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新出《引簋》是一篇册命金文,其内容关涉周代军制中的命卿制度。命卿以周王设在诸侯国内管理军事事务为主要职责,周天子通过命卿来掌握诸侯的军事力量,进而达到控制诸侯的目的。缘此,周代命卿具有王臣与公臣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性质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周王引导、监督诸侯的军事行为,更强化了诸侯地方政权的性质,使诸侯之师带有"军区"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山东省东南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之莒地,莒地又是古东夷的一个活动中心地区。西周封莒为诸侯国,建都于计斤(一作介根,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西周末或春秋初迁于莒(今山东莒县)。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东夷古国及其文化是形成璀璨中华古代文明的渊源之一。莒地历史文化是东夷古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有悠长之历史,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早在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莒地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沂水县南洼洞、日照市秦家官庄等就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相似文献   

3.
薛邑辨     
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婴、田文父子受封之薛邑在今何处,历来人们皆说在滕县(今山东滕州市)南。《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发表张达民所撰《薛邑新考》(以下简称张文),认为田氏之薛邑在今青州市北部。展读之后,似觉仍以传统说法为妥。愚虑所及,今试述之,俟正于广大读者和张达民君。一我们先来分析张文中涉及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田氏父子受封在齐时薛国故地的称谓和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4.
秦人的祖先来自东方,他们以“玄鸟”为图腾,始居地大概在今山东省境内。自夏末至西周末年,秦人祖先分成几次或几批由东方徙居到西方,迁徙路线大致上是从今天的山东迁到山西,再由山西迁到陕西,最后再定居在甘肃东部一带。可以说秦人祖先出自东夷之地,但扎根于西戎。由秦人祖先创造的早秦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从文化之源流看,它以东夷文化为张本,并融合了舜禹华夏文化、夏文化、未知夷狄文化、商文化、西垂的戎文化、周文化等文化因素。从文化基调来看,早秦文化始终没有融进主流,边缘化的处境成就了秦文化,并且锻造秦文化的独特的个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胡建军 《管子学刊》2014,(1):123-126
汉代淄川国是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齐地(今山东地区)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汉代的历史与政治,特别是对研究汉代诸侯王国的历史地位及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博弈有重要作用。且汉代淄川国也是当时齐地乃至整个汉帝国文化极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传《易》之田生、杨何,《韩诗》“长孙氏之学”创始人长孙顺、《公羊春秋》任氏学创始人任公,及因通《公羊春秋》而荣登相位的公孙弘都是淄川国人。因此,对汉代淄川国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历史意义重大,对研究山东地方史及汉代齐地文化亦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晏子和《晏子春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晏子其人晏子名婴,字仲,谥平。原籍东莱夷维(今山东高密)。齐大夫晏桓子弱之子。约生于公元前585年(周简王元年,齐顷公十四年),卒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他讽谏匡君,朝夕不怠,闻名于诸侯,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治理齐国有一定业绩,品德高洁,哲学思想也有所创见,因此成为历史的名人。  相似文献   

7.
孟子其实有两种"义利关系"学说:"以义制利"说和"唯义无利"说,分别对应于论说的语境和游说的语境。在论说的语境中,孟子认为"利"之所得正当与否,要看其是否合于"道",只要合于"道",在道德上就是正当的。此外,孟子还表达了对"社会交换"、"士"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利益的社会分配原则的深刻见解。在游说的语境中,孟子要说服诸侯们接受自己的学说主张,就只能采取这样的手段:教唆诸侯们借"仁义"之名而谋其"大欲",反过来希望借诸侯谋其"大欲"而推行"仁义"。  相似文献   

8.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按:老子为苦县人,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恰当孔子之卒年(公元前479年),故老子出生于苦县时,尚陈国所有,当为陈人,非楚人。陈人为舜之后,非楚民族之后裔,此《史记》之误,宜加纠正。至于老子之学术思想,与其职守有关。任周守藏室之史,犹时时在记录与天下各诸侯及管理周室之史料,且必上及夏商等古史,则于百千年之史事,已能得其变化之理,今所谓“史学学”。唯其以掌握史学名于诸侯,  相似文献   

