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雪  李娜 《管子学刊》2009,(1):55-57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淄齐国故城出土的瓦当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风格鲜明、极其特色,是研究古代瓦当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本文主要从艺术角度对齐瓦当装饰艺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瓦当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属于一种附属品,不仅具有防止屋檐椽头遭到风吹日晒的功能,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近年来瓦当文化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逐渐应用到很多领域。为此,文章对瓦当文化进行了简单介绍,论述了瓦当文化与环境的文化共性,并对瓦当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继承和发展瓦当文化,提升该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游热"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购置纪念品的品牌意识和文化内涵薄弱。针对这一现象,以陕西瓦当为研究对象,以瓦当的装饰艺术性以及其对当代装饰艺术所产生的价值为研究重点,分析汉瓦当的装饰艺术性对当代装饰艺术可能潜在的借鉴价值,提出旅游衍生品设计与瓦当纹饰结合的合理性、规范性、传承性,注重怎样将瓦当的文化传承最终体现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通过地域文化的分析,从而探寻汉瓦当对地域旅游衍生品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越 《管子学刊》2011,(1):53-60
先齐时期齐地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齐地大汶口文化时期丰富多彩的彩绘陶、龙山文化时期工艺精湛的蛋壳黑陶,还是独具风格的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都充分反映了先齐时期齐地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齐地龙山文化时期的筑城技术、平面形状与结构类型等方面,作为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重要开端,无疑为后来城邑或城市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先齐时期齐地艺术作为中华艺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对后世中国艺术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面具是藏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神秘感的造型文化之一。它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具有的一种共生文化现象,是宗教信仰与艺术的一种符号和文化表达。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这门艺术在传承上面临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古代灯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其造型在科学、技术、实用、文化、审美时尚等方面的完美结合是最具设计文化意味的。对现代设计的造型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与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辉 《中国宗教》2023,(9):86-87
<正>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技艺之一,并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宗教文化是古代缂丝常见的题材。古代缂丝作品中很多都是宗教文化与缂丝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生动体现了宗教的文化魅力和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一中国的丝绸染织历史悠久,古人们用丰富的才智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丝绸艺术品,被誉为“织中之圣”的缂丝,就是中国丝绸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技艺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郁 《美与时代》2023,(9):54-56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具有丰富、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画不仅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例,从多个方面对其展开艺术特色赏析。  相似文献   

9.
泰山皮影戏在泰山传唱三百多年,与诸多皮影艺术相比,它在题材、表演、制作、唱腔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堪称皮影戏之最。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以田野考察作为最核心的资料收集手段,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地方文化语境,对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装饰是不可多得的实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相关的科学分析,并通过对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现状、表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齐国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具有玄鸟崇拜情结的先齐东夷舞蹈,舞以时化、风移俗变的齐国民间舞蹈,还是礼与变俱、以俗为美的齐国宫庭舞蹈,都充分反映了齐国舞蹈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由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构成的"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舞,不仅是先秦时期舞蹈的巅峰之作,并被历代作为宫廷乐舞的典范,影响中国舞蹈创新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成为具有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舞蹈艺术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蜡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传统蜡染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文章简要介绍了传统蜡染的历史渊源,总结了传统蜡染绘画的艺术特色,并介绍了传统蜡染在绘画创作中的实际应用,以推动我国传统蜡染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齐瓦当艺术表现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的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仕女画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唐代达到辉煌时期,绘画题材逐渐以表现历史故事和客观生活为主。唐代仕女画以张萱和周的"绮罗人物"最具代表性,其中周的成就又最为突出。仕女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我国最早期的仕女画可以追溯到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形象以墨线概括勾勒,内容以祭亡魂升天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古代小说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是关于宗教的最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在宗教推动和影响下形成的多层多向文化。其边缘与非宗教文化交渗,具有模糊不定的性质,从而给予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古代小说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道教自东汉顺帝时期正式产生,便对古代小说给予了广泛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佛道文化本身的发展演变而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态势,并具化为四种不同的方式。即一、直接宣扬佛道教义;二、将佛道观念作为表现手段;三、将佛道观念作为教化的辅助手段;四、将  相似文献   

16.
<正> 历史发展到汉代,中国大体上形成了本土民族文化,这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文化。它表现出这样一个特色:具有人文和科学这两个优秀传统。人文的传统,这是大家所熟悉的;科学的传统就比较陌生,或者不为人们重视。有人认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这样落后,还谈什么科学传统!实际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活字版印刷、火药等影响到全世界,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事实本身就鲜明地表明我国古代文明中存在着科学的传统。正是  相似文献   

17.
水彩画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艺术文化活动,能够展现艺术的特殊魅力,对艺术文化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的水彩画发展过程中,黑龙江水彩画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了浓厚的当地文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黑龙江位于我国领土的最北部,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以及地域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影响着当地的艺术工作者,为水彩画艺术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黑龙江水彩画艺术开始为更多人所知,演变为了中国水彩画的重要分支。文章深入分析了黑龙江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形势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摄影艺术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艺术.自从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发明照相术以后,摄影这种科学和艺术联姻的时代产物立即风靡全球.摄影艺术以科技手段直观形象地反映生活,它的艺术语言具有国际通用的性质.但由于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差异,在历史的发展中,摄影艺术在不同地区显示出各具风韵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叶,摄影传入中国这一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土,从此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逐渐成长.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中国摄影艺术表现出一些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9.
树木纹齐瓦当的生态美学意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构件,在古代宫廷建筑中被广泛采用,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陶器烧造水平,而且它的纹饰图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战国时期齐国树木纹瓦当的出现和盛行,不仅受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且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态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独具特色,其特质体现在礼法结合、礼刑并用、伦理立法、重刑轻民等诸方面。中国古代法律文明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同期及后世周边国家的立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特色鲜明的中华法系被公认为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世界古代五大法系之一。中国古代法律的精华对于现代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应当从中汲取营养,努力建设现代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