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 《天风》2024,(2):30-33
<正>特土良(又译为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55—约230)是2世纪到3世纪北非的神学家,也是西方神学的奠基者,被称为“拉丁神学之父”1。他著书立说,在阐述正统信仰、批驳异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土良所在的迦太基(Carthage,今突尼斯境内)教会在信仰上特别注重道德行为和信仰实践。尽管当时基督教在迦太基已经存在一两百年,但仍然常会经历各样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奥利金     
李亚丁 《天风》1997,(6):42-43
奥利金(又译俄利根)是古代东方教会最为著名的教父,亚历山大学派的主要代表。在早期东西方教会众教父中,他是最有影响的一位,他的思想为后世基督教神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与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教父和圣徒都或多或少地得益于他,有“众圣之师”之美誉。在教会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奥利金     
奥利金(又译俄利根)是古代东方教会最为著名的教父,亚历山大学派的主要代表。在早期东西方教会众教父中,他是最有影响的一位,他的思想为后世基督教神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与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教父和圣徒都或多或少地得益于他,有“众圣之师”之美誉。在教会历史上,奥利金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系统神  相似文献   

4.
圣经的权威性是麦格拉思福音派神学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福音派始终坚持的神学立场。但是圣经在面对世俗文化、理性主义、教会传统和圣经批判的冲击时,其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挑战。麦格拉思从福音派神学的立场出发为圣经的权威性进行了辩护。  相似文献   

5.
教会初期对地方教会相当重视,同时在神学方面上对文化和宗教相当积极。至少东方亚历山大里亚的教父对希腊文化十分看重;若以神学言语来说明,他们提倡所谓圣言的种籽理论。太初的圣言不断在人类历史中行动着,不仅在以民中,也在其它文化中撒种。因此,  相似文献   

6.
赵鑫 《天风》2014,(12):46-47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北非城市希波(今阿尔及利亚安纳巴)的主教。在基督教历史上有举世瞩目的重要地位,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拉丁传统教会。一生著作等身,为人熟知的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驳多纳徒派》、《论异端》等。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汪维藩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神学思考者与写作者,开创了构成金陵神学传统之一的开放的福音派神学。他的神学思考与其对中国教会神学反思历史的梳理是分不开的。本文即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历史的梳理入手,探索其神学思想的灵感来源及其与中国教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处境神学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神学。处境神学的倡导者认为,神学必须是处境的,也就是说,自古以来的任何神学都是处境的神学。从新约时期之后的神学家们对福音的解释可以知道,他们一直在尝试着从希腊文化来解释福音。比如,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用的是斯多亚主义,奥利金用的是柏拉图主义,奥古斯丁用的是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而“后君士坦丁时期”的教会体制反映出的则是罗马帝国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路德的救赎学关注的问题是:人如何可以得到施行恩典的神?他最初经由认识论转向完成神学思想上的蜕变.路德的十架神学以保罗神学为出发点,在救赎学上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自然神学及其荣耀神学,颠倒自然神学与道德行动主义的根基,终结人类理性以及道德在救赎上的作用与地位.路德的救赎学以十架神学为自己的理论根基,由此而发动一场范式转换,并主要通过一个拉丁文单词solum(惟独)而完成.路德的神学革命,在教改之初就已经辐射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诸多方面或多或少可以追溯到路德神学蝴蝶煽起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马德里助理主教英尼埃斯坦(AIDento INiesta)在1984年3月3日的西班牙文版《巴黎》日报上,发表题为《解放神学与神学解放》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考虑到神学必须起到协调信仰与本地区一定文化的作用、当神学落后于时代时,就不能充分地为在某特定时期内的教会服务。…目前的神学、教会学,伦理学,神修及牧灵实践,无不与资产阶级有干丝万缕的关系,到了一定时刻,当神学不能完  相似文献   

