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丽 《管子学刊》2008,(4):50-53
鲍叔牙是齐桓公时的政治家。他早年与管伸共同经商、参战.关系密切;后精心辅助小白,帮助小白登上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支持管仲对齐国的治理。鲍叔牙是齐国的卿大夫,曾负责为桓公推荐人才。他忠言极谏,和管仲一起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时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上博简《鲍叔牙和隰朋之谏》中,鲍叔牙谏议桓公远离佞臣,在政治上实施新举措,取得明显政治效果。但最终因为嫉恶如仇,政治上缺乏灵活性而没有位极人臣。  相似文献   

2.
一、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二人,友谊深厚,互相了解。鲍叔牙曾在齐桓公面前极力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听了,果然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后人称相知很深的朋友为“管鲍之交”。 二、车笠交  相似文献   

3.
齐桓公论     
春秋五霸之首、齐国之君——齐桓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一位大改革家。在历史上,他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齐相管仲功绩名声显赫,在齐国的大变革中也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史家一般都把改革的功绩统统归在了这位“辅政者”的名下,而齐桓公的历史作用则隐而不彰了。其实,若没有齐桓公,或者齐桓公是站在守旧立场,沿  相似文献   

4.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以法治国,涵及治农、治政、治军、治贪、治商工等方面,使齐国由弱变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为现代的“依法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齐国宰相管仲瘸了,齐桓公问他:"群臣当中谁可以做相国?"管仲说:"只有君主您最了解您的臣子了。"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他杀死自己的儿子来顺从国君,不合人情,不可任用。"桓公问:"开方怎样?"管仲回答:"他背弃自己的父母来顺从国君,不合人情,不可亲近。"桓公  相似文献   

6.
正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暗地里却死死地较着劲。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的势头很好,照这样下去,鲁国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牵制一下鲁国呢?"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国生产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信将疑地把这个事情交给管仲去负责。管仲就规定齐国的所有人都只穿鲁国生产的衣服,而且下令禁止齐国人织布,  相似文献   

7.
贪心的后果     
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钳制一下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缟(鲁国生产的一种绢布)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  相似文献   

8.
正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搞垮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不穿齐纨,只穿鲁缟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半  相似文献   

9.
论管仲的社会改革思想林永光在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五位霸主中,第一个称霸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便是齐桓公小白。他之所以能够开创出如此宏壮的历史场面,主要应归功于大政治家管仲的辅佐。没有管仲对齐国国政的大刀阔斧的改革,齐国的强盛与霸业是无法实现的。本文...  相似文献   

10.
正韩非子在《外储说》中讲了一个故事:管仲被鲁国人俘虏后,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决定迎管仲回国。名义上是向鲁君索求管仲回国受罚,实则是要任管仲为齐相。为了掩人耳目,管仲双手被绑缚着,从鲁国被押回齐国。管仲在路上又饥又渴,恰好在绮乌这个地方遇到一个边防官,于是管仲向他乞食。边防官跪着给管仲东西吃,并给他水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任政相齐四十余年,"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实施革新,国富兵强,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孟子追随孔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对管仲常有"轻薄之意,溢于言外",然深究孟子之王道思想,其民本、人才、税收等内容,却又对管子思想有诸多汲取。  相似文献   

12.
管仲是齐国的著名贤相。他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对齐国,而且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其一生,得以任齐相是其施展抱负才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如何能由囚徒一跃而为齐相,其得以相齐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一对管仲得以相齐的成说主要有二。一是鲍叔能够荐贤。《左传》、《国语》、《管子》、《史记》等等,皆记鲍叔荐管仲为相之事。鲍叔此举,极受后人称赞,如《韩诗外传》卷七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和管仲的经济政治改革中相伴产生了“四民分业”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这是据现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刻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有很强的时代和自身的特色,对后世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先进国家中,教育是如何为富国强兵的政策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管仲是我国春秋前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改革史上第一位大改革家。管仲相齐四十年,辅佐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不仅把齐国建成了一个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强国,而且领导了中原地区各诸侯国取得了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管仲对齐国和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定、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其辉煌  相似文献   

15.
管仲之谋向为史家所称道.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邀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史记·平准书》)又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仲传》)在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齐桓公,运用管仲之谋,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终于使偏居东海一隅的齐国,成为一度称霸于诸侯的一流强国.笔者根据流传至今的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管子》一书,并参之以其他文献,对管仲之谋加以研究,探讨其哲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春秋中期以后,兴起了一个无神论的思潮,晏婴则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者。春秋时期,在管仲的治理下,齐桓公实现了霸业,成为第一霸主。到了晏婴执政之时,齐国虽然仍居于强盛地位,但由于景公既昏庸无能、荒淫贪权,又骂信神灵、乞求长生,齐国国势日下。晏婴为了治理齐国,除了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之外,还针对齐景公的神学迷信思想,阐发了许多无神论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有说服力。晏婴的无神论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注重通过心性论的方式诠释德性自律,而荀子则从人性恶入手,强调通过礼制的教化作用以化性起伪。儒学的这两种德性进路对两宋时期尊孟派与疑孟派评价管仲、齐桓公产生了重要影响。疑孟派强调"礼"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充分肯定齐桓公、管仲尊王攘夷的霸业对维护周礼的积极意义,并对王道、霸道进行量化分析,将王道、霸道视作同一性质而不同层次的两种为政方式。尊孟派则极力区分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的内涵,在充分肯定管仲具有"仁之功"的同时,从儒学心性论的角度否认管仲之"仁"。疑孟派充分肯定了齐桓公、管仲的霸道,尊孟派则严格区分王道、霸道在性质上之不同,揭示了齐桓公、管仲霸道"假仁以霸"的本质。尊孟派与疑孟派关于评价管仲、齐桓公的分歧,本质上是儒家两种德性进路的分歧。管商功利主义是管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再现,儒学德性进路的分歧又形成对管商功利主义评价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高军 《管子学刊》2001,(2):81-82,90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情势下,齐桓公领导下的齐国在各诸侯国中傲视群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三十余载,使中原诸国得以共同抗击外族入侵、百姓免除战事之患,成为春秋时代第一霸主。此时齐国内政外交的诸多政绩,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齐桓公小白的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领导管理才能。  相似文献   

19.
齐鲁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祥地之一。齐自吕尚始,谈兵论战,谋略治国成为它的国粹。战国时的燕将乐毅曾评论当时的齐国:“夫齐,霸国之余教,而聚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攻战。”(《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在重强,重力,重兵,以尚武为传统的国度,出现《孙子兵法》和《管子》这样的谈兵论战的著作绝不是偶然的。管仲曾作为齐桓公军事战略“措仪划制”的关键人物,随齐桓公或独自率师东伐西讨,南征北战。长期的征战  相似文献   

20.
《管子》经济思想探析李英华管仲是我国古代春秋前期一位治国能手,杰出的经济人才,还是一个大胆而又勇于创新的改革家。由于长期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商经验,因而在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时,使他的才干和经验得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他的思想在治理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