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管子》一书部分篇章被认为属于法家系统著作。一些学者认为《管子》是齐法家的代表,甚至认为《管子》以齐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其特点是"法教并重",强调《管子》法家与商、申、韩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思想有别。而另一些学者则将《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与三晋法家同等看待。事实上,《管子》中的法家作品应分属不同的两派,一派体现出"法教并重"的特点,可用"齐法家"概念概括;而《法禁》《重令》《法法》《任法》《明法》《明法解》《正世》等7篇则并不体现"法教并重"观念,应属于三晋法家一派。  相似文献   

2.
刘向领校群籍,遵循了以人名书的命名方式。以人名书,仅指其书为一家之学,非指其书为某人所作。以《管子》论,则仅指《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并无《管子》为管仲所作之意。后世学者不明白以人名书的学术意蕴,惑于既以人名书则书必为其人撰的错误认识,纷纷展开《管子》中是否存在管仲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管仲思想、有哪些思想与管仲本人相对应的古籍真伪之辨。虽然真伪之辨稍有"辩乎其所不必辩者"的徒劳倾向,但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看,却代表了《管子》研究的深入。为了坐实《管子》的作者,当代学者提出管子学派说。此说虽有合理性成分,但比起《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的说法来,仍有逊色。《管子》以管仲为名,衍生出诸多可探讨的学术问题,这些均是《管子》托名管仲的历史意蕴在《管子》研究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管子》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关于道德教育方法的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社会变革时期对道德教育方法的深刻认识,这一认识对于我们今天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拟对《管子》的道德教育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对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一、教化、训诲管子从“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出发,认为要改变和利用人的本性,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化、训诲是非常重要的。“民欲迭而教以劳,民欲生而教以死。劳教定而国富,死教定而威行”(《管子·侈靡》,下引《管子》只注篇名)。这就是说通过教化…  相似文献   

4.
从"道"的高度来考察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从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是这一历史阶段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有鉴于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所呈现出的宏阔博杂之态势,本文主要以《管子》四篇为文本依据与考察重点,围绕《管子》四篇中的精气说、心说、名与礼法思想等方面展开行文。最后,文章认为,从重道体到重道用的转向以及对于后者的日渐重视,经历了整个战国时期乃至秦汉,而对于道用的愈加重视与探讨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5.
《管子》社会伦理道德思想中蕴含有以"四维"为核心的丰富的荣辱思想,其基本内涵包括热爱祖国、爱民护民、重诚尚信、团结同德、节俭去奢、遵纪守法等方面。《法禁》篇也对《管子》荣辱观基本内涵有所折射。《管子》荣辱观带有鲜明的齐文化"经世致用"的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治国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礼法并用、德刑并重,发展经济、农商并重,为历代君王将相和学者所尊崇和探究。文章立足于《管子》成书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周公和姜太公两者的治国思想探讨了《管子》治国思想的渊源,以期从历史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管子》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管子》书中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政治、军事、哲学思想,涉及封建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但《管子》的管理理论还没引起人们充分注意。本文试图从“激励”——通俗地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侧面,对《管子》的管理理论作一点初步探索。一、《管子》激励理论概述(一)基本前提《管子》谈激励,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令顺民心”。《管子》认为,“辟则惠,闭则颣”。(《乘马》,以下凡引《管子》,只注篇名)(颣:戾,悖逆)对人越是疏导,他就越  相似文献   

8.
《管子》的思想,主要为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治国的理论,体现了这一新兴阶级“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下引《管子》,只注篇名)和“化故从新”(《侈靡》)的革新进取精神。就其教育思想而言,很明显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其内容丰富多彩,且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四时与五行相配在战国中后期成为一个思潮。我们对于这一命题的把握既需要审视阴阳、四时、五行的传统渊源,也需要从西汉时期阴阳五行融合的完成态反向回溯。在《管子》诸篇中,四时五行相配时也呈现不同的思想形态。我们从阴阳二气与"五政苟时"两个角度来理解四时五行相配何以可能的问题。《四时》与《五行》篇中呈现的两种思想形态差异与《管子》同《礼记·月令》系统在四时五行相配问题上所产生的差异很不相同。阴阳(四时)五行合流之所以成为一个潮流并存在形态差异则与战国中后期普遍存在的政治改革思潮、理性祛魅思潮、区域性月令系统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管子》的朴素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一书,以其恢宏而博大的思想体系,包容了众多深邃而发人深省的思想。《管子》的主旨在于发展经济与法制以富国强兵,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仔细考察,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朴素生态思想,并且此一思想成为引领战国诸子生机勃发的生态保护思想的先导。一、《管子》朴素...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与《荀子》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子》和《荀子》是先秦的两部重要典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本文对《管子》和《荀子》从天论,王霸,礼法,群臣,心术和富国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作者认为以《管子》为代表的管子学派对荀子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包含着对《管子》思想的吸收和扬弃。  相似文献   

