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国“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不仅为“尚变革”的齐文化奠定了基础,也给齐国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在齐国,无论是民间音乐还是宫廷雅乐,都显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景象和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本文以齐国的民间歌曲和宫廷《韶》乐为例,利用文献史料对其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神迹观是吸引中土信众的重要手段,其中"变现""神变"观念影响尤深。唐代出现了以变相故事为对象的"转变",其记录文本即变文,其讲唱表演场所被称为"变场""戏场",并在中唐以后成为民间流行的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3.
"声乐"不仅只有声音,也是一门表演艺术。"美声"也绝不止于"美丽的声音",而必须有表演来体现。然而声乐表演具有自己的个性,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来完成。声乐表演教学需要遵守六条原则:一、实践原则;二、参与原则;三、灵活原则;四、拓展原则;五、可操作原则;六、表演与乐感的互动原则。表演学习不仅让我们在舞台上更动人,更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成为卓越的人。  相似文献   

4.
现在时兴"音画",把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结合成新的传播形式。在这里,我们设立"影像动漫"栏目作为沟通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中介。而且影视与音乐,现在也是美化大众生活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说唱音乐是泛指民间多种说唱表演艺术而言,是指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说唱浑然一体的叙事(第一人称)和代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戴春森 《美与时代》2008,(1):124-125
研究民间美术的审美观,鲜有从民间美术"图式话语"角度切入的思考.笔者在对庆阳香包的观察分析中发现,"图式话语"不仅对于审美意识的生成具有先导的特别作用,同时它也是民间美术共有的审美特征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杂字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于民间与"三、百、千"并行的非正规识字教材,因其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在民间流传广泛.杂字不仅有识字的功能,而且还在朴实的文字中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孝悌谦让、惜时向上、勤俭持家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社会教化作用.这种朴实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即使对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宗教学研究领域中,区域文化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0年7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宗教、中华本土宗教文化、湖湘地域宗教等不同方面,不仅有对传统经典的诠释,同时也讨论了一些新的课题,特别是湖南湘中地区的民间信仰"梅山教"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9.
后土信仰在民间社会影响重大,与无生老母信仰也关联甚深。后土在民间又被称为地母娘娘、后土老母等等。无生老母是明清民间信仰教派构造出来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在历史上,民间信仰教派与全真道交涉颇多,不仅传承全真道的丹道,亦传承全真道的斋醮仪式。当代一些华北全真道更是将无生老母与后土老母等十二老母的塑像置于自己的宫观内。"十二老母朝无生"神话在华北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在无生老母的传说中,有"化身"神话,以为后土老母等十二老母都是无生老母的化身。又说,信徒"要敬奉碧霞元君,始能见无生老母"。这样的神话设计,将无生老母与众多老母、娘娘等神佛系为一身。这是民间信仰"全神"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侯先芝 《美与时代》2016,(9):106-107
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门神画",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十足的汉族特色,多用于新年时张贴,因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的寓意而得名。年画不仅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更是汉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对中国画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来,以中国传统经典为依托的民间读经渐渐兴起。在民间自发的读经活动中,儒家学者作为一个掌握传统儒学理论资源的特殊群体,不失时机地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秉持的儒家精神,为此次传统复兴躬身倾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儒家学者以"义教"为主要形式、以高校或民间书院为重要依托的民间儒学教化探索,分别从城乡不同层域展开。儒家学者的民间义教,不仅为民间传统经典诵读与教化树立了规范的学术榜样,而且为现实层面的德性秩序建设做了现实的努力。体现了儒家的天下情怀,也展现出21世纪中国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2.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收容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从汉代的民间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与民间信仰从来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针对民间信仰的不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道教对其具体态度也有不同。历史上的道教参与过禁淫祀,对民间信仰中那些个被认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过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仪中表明对之批评、否定的态度。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她对历代的民间信仰对象是收容的多,在收容中有所改造。研究历史上道教改造民间信仰的做法,不仅对厘清道教神谱的变化发展,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有很大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处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3月16日,印度孟买国家表演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了"中国佛教文化遗产图片展"。此次图片展由中国佛教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印度孟买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印度音乐家协会等单位承办,并得到了中国驻孟买总领馆、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积极支持。出席图片展开幕式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我  相似文献   

14.
与中国绝大多数传统戏剧不同,有着一千多年历史、堪称戏剧"活化石"的藏戏,不仅诞生于藏传佛教寺院,并且始终是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因为宗教的滋养,藏戏在民间得以传承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5.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以雍容华贵、端庄大方著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美学原则。毫无疑问,其表演艺术是在民国时期渐渐走向成熟的。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创造了一种新的"美",迎合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审美观。同时,他的表演艺术是在批评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他的舞台生涯早期是以演出传统戏为主,而后开始排演时装新戏以及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古装新戏。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革新——在王瑶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花衫行当。从民国建立(1912年)至抗战全面爆发(1937年),这段时期是梅兰芳表演艺术最辉煌的时期。除梅兰芳在当时所拍摄的戏曲电影,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影像资料之外,当时的报刊专著等文献资料,更能为我们还原出梅兰芳表演艺术发展的原貌,以此能对其进行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莫力  马祯 《宗教学研究》2016,(1):177-183
"摆维桑"是耿马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以村寨为单位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该仪式不仅是孟定地区傣族人获得佛教功德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傣族怀念祖先和祭拜寨神的仪式依托."摆维桑”是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依存的仪式性体现.本文通过再现"摆维桑”的仪式场景,分析仪式过程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融合揭示了二者在傣族地区的共存模式及其对傣族社会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唐宋文学中,与五台山文化相关的意象非常丰富,既有文殊显现事象、清凉山文殊道场景象,还有大量的五台山僧、"五台宾"等人物意象,长松、琵琶、蟠龙等物象。唐宋文人通过它们表达对文殊智慧的崇拜、礼赞和对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唐宋时期民间佛道融合的世俗化信仰观念。这些五台山文化意象在后人反复使用和不断传播中,对丰富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象、内涵以及扩大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祗有天后、水尾圣母、108兄弟公、冼太夫人等。在马来西亚,海南人普遍崇祀的海神已逐渐"变味"或"变质"。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是辨别其方言群的象征,也是划分华人社会中各方言群边际的一种明显符号。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的地域性信仰影响了其他华人方言群;更为重要的是,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更多受到其他方言群民间信仰的影响。海南籍华人的民间信仰具有混杂性、包容性乃至随意性。  相似文献   

19.
隔离中的愛     
《天风》2020,(5)
正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使得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了爱。其中,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呼吁下,广大基督徒也选择与国同心、与民同行,不仅严格遵守防控工作要求,更发挥了基督徒的大爱与力量,在这场战"疫"中刻画出了"隔离不隔爱"的美好景象。一、隔离不是离弃,是保护《民数记》1 2章1 0节记载米利暗患了大麻风病,大麻风病  相似文献   

20.
杨雨点 《美与时代》2014,(10):103-103
舞台表演艺术面对的是广大观众,观众是最直接的接受者。喜欢舞台表演艺术的人,他们宁愿掏钱看好戏,也不愿看无价值的演出。那么,评判舞台表演艺术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并不难回答:那就是你的表演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体现出来的艺术功能是否触动了他们的心灵?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舞台表演艺术较之其它形式的艺术更具感染力,它的功能体现在诸多方面,是衡量剧目价值的基础,也是衡量观众接受心理的依据。同时,舞台表演艺术的功能,又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舞台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