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儒家经典文化典籍对世界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兹拉·庞德倾其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儒家经典文化。庞德《诗章》内容庞杂、内涵丰富,体现了庞德作品与中国儒家文化的深厚渊源,庞德的《诗章》等史诗架构与儒家的社会秩序性相通,庞德的功能论与儒家的正名论密切联系,其在儒家因材施教基础上推陈出新,庞德的道德仁爱与儒家的格物致知高度契合,庞德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体系的解读体现在意象、联想、情感、审美四个诗化角度。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对绘画、诗和戏剧进行了考察,认为它们不能提供真知,诗更是激起了城邦公民的情感和欲望,破坏了由理性建构起的城邦的正义和秩序。苏格拉底将诗人与将军、法律制定者相比,认为:诗模仿心灵的低级部分,诗人是城邦正义的破坏者,扰乱心灵理性部分的罪魁祸首,并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本文通过对《理想国》"诗论"的分析,确定古希腊政治哲学、伦理学"知"的背景,与中国政治哲学、伦理学"诗"的背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厘清早期中西政治文化和伦理文化的不同建基。  相似文献   

3.
秦蓁 《孔子研究》2016,(5):90-96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日本诗人野川隆曾移居到中国东北,从事过援助中国东北最底层贫农的活动,《屯里的圣母》《老头儿的诗》是野川隆的代表诗作,是作者到屯子调研工作时有感于当地农民生存艰难的现状所写的诗,被称为现代日本诗的绝唱。两首诗通过屯里的"圣母"和"老头儿"这样两个典型人物的悲苦命运,透视了当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与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下东北农民的精神面貌与惨痛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于东北农民的真挚的赞美与深切的同情。给凄冷悲凉的心灵带去些许温暖,也给残暴的统治阶级当头棒喝。正因如此,野川隆最终被捕入狱,成为了为中国农民而献身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6.
包兆会 《天风》2016,(7):44-45
正陈梦家(1911-19666),浙江上虞人,生于向京,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29年,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为发表大量新诗。著有诗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甲骨学、青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崇。他也是著名诗人,出版诗集若干,被称为新月派四大诗人之一(其他三位是闻一多、徐志摩和朱湘)。一生思想深受基督教影响,自称是"牧师的好儿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诗和诗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不利于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将其逐出"理想国"。但实际上,柏拉图并非反对所有的诗,他攻击的只是诗人在盲目追求爱欲下对真理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摹仿。柏拉图的文艺对话表明,诗人和哲人因对"爱"的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形成了不同的"诗",一种主要是摹仿诗,另一种则是旨在揭示真理的"哲人诗"。因此,《理想国》中的"诗哲之争"可以解读为"摹仿诗"和"哲人诗"之争,其本质是诗歌内部的争论,而非诗歌与哲学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诗怪"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以朦胧艰涩的诗篇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诗坛独树一帜.他在早期出版的三本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中,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歌唱死亡和梦幻的境界,诗作中弥漫着颓废、消沉、失望的气息.但是,在这表面的歌唱背后,却包含着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体现出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 C·P ·斯诺曾说过:"我所认识的科学家多半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处境都是悲剧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单的,有时我们通过爱情或感情或创造性要素来逃避孤独,但生命的愉悦只是我们给自己造成的聚光点,道路的边缘依旧漆黑一团,我们每个人都将孤零零地死去."[1]作为一名诗人,较之科学家常常对生命有着更为敏锐的感悟,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诗人对生命有着更为复杂的体验.而李金发骨子里的悲剧生命体验、丝丝缕缕的忧伤与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悲凉,自然而然与其身为诗人的身份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乐器,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无弦琴。《晋书·隐逸传》记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就是无弦琴的来历。  相似文献   

10.
上博简《孔子诗论》评析《诗.兔爰》篇"不奉时"之语,晁福林先生认为应理解为是对于此诗不遵奉"天命(时命)"的批评。而《兔爰》篇以默求容的处世态度与孔子强调"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全身远害的时命观相合,所以简文"不奉时"仍应释为"不逢时",表明孔子对诗人处世态度的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