9.
王树明 《管子学刊》2010,(4):111-116
山东高青发现西周城址,是周人东征过程中,其在鲁北偏西敌对势力的中心区域设防、建设的一个名叫薄姑的军事重镇;城址偏东一侧贵族墓葬偏南一地发现TJ2祭祀台基,是用以实行墓祭、赏有功,或所谓"用命赏于祖"的一个地方;齐国初都营丘,在昌乐县东南一带的河西遗址。其所谓姜姓丰国者,其初封地域,大致应在今山东南部与江苏搭界地带,也或稍是偏西的地方。从陈庄发现考古资料研究判断,发生在西周初年的周公东征,齐祖太公望姜尚应也参加了,并也参与指挥了这次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孟世凯 《管子学刊》2012,(4):94-98,1
嬴、商两族出自东夷以鸟为图腾之少昊氏,今山东莱芜是嬴氏族的发源地。嬴秦历史进程中与商的关系密切,嬴秦后裔多在商王朝做高官,助商统治近六百年。今山东是商王朝的东土,从目前所见甲骨文中有39个地名在东土,山东境内占多数,证明商东土范围主要地域在山东。  相似文献   

11.
富与仁     
富有与仁德是什么关系,它们是统一的,还是相矛盾的?自古以来人们就谈论它。春秋时期有个叫阳虎的人说过:“为富不仁,为仁不富”,认为富有和德行是互不相容的。庄子也讲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意思是诸侯富人能窃取财富和权势,也能窃取仁义道德,道德本不为诸侯富人所有。 这的确道破了阶级社会中富有和仁德之间的联系。阶级社会中的富有者都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他们就是以此对完全丧失了生产资料或仅有极少量  相似文献   

12.
同姓诸侯"庶女媵妾"是西周时期的君婚习俗。春秋之际,在诸侯剧烈兼并的背景下,对非姬姓诸侯来说,同姓诸侯"庶女媵妾"面临困境甚至绝境。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均表明,春秋时期"庶女媵妾"不限同姓诸侯已是主流形态,而《左传》作者囿于传统,视之为"非礼"。《公羊传》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之论流传甚广,但传世文献均与之相违,出土文献于诸侯之婚记载颇多,亦无与之合者,当系汉儒之主观臆测。  相似文献   

13.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与齐都营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0,(3):98-10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内发现的两座诸侯身份的甲字形大墓,证明陈庄遗址应是都城,不是邑。M18出土的豐簋铭文中的"齐公",应是齐国始封君太公师尚父。太公日名为"甲",可补史籍记载的阙佚。太公之孙豐即太公之孙乙公得。乙公名得字豐,M18应是齐乙公得之墓。陈庄城址应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圆外有方、方外又有圆,层层相套有9层夯土堆积筑成的夯土台基,应是相传太公所筑的营丘,其主要功能是祭天的天坛。  相似文献   

14.
道教在江油     
道教在江油肖定沛道教,在四川江油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这里便有修道求仙的活动。相传今江油市含增镇境内的乾元山、金光洞系太乙真人修炼之所,又是使哪吒莲花现身之处;今三合镇境内的翠屏山,为哪吒行宫遗址。这两处目前均为对外开放活动场所。今武都镇境内的城塘...  相似文献   

15.
张乃翥 《佛学研究》2004,(1):183-186
近代以来,龙门石窟周围地带的寺院遗址中多有佛教石刻的出土。今择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收集上述石刻之四例,排比成文,略予报道,俾使学界科研利用之方便。  相似文献   

16.
正炉峰禅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毗邻,古称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观音道场闻名遐迩,向有"越中佛国"、"天竺胜境"之称,现为改革开放佛教重兴后绍兴市最大的寺院之一。中国古代有五大镇山,简称"五镇",南镇会稽山即其中之一。历史上,"五镇"与"五岳"齐名,合称古代十大名山。所谓镇山,不仅仅指一座山峰或  相似文献   

17.
道教节日     
三清圣会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为“三清”。道教相信“三清尊神”是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出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出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出神宝君。三清都是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传》说: “元始天王在天地末分时之一元精气,在大罗天上,化身于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元始天尊),常住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无始天尊(今称灵宝天尊),常住禹馀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道德天尊),常住大赤天之太清境。亦即元始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五天之上的玉清境;灵宝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四天之上的上清境;道德天尊常住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城子崖遗址是山东最早发掘的史前遗址,也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本文在介绍城子崖遗址两次发掘的同时,结合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意义及相关文献,依据保护和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全真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困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  相似文献   

20.
龙山文化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春天,曾任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吴金鼎先生在平陵城一带进行古迹调查时,发现了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这在我国学术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当时隶属历城县)东北一隆起的河畔台地上,西距济南市35公里,隔武原河与龙山镇相对。吴先生的《平陵访古记》记载了遗址的发现情况。此后,1929年夏秋之间,又四次前往龙山镇附近详细调查,确认城子崖遗址的灰土层“为龙山文化之最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