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个体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建设经由私德涵养和家庭道德建设,到社会公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再到个人品德建设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以及当今中国由包括个人品德建设在内的完整道德建设体系的构建,凸显了提出个人品德建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意味着个人品德建设是对道德建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不论是从道德建设的主体而言,还是从个人品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都应该将个人品德作为包括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在内的一切道德建设的根底。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包括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在内的道德建设,既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文化视角下,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所体现的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个人品德建设与社会公德建设有共同的实践主体——自身和谐的人,有共同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共同的实践途径——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个人品德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儒家的个人品德养成论思想,分析了有关个人品德构成中的知情意行,梳理了环境、教育对于个人品德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论述了修养对于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析个人品德修养的价值定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定向即人们将行为置于特定的价值坐标体系中,以审视和判定行为活动的动因、途径和目标的合理性。它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首要前提。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从传统定向到未来定向的根本转变,提升了个体进行品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迷失、定向危机等不良后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确立,有助于抵消"物化"逻辑对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克服价值选择中的焦虑和迷失,为人们提供明确的价值定向坐标体系,引导个人品德修养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我认同涉及的是个体如何对待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其内核是自我人格的同一性,这种人格同一性反映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道德精神境界。自我人格同一性的本质是自我真实性,其要旨在于,使个体"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自我认同中的自我反思及其持续展开,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自我真实性与道德反思能力,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6.
黄丹 《道德与文明》2012,(3):137-140
现代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公民品德与公民素质的提升,公民品德养成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恰恰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与品德具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但是制度的建构与德性相对于个人及公民德性具有优先性.因此,必须将民主政治作为公民品德养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支配道德行为的诸多道德意识要素中,道德意志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到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是道德意识的最终体现,是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最后阶段,是实施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力因素.道德意志内在的实践本性体现了道德行为主体特有的"实践一精神"特征,细致地呈现出个体道德意识的求善意向、自我决断以及克己精神,对于公民个人品德的形成和恒久持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精神型领导理论和情景力量理论探讨个人品德对精神型领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结果显示:个人品德与精神型领导显著正相关;领导-成员交换在个人品德与精神型领导之间起中介作用;权力距离调节了个人品德对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并弱化了个人品德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对精神型领导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略论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度伦理的核心是伦理 ,其对德性伦理起作用的方式也应该是制度中的伦理因素而不是强制性规范。制度伦理以其内涵的伦理精神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来影响个人德性。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时期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现代大学德育工作的新举措.本文通过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探索大学生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大学生品德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个体品德",是指在内容上多涉及个人应具的品格而不涉及人际、群己交往的品质、人格、人品,它与"私德"概念是一种交叉重合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逐步重视"个体品德"或者私德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0月27日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且加以规定的"个体品德",是指党和国家对个人私德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提出并养成培育个体品德的当代意义在于:注重个体品德培育符合古今中外人类道德生活的内在规律;注重培育个体品德是对现代中国道德建设偏颇的纠正;注重培育个体品德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特别是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个人德性到社会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海春 《哲学动态》2005,3(3):16-17
"德性"是指人的品质和品性,德性的诉求体现了人类建设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的努力.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德性,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实的个人相对于自己的关系的非自足性.这种非自足性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己的精神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现当代是否只适合发展规范伦理,而德性伦理注定趋向衰落?本文在分析德性伦理与道德特质、中国古代与西方德性伦理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德性伦理以及如何应对德性伦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德性伦理在现当代仍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仍是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佘超 《道德与文明》2021,(5):153-160
友善作为时代新人之品德的重要构成,是助力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道德力量,其内在依据主要包括伦理、历史与现实等方面,同时,也将助益时代新人形成与国家为善、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自然为善等品质.为此,培养时代新人的友善品德的进路是,培育与践行友善价值观、发掘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激发弘扬友善品德的动力、完善时代新人锤炼友善品德的制度保障,进而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6.
智力与性格因素影响汉族和白族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448名汉族和328名白族中小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因素与其品德发展的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证明:(1)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性格因素与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广泛的相关,品德优良学生的性格素质显著优于品德中等和品德不良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生命伦理领域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德性伦理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重新厘定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初步探究在生命伦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生命伦理领域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德性伦理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重新厘定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初步探究在生命伦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品德心理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德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纵观我国学者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研究成果,提示了研究进展的三个阶段:起步研究阶段、拓展研究阶段、核心研究阶段。初步评定了各研究的得失,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品德心理结构的展望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品德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品德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