交通要道;另一条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一带的来往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则始于闽粤沿海,主要通往三个方向:一是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二是东南亚诸国,三是南亚以及阿拉伯半岛、非洲沿海诸国。作为"商贸之路"、"交流对话之路"、"人类进步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在近2000年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欧洲伊斯兰公共知识分子,塔里格·拉玛丹认为,从伊斯兰原则本身出发,就可获得西方穆斯林与西方社会相融合的基础和动力。西方穆斯林首先应恪守不可改变的伊斯兰基本原则,保持其宗教认同;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可以转变那些与当代世界严重脱节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摒弃伊斯兰与西方水火不容的成见,走向与西方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此,拉玛丹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融合的具体路径,这就是改革伊斯兰教育、加强文明对话和重建公民伦理。伊斯兰认同与国家认同可以同时并存,伊斯兰与西方现代性亦能达成重叠共识与和解共生,而这将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再认识马中平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经历了1300多年漫长的文化融合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笔者试就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这一概念谈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分析要讨论中国伊斯兰文化,首先应对...  相似文献   

14.
扬州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伊斯兰教在唐初传入扬州,带来了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穆斯林遵守五功、止恶向善、诚实守信、利益他人、服务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16.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同样,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时穆  相似文献   

17.
哈桑·班纳是当代伊斯兰复兴组织——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建者和理论导师。他强调伊斯兰信仰的内化属性,指出伊斯兰的复兴必须回归《古兰经》与圣训,并根据时代精神与社会条件对伊斯兰信仰的内在影响加以诠释,具有传承与重构的双重特征。其宗教思想是基于社会与政治现实的客观需要而对伊斯兰教进行的现实主义解读,对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以前麦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续)纳忠7.阿拉伯半岛内外的重要商道(1)伊拉克──叙利亚北路。这条商路从伊朗进入伊拉克,沿幼发拉底河北上,进入叙利亚,乃"丝绸之路"的西段。由于它的经济价值,拜占庭在这里修筑了一条大路,沿途修建关卡和碉堡。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以前麦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续)纳忠7.阿拉伯半岛内外的重要商道(1)伊拉克──叙利亚北路。这条商路从伊朗进入伊拉克,沿幼发拉底河北上,进入叙利亚,乃"丝绸之路"的西段。由于它的经济价值,拜占庭在这里修筑了一条大路,沿途修建关卡和碉堡。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商贸之路,也是绚丽多彩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之路。作为中斯佛教友好交流的象征,法显不仅是虔诚的求法高僧,而且也是影响深远的文化使者。本文以法显的《佛国记》为切入,从"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及"中斯友谊"的开创者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法显为开启中斯两国千百年来友好交往,推动两国佛教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