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近十年以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以心理学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为主线,分析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思路转变。重点探讨了文化心理学关于东西方思维对比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这些分析对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3.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4.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城乡文化心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与乡村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显得尤为显著,形成城乡心理与行为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人格、情感定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因此通过文化的视角,利用文化心理学这个载体,在文化心理学的视域下来探讨文化与城乡文化心理的关系,文化与城乡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为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当代出现的城乡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争议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永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10-15
几大人格主题的争议是当代(主要指八十年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思考的主要形式,它们涉及人格心理学的很多核心问题,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面貌,无论是理论领域还是具体研究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与之相关,故几大争议是了解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有效门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行为研究的重要补充,文化产品研究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时空下文化本身、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中国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利用文化产品来研究揭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心理差异,以及近几十年社会巨变对中国人的和行为的影响,最终促进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介绍了文化对人格模型及自我的具体影响,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体主义文化有不同的人格模型和自我增强方式,在两种文化下特质理论的意义并不相同。当代心理学主要以西方文化为理论基础,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全人类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建立属于各文化的本土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广告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波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04,27(1):212-213
中国广告要赶超西方广告有也只能先行于文化上的超越,但现代广告利用传统文化创意中出现了“庸俗”、“形式”和“隔阂”的趋势。从心理学角度看,传统文化心理主要表现意象相融的思维方式、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理欲并立的人格特征和灭人合一的集体无意识四个方面。现代广告只有精确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植根于传统文化.创造出广告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0.
基本归因错误曾被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归因倾向,然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不同文化脉络中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归因倾向,确切地说,归因实际上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即便是所谓的基本归因错误亦具有文化局限性。进而言之,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心理学中关于人们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方式具有文化普遍性的思维定式。由此看来,心理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兴贵  郑雪 《心理科学》2002,25(6):744-745
1 引言人格在心理学史上是唯一建立在几个不同的范式之上的领域。目前西方人格心理学正处在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不仅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依然活跃 ,而且产生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就该领域的新近动态做一概览与述评。2 人格心理学经典范式的地位及新进展  心理分析、特质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近年来 ,这四种范式都已扩展了各自的领域。社会认知范式和生物学范式是新繁衍出的范式。2 .1 心理分析在众多的反对声中 ,心理分析的范式已经由轮椅上的沉思进化为一个实证的研究领域 ,尽管各派人格理论家对人格的描述和…  相似文献   

12.
刘邦惠  彭凯平 《心理学报》2012,44(3):413-426
跨文化的实证法学研究把文化心理学的理论突破和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引入到对法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之中。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的东西方文化在价值定向、道德判断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能够给跨文化实证法学研究带来重要的启示。在对一些重要法律问题的认识上, 例如法律中的因果关系和责任的判定、合同形成以及纠纷调解等方面,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了显著的跨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法的认识、法的建设以及法律的应用。我们认为跨文化的实证法学研究不仅可以为法学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更主要的是还可以为中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化和国际法律纠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人都会生长于一定的文化中。文化无疑是对当今人类产生巨大作用的一种实在。它造就了较为固定的人格倾向,并且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人们往往用一个固定文化所造就的思维模式思考与评判,由这种思维模式产生了人们的行动方式。一个从出生就在一种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即使他能很融洽地生活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往往也很难完全摆脱熏陶其成长的文化的烙印。文化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但不止于此。如何认识和理解文化,就会产生人们对其他文化的态度。在当今世界这个“小村庄”里,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文化遭遇。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学者们的意见不一而足。按照科洛博(A.L.Kroeber)和克拉克豪恩(C Kluckhohn)的分析和研究,对文化一词的界定就有160种之多。对文化一词界定的不同必然产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本文的目的不是就此进行探讨,这是社会学家的研究范围。正如题目所示,这里所做的,是将梵二会议以来天主教神学思想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做一个介绍。希望能对天主教与文化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集群行为是个体以群体成员身份参与的以改善群体地位为目标的行动。近年来, 西方心理学在集群行为领域的研究开始呈现差异化分析比较的研究趋势。根据行为模式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可将集群行为分为常规集群行为与违规集群行为。根据参与群体的社会地位, 可将集群行为分为弱势群体集群行为与优势群体集群行为。根据集群行为的成就, 可将结果分为“成功”与“失败”两类。不同类型集群行为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前因变量及发展趋势具有很大差异。今后的研究应探明不同类型集群行为间的内在联系, 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由于在思维方式、视觉感受、艺术观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特性的不同。具体来说,中西方由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在建筑审美趣味方面注重群体组合与单体塑造方面的差异,从而给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感受方面造成优美感与崇高感的不同,也进一步形成了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理想方面追求建筑形态与建筑意境的相异。归根到底,这些不同都是根源于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悔是基于对不利或相对不利行为结果的反事实思维诱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社会情绪,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和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与失望情绪相比,后悔在现象学、产生条件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后悔不仅会受到个体的行为方式、人格特征、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结果信息属性的影响。后悔的预期和体验涉及的功能性脑区主要包括:眶额皮层、扣带前回、海马、杏仁核。研究后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王琰  陈浩 《心理科学进展》2017,(6):1077-1092
从情绪波动到文明兴衰,研究者愈来愈意识到大气现象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气象心理学涵盖天气和气候这两大类大气现象作用于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乃至文化特征的各种研究。在个体心理层面,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素会影响个体情绪、工作记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行为层面,人际亲和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也会被天气左右。在群体和文化层面,从长程上考察,气温和降水量与多尺度人类群体冲突爆发密切相关;气候冷暖和资源多寡也会共同形塑当地族群的文化心理行为特征。人类世界始终嵌入于天气和气候等宏观生态环境中并受其影响,气象心理学应当在心理学研究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先生在东方文化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底与巨大成就,确实令人赞叹。可是自90年代初以来,季先生多次谈论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观点却似乎缺乏论证性。①在这里,季先生的中心思想是: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是分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东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是综合,更合乎辩证法,天人合一。在21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季先生的主要论据有夸克分析、汉语句型文化、中国的数学风格和中医等。如果对上述论据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会感到前提未能蕴涵结论。本文试图对上述论据进行讨论并通过对西方哲学史和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孝文化与中国人人格形成的深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孝文化提供了一整套系统的文本、言说和行为准则,不仅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等宏观领域,而且也影响到人格形成等微观领域。该文从文化的辩证角度分析了孝文化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对孝文化的内涵和消极效应进行了心理学解读,并简要分析了孝文化与中国人具体人格特征之间的关联。正是通过具体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孝文化完成了其对人格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