12.
在早期自然哲学以及1809年的《自由论文》中,谢林对于自然的观点有深厚而隐秘的基督教神学背景,他早期对于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辨深受其故乡新教虔敬派的影响,尤其是虔敬派代表哈恩的神学对于谢林神性自然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谢林早期自然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在早期自然哲学的相关著作中,谢林的自然观已经深刻体现出基督教虔敬派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神性自然观,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神性之美。结合谢林早期相关著作及其书信与诗歌,可以探究其自然观对虔敬主义神学的内在整合,进一步阐释谢林对于自然的灵性思辨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3.
孙慕义 《学海》2004,(5):126-131
我们所关注的不应仅仅集中于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督教伦理学或宗教神学问题的解答 ,它应包括所有生命问题的神学研究 ;这其中应指所有生命体的生存状态 ,主要以人的生命为主要研究对象 ,它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灵性的四个方面的生命 ;它不仅要解释和解决诸多的理论问题和文化问题 ,还应包含各宗教对生命问题的思想的比较研究 ;生命神学必须基本给出对临床医务活动、高新生命科学技术与死亡、与医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卫生经济政策以及生态问题的神学解释和评价方法等。生命神学应该是 :对生命诸问题的道德神学注释 ,是对人类生存状态和过程、生命科学技术、卫生保健和卫生经济政策的神学伦理学研究 ,是有关人和其它生命体的生命终极问题的学科 ;它应涵盖理论生命神学 (元生命神学与文化生命神学 )和应用生命神学 (医务或临床生命神学、生存与死亡神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健政策神学、生态神学 )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
麦格拉思是英国福音派著名神学家,他的神学思想代表了现代福音派神学的风貌。本文从麦格拉思的学术历程、信仰历程、著述简介和他的影响力等方面对他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以期在国内推介其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当代基督教神学家尤德尔的基本生平、再洗礼派历史与神学概况以及尤德尔的代表作《耶稣的政治》一书的评介,可以看到脱胎于再洗礼派的反君士坦丁主义思想的尤德尔的和平主义神学乃以"顺服"、"革命"、"合一"与"终末"为基本元素构建而成。"激进"与"革命"的特质让尤德尔的和平主义神学饱含张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17.
赵鑫 《天风》2015,(2):51+53
<正>奥利金(Origenes Adamantius),基督教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希腊教父,基督教亚历山大学派重要代表之一。有学者认为,"在古代教会中,再没有比他心灵更纯洁,志向更高尚的人了";也有人认为,"他是古代教会最有学问的教师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85年左右,奥利金出生于亚历山大,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通晓希腊文学。他的父亲坚持让他每天记忆和背诵经文,接受圣经研读训练,然后才能学习通常的课程。这为他日后研经、解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奥利金  相似文献   

18.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20世纪基督教神学引论》刘小枫著,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4月第1版.作为一部纯思辨型的基督教神学方面的著作,《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似应受到哲学界、美学界、宗教界、文学界的瞩目.首先,在此书中,刘小枫为汉语思想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学术视点.基督神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和自身传统的知识学,但它在今日汉语学术中一直阙如.早在1988年,刘小枫就出版了一部给中国知识界带来震动的著作——《拯救与逍遥》.在该书中,他采取基督神学的价值立场,以文化激进主义的姿态全面评述了中西文化精神.此后,刘小枫致力于将神学作  相似文献   

19.
犹太问题是本雅明思想探究的重要理论背景。在他的文学评论家之职业形象的外衣下,涌动着两股相互抵牾的思想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和犹太神学。本雅明的马克思主义并非进步史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或法兰克福学派意义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验性和启发式的布莱希特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以救赎史观为根底支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一方面,这种经犹太神学改造过的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注入精神和神圣的质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崭新维度;另一方面,本雅明对政治弥赛亚主义伪救赎性质的疑虑和他笃信的衰落史观又一再将他拉向犹太神秘主义的末日拯救。作为20世纪犹太神学复兴的马克思主义路向的典范,本雅明的政治弥赛亚主义尽管在冰与火的历史实践中显得软弱无力且饱受内与外的批评,但其直面本心的理论尝试和思想遗产仍需我们认真审辨。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来说,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传统或古典的神学将神学看为某种纯客观的关于信仰的科学,其是基于两个神学资源——圣经和传统——对基督教信仰加以反思,并认为神学的内容是从不改变的,是在文化之上的。随着处境神学的提倡,经验作为一个新的神学资源而得到承认。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