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照一切佛教有一个修行的法门,名为"观照"。凡今日社会人士,不管士农工商、政经名流,甚至演艺人员等,如果能够懂得"观照",在生活中必有帮助。"观照"什么呢?第一、观照我与他人的关系;自问我是否有负于他人?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在歌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在声乐教学中要把语言放在首要的位置进行观照,并认为掌握语言规律是解决歌唱“咬字、吐字”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美妙的无常     
王登科 《佛教文化》2009,(4):124-125
无常,是佛告诉给我们的——一个关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若以此来观照世界与自我,那么,人便成了佛。  相似文献   

4.
根据普罗提诺对"灵魂下降"的两种不同看法的调和,立足于对公民美德和净化美德的分析,阐释普罗提诺为人类伦理生活提出的两条命令:不要让低级存在统治你,上升到理智源头;要观照你的身体以及其他与生命有关的事物。由此可以看出普罗提诺的哲学不仅重视自我神化和超凡脱俗,实际上也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观照。对现实世界的观照不是引导人们重回尘世的纠缠中,而是灵魂在感知觉世界里适当地工作:在内表现为通过美德驯服灵魂的非理性部分,为沉思生活做好准备;在外表现为运用理性将外部世界安排有序。它展现了普罗提诺对自己和他人的双重关怀,以及完善自我和完善世界的双重努力。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法音》1988,(11)
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即正因佛性也;观照般若,即了因佛性也;文字般若,即缘因佛性也。今天下学佛者,必欲排去文字,一超直入如来地,志则高矣,吾恐画饼不能充饥也。且文字佛语也,观照佛心也;由佛语而达佛心,此从凡而至圣者也。  相似文献   

6.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1,(4):33-33
对一个问题,我要反复思考好几个月,但有99次结论都是错的,可是第100次我对了。 ——爱因斯坦 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精神实质迥然有异.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玄冥意境.如果要从科学的角度对此去作一番解释似乎很难,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种虚幻、朦胧、欲言又止的如梦如幻的境界才真正契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8.
天下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4日发出关于近期多地连续发生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通报,再度要求各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家长沟通配合、社会联防联拄等工作。通报指出,各地要从以上事故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特别是要通过班会、黑板报、手机短信、飞播字幕等多种方式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游泳安全,遇有同伴溺水时不要贸然施救;要把《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到所有家长手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强迫症、抑郁症的治疗问题。 问:我是一名临近毕业的中专生,但有几件事令我烦恼:我母亲前几年患了某种精神障碍后,我自己心理负担重,也患了强迫症,总是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已有四五年历史,从2000年夏季开始患上了抑郁症,什么事都不想做,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无端发火,  相似文献   

10.
<正>博纳尔的绘画作品观照了时代和风格的演变,将许多复杂的思辨静静诉诸于笔端。色彩成为他精心选择的语言。他设色零碎、反复涂抹,效果却光怪陆离,把色彩的和谐性、对比性、音乐性、神秘性发挥到极致,由此构成一个奇妙的色彩世界。皮埃尔·博纳尔(Piere Bonnard,1867~1947),法国画家,1867年10月3日出生于丰特奈-欧罗斯(枫特奈欧罗兹),1947年1月23日卒于勒卡内(康奈)。他20岁进入巴黎朱利昂美术学  相似文献   

11.
王雷泉 《法音》2010,(5):5-12
<正>三、以《心经》的智慧观照生命与环境实相我们先从理证(佛教原理)推出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四条基本原理,现在我们进入经证。我们以《心经》智慧来观照生命与环境的实相,同时也引证一下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观照——谈中国山水画的写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照一词,本源自佛教用语,本意是人涤荡心灵,对万物作如是静观极察,以人的智慧照见事理.后被引用为美学术语.在本文中,观照是人涤荡心灵后对大自然作如是静观,以获得精神的大自由.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顿从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是人的存在方式,环境伦理的产生不是要推翻或取代人际伦理,而是要为自然共同体中的人类确立生存方式。人类道德之所以要观照自然生态系统,是因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存在目的,以文化方式生存于其中的人类须对此给予道德的尊重。环境伦理与人际伦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之伦理,它们都是人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4.
性神学的嬗变与后医学文化思潮南京铁道医学院(210009)孙慕义圣经文化以性原罪意识为开端,从此影响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对性的态度。性最初成为罪恶的标志,圣保罗反复宣称:“性交阻碍得救”,“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哥前7:26),“若常守节更有福气”。(...  相似文献   

15.
汉字趣解     
正【羽】反复练习,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羽"由两个"习"字组成,就是反复练习的意思,告诉我们:一只小鸟只要反复练习飞翔,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一个人要想"飞"起来,不断提升人生的高度,也离不开反复练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Phdr.,2 4 9e - 2 50b ,etc)。从那些叙述中 ,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观照”方式存在。( 1 )在《斐德罗篇》 2 4 9e - 2 50b部分的神话性描述里 ,柏拉图只是对人的灵魂处于“观照”时的情形以及如何触及“本真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说明。那就是人的灵魂在目击到“本真存在”或者与其类似的存在时 ,由于无法对其进行充分认知 ,所以对究竟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不得而知。只有极少数人在朦朦胧胧中其认知器官到达“本真存在”的似像 ,透过似像而“观照”其不变的原像。为了叙述方便 ,我们把这种“观照”简称为“第二观照”。“第…  相似文献   

17.
秦长栓 《美与时代》2014,(9):111-111
李清照(1084一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生平和创作,以南渡为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她的后期作品,多表现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和悲痛前的感情,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声声慢》是她晚年代表作品之一,为历代读者所欣赏。它有多种审美特质,很值得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18.
"取譬物象以论书"常散见于历代书法著作之中,但是多零碎杂乱、无章可循,而当代书论虽频见援引而鲜有整理者。其实前贤书论中出现的"以物喻书"的现象不仅观照自然物象的形态美,而且还观照了自然物象的神韵美。这体现了历代书家取法自然意识的强化,但这种自觉意识强化到一定程度时,却使"以物喻书"走上了"征引迂远,比况奇巧"的极端。它告诫我们,书法艺术诚然需要回归自然,但我们更要在正确、充分地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把握学习、模仿自然的尺度,适时进行反思,在违反自然之初及时地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让书法创作臻入妙境。  相似文献   

19.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多少年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一度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个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学,“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实在心有余悸。一个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后一个想法最终占了上风,一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历史、管理、哲学、心理、社会等多个视角来看,社会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归根结底是基于人、为了人、服务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要遵照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也要观照复杂社会及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心理服务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社会风险防控或是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也不仅仅是消解心理问题,不能过度依赖心理学专业人员。科学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需要基于整合的思想,围绕理念、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评价等要素全面展开,并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