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矩阵完成问题的项目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Embretson提出的认知设计系统方法,设计并编制了矩阵完成问题的项目生成系统,实际生成了矩阵完成问题测验。探讨矩阵测验与瑞文测验的关系,以及认知模型对矩阵问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认知模型对矩阵项目的性能参数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生成的矩阵测验与瑞文测验有基本相同的心理测量属性。可以使用该系统生成的矩阵项目来测量被试的抽象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俞晓琳 《心理科学》1998,21(5):462-462,469
PASS模型是达斯(J.P.Das)等人提出的新智力模型。该模型以认知加工过程为基础,主张智力是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计划过程、注意过程和编码过程(合同时性加工和维时性加工过程)构成。据此,他们编制了DN认知评价系统来测量智力,这一系统中的许多分测验以完成任务的时间为指标。因此,对该评价系统有效性的考察除去讨论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内容效度外,时间指标运用的恰当与否是一重要问题。时间多少往往是速度的体现,这样,速度与智力的关系问题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自智力测量初始,智力与速度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问…  相似文献   

3.
四参数Logistic模型研究进展及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验中存在着低能力被试答对高难度试题的猜测现象,和高能力被试答错容易试题的睡眠现象,此时可以使用四参数模型来分析测验数据.Barton和Lord认为应用四参数模型的实践意义不大,但结论的依据不充分.近年来研究者从测验项目拟合,改善被试能力估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四参数模型下可以有效纠正被试能力高估或低估现象,认为单、两、三参数模型是四参数模型的特例,建议使用四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4.
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存在着被试作答异常现象(能力测验中的猜测现象和睡眠现象, 人格测验中的非0下渐近线现象和非1上渐近线现象), 会导致被试能力或人格特征的测量偏差。在能力测验中, 研究者已提出了多种方法来纠正猜测现象和睡眠现象, 这些方法往往需要调整或删除被试作答信息, 而四参数模型不需要改变被试作答信息而能有效纠正被试能力高估或低估现象。在人格测验中存在着非0下渐近线和非1上渐近线现象, 四参数模型能增强测验项目拟合性能, 提高人格测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测验使用的普及化,被试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上的作答反应时的获取也越发便利。为了充分利用项目反应时信息,单维与多维的反应时模型相继被提出。然后,在项目间多维反应时数据中,潜在特质速度之间可能存在共同关系(比如,层阶关系),此时现有的反应时模型并不能适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高阶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与双因子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在模拟研究中,高阶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与双因子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的各参数都能被准确估计。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三组测验项目的反应时数据中,双因子对数正态反应时模型表现出更为优秀的拟合效果,同时基于多个统计量说明了局部与全局潜在特质速度同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项目间多维测验反应时数据分析中,非常有必要考虑多维潜在特质速度之间的共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丁树良  罗芬  戴海琦  朱玮 《心理学报》2007,39(4):730-736
在IRT框架下,建立了0-1评分方式下单维双参数Logistic多题多做(MAMI)测验模型。与Spray给出的一题多做(MASI)模型相比,MAMI不仅模型更加精致,而且扩展了适用范围,参数估计方法也不同,采用EM算法求取项目参数。Monte Carlo模拟结果显示,应用MAMI测验模型与测验题量作相应增加的作法相比,两者给出的能力估计精度相同,但MAMI模型给出的项目参数估计精度更高。如果将MAMI测验模型与被试人数相应增加的作法相比,项目参数的估计精度相同,但MAMI给出的能力参数估计精度更高。这个发现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若允许修改答案,并采用累加式记分方式,纵使题量不变,也可使能力估计的精度相当于题量增加一倍的估计精度,而项目参数估计精度也会提高。这些发现不仅对技能评价和认知能力评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相较于分层模型,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关系一表征复杂性模型编制了复杂程度能序列变化的长方形面积问题,以此测量了4~6年级共310名学生的问题表征水平及其与由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定的流体智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1)被试对长方形面积问题的表征水平与流体智力有显著相关; (2)表征复杂性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可见,基于该模型所设计的材料能测定随年龄而变化的表征水平.且与经典的流体智力测验结果有稳定的关联.由此体现出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测验中高能力被试答错容易试题的睡眠现象,可使用四参数Logistic模型分析数据。研究选取了来自心理测验和成就测验的实际数据,分别采用传统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指标及参数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参数Logistic模型能够提高拟合程度,增强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有效纠正高能力被试能力被低估的现象。建议在必要时使用四参数Logistic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规则空间模型在瑞文智力测验中的认知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规则空间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式识别和分类的认知诊断方法,此方法可以根据被试的作答反应,分析诊断被试的认知属性掌握情况。以往智力测验只是报告测验分数,对被试能力解释较为简单,缺乏必要的认知诊断分析。本文根据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难度层级特点,分析其所包含属性及其连接关系,并运用规则空间模型将所有被试划分在48种典型反应模式中,而且大部分被试都会集在几个典型反应模式中。本文对这些典型反应模式进一步分析被试的认知状态,并为教育辅导与人员选拔安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设计项目参数、被试得分已知的测验情境,在两、三、四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下进行能力估计,发现被试得分等级之间的能力步长存在着均匀的步长间距,被试得分能较好的反映多级记分的分数加权作用。两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下会出现被试参数估计扰动现象,猜测现象会导致能力高估现象,失误现象会导致能力低估现象;三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c型下能力高估现象未出现或不明显;三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γ型下能力低估现象未出现或不明显;四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下被试能力高估现象和低估现象都未出现或不明显,四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是被试能力稳健性估计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PCM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珍  丁树良  林海菁 《心理学报》2008,40(5):618-625