12.
齐国法家及其代表论著《管子》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控制思想。《管子》一书在顺民心的前提下,主张运用法治制衡,培养民众礼节来进行社会的合理控制。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管子》所倡导的礼法结合的社会控制手段是最为有效完善的。《管子》从治国实践的角度认为,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对国家和百姓进行合理的控制安排,实现百姓安居,国家长治,在治国方略上就必须礼法并用,德法并举:一方面以法来维护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管子》礼法并举的社会控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减少社会道德失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管子》研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管子》研究回顾 本世纪以来,从宏观纵向的视角来看,《管子》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情形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00~1949年。这一时期共出版、发表有关《管子》研究的专著与论文60多篇,其中专著主要有黄汉的《管子经济思想》,俞寰澄的《管子之统制经济》,梁启超的《管子传》,罗根泽的《管子探源》,王毓瑚的《管仲》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涉及《管子》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原著注释。其中经济思想研究占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与《周礼》成书年代相近,都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顾颉刚认为《周官》与周公或儒家无关,且《周官》与《管子》之中心思想相同,应出于齐国或他国之法家;杨向奎则从社会经济制度着手,认为《周礼》或为战国中叶齐人所作。郭伟川因不认同两人之说,已从溯源"六官"制度以辨其非。本文则主张欲比较《管子》与《周礼》中心思想之异同,应从攸关万民生活的政治教化之道着手。正文主要藉由两项重点详加讨论其异同:政教目的,呈现"教训成俗"与"由俗入礼"之别;政教对象与内容,呈现"四民职业教育"与"士庶成人教育"之别。最后,则以《管子》注重富国强兵之道,《周礼》主张培养君子与良善万民,二者虽有相关之处,然而确实存在一些重要差别,顾氏、杨氏之说是否恰当,可再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管子》法律思想初探宋玉顺《管子》法律思想是对管仲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丰富,其思想深刻,并且有独具特色之处。本文仅从内涵丰富的《管子》法律思想中择取几个重要问题加以论证,以期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所借鉴。一、先富而治《管子》关于先富而后治...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一书具有很丰富的经邦治国思想。本文从以法治国、礼义治国、以道治国、明君治国、贤臣治国等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思想的角度,对《管子》与《礼记·月令》的阴阳五行说、物候思想、农时思想和生态思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由许多共同之处,这可以为所谓“《月令》出于《管子》”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8.
《管子》四篇并非专门注解《老子》的著作,只是为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而解读、发挥老子思想、注解《老子》文本。《管子》四篇的"《老子》注"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分散于《管子》四篇。并且,主要是对《老子》"道经"的部分内容的注解。而且,其注解《老子》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构成了其注解《老子》的特色,也是其注解《老子》新意之所在。从《管子》四篇注解《老子》的文字,并结合《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的阐发来看,《管子》四篇认为老子思想包括道、圣人、人生修持等方面。这些,大体不谬。《管子》四篇把老子道之无为解读为"道贵因",以"因"释"无为",是其《老子》注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管子》经济思想内容异常丰富,现代学者们对《管子》的许多经济观点,如消费观点、轻重理论以及货币观点、财政观点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在现存的有关论著中,从富国富民角度考察《管子》经济思想的,却极为少见。因此,有必要对《管子》的富国富民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这种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完整把握《管子》的  相似文献   

20.
《管子》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它叙述了植物与海拔、水等生态因子的关系,叙述了各种不同土壤与动植物以及人们健康的关系等;在对待自然资源方面,它要求辩证地遵循自然规律,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适度索取和"以时禁发"的方式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这些对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