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璟 《美与时代》2006,(7):72-74
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并且音乐曲体结构精妙,虽然历代诸多古琴家们对其有着不同的阐释,《梅花三弄》仍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为国人所深深喜爱。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还是历史环境上看,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都存在较大差异,西方音乐的演奏风格往往是豪放不羁的多,婉约含蓄的少,而中国音乐则恰恰相反,这使得西方音乐的情感模型对中国传统音乐并不适用。为了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和传统文化,本文针对中国文化精神偏内的特点,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入手,对遗留至今的主要古琴曲的情感进行剖析,最终做出了符合中国音乐特点的琴曲情感分类,并从音乐作曲的角度出发,围绕古琴音乐情感展开研究,分别从调式、音色、音程、节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古琴音乐的情感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古琴的造型与装饰有特定的美学原则.它的韵律美、人体美、文墨美、苍古美在一张古琴上同时体现,融工艺、音乐、诗文、印章等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使古老的、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古琴成为可以收藏、欣赏、把玩和演奏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4.
正古琴音乐作为传统文人音乐的一种重要形态,经过历代的创作,逐步形成了大量的古代琴曲作品,其艺术内涵极为丰富,就存世琴曲的表现题材来说,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儒、释三家密切相关,而现存的3000余首琴曲作品中,又以表现道家文化内涵的作品数量最多。琴曲《神游六合》即是现存琴曲中的一首典型的道家风格作品,成曲年代及创作者均已无从考证。因其曲意深奥并在传承中受到人为秘藏、篡改等影响,所以流传极少。这首历史久远的琴乐作品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明代朱权(1378-1448)评价说:"其曲弥高而和弥寡,是以鼓之者少而听之者稀。"通过现存谱本的比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也被作为一种文化礼器,一种文化精神。古琴于明代绘画中分为携琴类、抚琴类、弹琴类、置琴类四种图式,其或是表现一种野逸理想,或是托物言志、象征一种脱俗修养,或是渲染一种平淡雅逸的文化氛围,彰显文人高雅的生活品味。这些象征性意义皆源于其内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儒道思想。以古琴为代表的礼乐承载着深深的儒学思想与道家精神。儒家通过礼乐教化来治理天下,以达到"中和";道家通过修身养性,实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6.
郭娜 《法音》2020,(3):56-58
古琴,一个从千年文明中走出来的乐器,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尤其以中日文化交流为典范、《东皋琴谱》为载体,将中国古琴文化传播至今。笔者最近在整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古琴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四个版本的《东皋琴谱》,现就此做一介绍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篆刻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种类之一,我国的篆刻艺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极其广大的影响,它是从实用印章、政治、经济、文化、书法等方面汲取优秀内涵而转化成文人印章的一门高深艺术。文人印章艺术篆刻从隋唐时期起源后经历了各时期各派文人士大夫的不断发展在明清两代达到了繁盛阶段并在其后继续发展繁荣,活跃于各种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速写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来不缺乏将各种具有一定现实或历史价值意义的事件、物器等作为主题性创作表现的源泉。将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古代文人骚客的风骨、抱负等(简称古风)作为创作题材引入速写,并结合当代思想文化语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并演绎出新的速写表达形式,对丰富速写的艺术内涵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调节士、文人与统治集团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东汉以来,隐士与山水的关系亲近起来,以至于后人把隐士与山水的关系看成自然乃至必然的关系。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始终表现着传统文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在审美和创作中,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以追求尚意的象外之境的艺术审美特征,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0.
常州传统园林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江南园林的组成部分,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艺术,又受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理景艺术,是常州历史文化内涵的体现。常州四家园林作为常州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常州文化的载体。园林主多为士族文人,建筑的营造融汇儒家、道家、佛家为一体的士人思想,多呈现"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是书画理论、叠山技巧、建筑营造等艺术范畴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纯真、淡泊、傲然等一系列的人格特征,而文人画作为文人所创的一个独特艺术体系,彰显着文人的人格品性。以文人画入手,从"风""骨"两个方面来分析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题材、意境等特点,了解画家自身所具有的文人情怀,进而对文人风骨有更清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回顾儒家文献中的古代乐仪,禘祭宗庙之乐常以琴瑟合奏,以其"声之轻清者",合咏歌之声。由这一历史场景,结合周秦制度与礼俗,在举行祭祀时演奏古琴,最初并非单纯被看作艺术审美的对象,而是人们缅怀先人、与祖先神灵进行沟通的媒介,所奏乐曲有着娱神的功能。中古以降,伴随着古代祭祀活动中一系列仪式化过程,虽然"礼治"与"乐教"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或理想,其现实影响已十分有限,但从礼、乐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儒家所提倡的礼乐观念却成为人们理解、评价艺术审美活动的基本立场。体现在琴学领域,由祭祀之乐到教化之乐,从人们赋予琴乐的文化内涵,探讨古琴的音乐美学与发展历程,其在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演绎着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很强的艺术,有着极大极强的艺术魅力.它综合的体现了文学中的敞文、诗歌,戏剧中的情节、冲突,音乐中的旋律、声响,美术中的意境、氛围等,这种集中性的表现形式使歌剧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种.歌剧在中国的探索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它在中国生根、成长、发展,在最初时期就奠定了中国歌剧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工笔画曾以独特的审美文化形态,光耀世界。顾恺之、张萱、周昉、黄筌、徐熙、赵佶、崔白……这些大师因其辉煌的艺术创造而代表了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高峰,铸造了中国工笔画的古典形态。若就其古代文化意蕴与象外求象的韵致而言,具有不可逾越、不可重复性。艺术总是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文化精神、特定价值观念的产物。盛唐、两宋以后,工笔画日渐式微,由主流退居边缘。文人写意画日益勃  相似文献   

15.
正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音乐艺术,不仅使中国宗教音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形成了中国宗教音乐的多样性传统。从此之后,中国宗教音乐的艺术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延续、发展。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更是中国和亚欧各国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特殊意  相似文献   

16.
手风琴艺术起源于德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逐渐本土化,融入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和精神气质。线条美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显著特征,也体现在现当代手风琴音乐表演当中。  相似文献   

17.
周聪 《管子学刊》2010,(4):56-58
古琴艺术是我国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尤为普及。因此,孕育出了众多的著名琴家。经考,主要的有:姜子牙、宁戚、伯牙、刘涓子、杞梁妻、牧犊子、邹忌、雍门周等。  相似文献   

18.
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恰如历史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在一辈又一辈的音乐家共同努力下,使古筝这件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当代依旧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璀璨的光彩.筝曲《枫桥夜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情怀及其精神内涵与古朴的意韵和现代化的作曲技法加以融合,以写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颇具中国风情的水墨画卷.《枫桥夜泊》是浓缩了中国传统音乐精粹的一个典型曲目,并与张继的唐诗《枫桥夜泊》加以融合,运用叙述性的音乐语言将诗中那种唯美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田青 《佛教文化》2016,(6):110-113
另一个充分说明中国音乐受到禅宗“简约”之风影响的例子,是古琴减字谱的出现。中国古琴谱的出现,可能很早。明代朱权刊行《新刊太音大全集》,原为宋代田芝翁编《太古遗音》,其中辑录唐人论琴及指法资料多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明代袁均哲曾为其补注。其中谈到古琴谱的来源时说: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的理论观照,而是渗透到了音乐、文学、电影、建筑、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从而使得中国的艺术形式深深地打上了后现代的烙印。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虽然不能否定后现代的历史意义,但它的发展是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背道而驰的,是不能够对中国文化做出有利引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