选题策略是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 CAT)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的信度、效度及考试的安全性。CAT的许多研究与应用,都建立在0-1二级评分模型基础上,对多级评分CAT的选题策略的研究很少报导。目前国内虽已开展了基于GRM的CAT研究,但基于GPCM的CAT的研究尚未见有关报道。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程序,对基于拓广分部评分模型(Generalized Partial Credit Model, GPCM)下的CAT的四种选题策略在多种情况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能力呈正态分布时,选题策略的使用效果与项目步骤参数分布有很大的关系。(1)项目步骤参数均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能力与项目步骤参数匹配选题策略效果最佳;(2)项目步骤参数均服从均匀分布时,能力与项目步骤参数平均数匹配选题策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项目反应理论等级反应模型项目信息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信息函数作为项目反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进行项目和测验分析的工作中,以及在指导测验编制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信息函数的应用在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中更是重中之重,也受到最大关注。然而,关于多级记分项目信息函数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模拟了被试特质水平参数数据和项目参数数据,其中被试特质水平参数生成了121个被试特质水平参数点,项目参数生成了4批不同区分度参数数据,每批数据有126个不同难度等级参数组合模式的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难度等级。通过数据分析后发现,等级反应模型项目提供最大信息量所对应的被试特质水平,是与该项目几个相互临近的难度等级组相适应,既不是只与其中一个难度等级对应,也不一定是与所有难度等级对应。本研究称这种规律为“临近难度等级占优”。这个发现无疑对测验质量分析和测验编制工作,包括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为例,在IRT框架下探讨了如何进行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分析模型采用项目间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between-item MIRT model)和项目内(within-item MIRT model)多维two-tier model,被试为来自全国的882名48个月的儿童,工具为自编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经测验水平 分析和项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对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方法合理有效; (2)该测验在两个时间点上满足部分测量不变性要求,测验的潜在结构稳定; (3)“方位题”的区分度和难度参数都发生变化,另有4题难度参数出现浮动; (4)儿童在4岁~5岁期间认知能力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能力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5.
谢晶  方平  姜媛 《心理学探新》2011,31(5):455-458
当前大多数人格测量都采用的是累积式反应模型方法,该模型假设被试在测验上的得分随其能力或特质提高而增加,但是随着人格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模型的实施效果遭到了质疑,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展开式模型,该模型认为被试的反应取决于被试能力和项目阈值的匹配程度,当被试能力与项目阈值完全匹配时,被试做出肯定回答的概率达到最高点,称之为“理想点”,展开式模型的目的就是找到被试的理想点,从而寻找其真正的态度强度或人格特质水平。GGUM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展开式模型,已经开始应用于人格测量的各个领域,但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试测,在评估和预测效度方面积累经验,建立业界认可的心理测量学标准,不断探讨和开发相应的心理测量理论和简便易行的统计程序。  相似文献   

16.
余嘉元 《心理学报》2002,34(5):80-86
运用联结主义中的级连相关模型对于小样本条件下的连续记分项目反应理论 (IRT)模型的项目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了估计。一组被试对于一组项目的反应矩阵作为级连相关模型的输入 ,这组被试的能力θ或该组项目的参数a、b和c作为该模型的输出 ,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之具备了估计θ,a ,b或c的能力。计算机模拟的实验表明 ,如果测验中有少量项目取自于题库 ,就可以运用联结主义方法对IRT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较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该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了成人依恋的主要表现形式恋爱关系中,恋爱受挫对被试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实验组与控制组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但IAT结果发现,组别、依恋类型在IAT效应(自我积极—他人消极模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其交互作用也显著。除了回避型被试,安全型和焦虑型实验组的IAT效应显著高于控制组。(2)控制组中,焦虑型被试相容部分反应时显著大于不相容部分,回避型被试则相容部分反应时显著小于不相容部分,安全型被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余嘉元 《心理学报》1994,27(2):219-224
为探讨线性逻辑斯谛模型(LLTM)的拟合条件及其和解题策略同质性之间的关系,让被试比较两个负整数指数幂的大小,发现全体被试的数据不能与拉希模型及LLTM相拟合。把被试按其解题策略分成不同策略组后,同一策略组被试的数据可以拟合于拉希模型,但对于LLTM,同一策略组的数据中部分项目的拟合较好,另外一些项目的拟合较差。这一结果表明,解题策略的同质性是LLTM拟合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围棋活动对小学生智力与学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和林  孔克勤  胡瑜 《心理科学》2006,29(4):852-856
研究采用瑞文高级推理测验和GITC测验对围棋特色学校小学生进行智力测试并与其他学校相同年级学小生进行比较,同时比较4组高年级被试的语文、数学成绩,结果表明下围棋具有很好的益智作用:从事围棋活动能促进小学生总体智力水平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数学成绩的促进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瑞文作业的年龄差异及其与“位置法”记忆训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工作采用华东师大心理学系修订的瑞文测验联合型(CRT—AC),对经过“位置法”记忆训练的青年人、老年人及在年龄、性别、文化和智力水平等方面均相匹配的青年、老年对照进行测验,比较观察力和推理能力的年龄差异,探讨“位置法”记忆训练对这种能力的间接迁移作用。结果表明:1.青年组瑞文作业成绩明显高于老年组;2.当作业难度加大或限定时间时测验,更扩大了年龄差异;3.青年训练组瑞文作业成绩明显高于其对照组,而在老年训练组与其对照组之间则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