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不同阶层心理健康观念及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调查法 ,对不同阶层共 483人的心理健康观念及心理健康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 1 )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念具有显著差异。 ( 2 )人们认为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的最典型特征是“处世乐观、热情、诚恳”和“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 ( 3 )心理不健康的人或心理变态的人所表现的最典型特征是“性格孤僻、与人不合群”和“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 ( 4)虽然不少人认为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者当前最急需开展的工作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卫生服务” ,但只有极少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需求 ,提出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或咨询。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正逐渐成为民众的积极行动。穆斯林的养生保健与独特的民族饮食习惯和信仰功修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和普及穆斯林养生保健知识,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一、健康与保健的概念什么是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疾患,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没有生理缺陷和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叫生理健康;面对社会环境,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叫心理健康。判定一个人健康与否,有许多指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景怀斌 《心理学报》2002,34(3):107-112
近年来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是从文化整体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嫌不够。本文认为 ,虽然传统中国文化没有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的说法 ,但是由于人的存在的共同性 ,传统中国文化客观上具有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功能。这表现为三种思路 :信仰—养性的思路 ,养生—治身的思路 ,迷信—功利的思路。它们各自对心理健康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文章分析了这三种思路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对当代心理健康研究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什么样的人具有资格担当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的问题。国外有关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的研究主要涉及: 核心胜任特征与特殊胜任特征、能力与胜任特征评估、胜任特征模型及其开发、心理健康服务不同具体领域的胜任特征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改进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录用与管理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在于很少关注如何运用已确认的胜任特征去评价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5.
孟维杰  马甜语 《心理科学》2012,35(1):243-247
积极心理健康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心理学理论本身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一种应用。积极心理健康以积极为核心观念,以人的积极品质为研究对象,注重人的个体差异的研究思路,引领和推动传统心理健康从关注人的消极品质转向人的积极潜力,从而使心理健康的主题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6.
黄和林 《心理科学》2004,27(5):1245-1247
本文研究了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同正常家庭学生的差异,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学生在这些方面是同正常家庭学生有明显不同的。据此提出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来提高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证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心理健康从业者的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769名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心理健康从业者填写了研究者自编的有93个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问卷,其中2个从本问卷中抽取的5点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主因素分析表明,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可分为三类: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单位支持、工作负担过重。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职业压力的非专业因素有: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全职或兼职,场所是否专用,以及每周咨询的小时数。在专业因素中,督导和培训能显著地缓解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治疗中的困难情况会显著地引发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假如一个人从来不感冒不发烧,能否算是身体健康?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身体健康”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体魄健康,二是心理健康。若一个人只是身体结实,而他每天总是忧愁苦闷,那么,这种人不能算是个“健康人”。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符合以下九条标准:一、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二、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三、热爱生活、他人和大自然;四、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五、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六、对于最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都能经常保持兴趣;七、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乐于助人;八、具有民主、创造性和幽默感;九、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高职护理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天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107-113,159
该研究采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6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同护理生心理健康有关的生活事件主要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2)护理生在面临应激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较多,消极应对方式较少;(3)护理生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SCL-90之间有较高正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分别与SCL-9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和负相关;(4)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的生活事件因子与幻想、自责、解决问题、健康适应的应对因子对高职护理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5)应对方式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万物皆有吸收.亦有排泄。人体也是如此。那么,人的精神也如人的躯体一样,有吸收和接受,就须有排出和发泄。事实上,以某种为他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某种适度的发泄,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功效。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人难免  相似文献   

11.
健康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心理学分支有它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诉求。郑莉君教授编著的《现代健康心理学》一书将健康心理学的关注对象——"人"及其心理健康纳入到了一个"经纬交织"的复杂网络之中。在该网络的"经线"方向上,将人的心理健康视为一个连续体,关注个体毕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征、规律与表现形态。在"纬线"方向上,着力关照时代、社会的变迁与家庭发展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本书切实指出如何运用心理健康的方法实现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对于促进个体的幸福感、创建社会的和谐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真实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进行了地方性的调查研究。1 研究方法1 1 被试 :焦作、新乡、商丘、许昌、南阳、信阳等地市 11所中学 3 3个班级 1872名学生。其中高中生 874人 ,初中生998人 ;来自城市的 4 70人 ,来自乡村的 14 0 2人 ;男生 991人 ,女生 881人。1 2 工具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先生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该测验题量适中 ,覆盖面广 ,筛选率高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 3 施测 :以班级为单位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我们实际发放问…  相似文献   

13.
主张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的同志说:“社会科学真理所反映的是社会现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当然不能不具有阶级性。”这似乎是反映论,实际上是把客观对象同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同真理相混同的意见,是不能使人同意的。 首先,社会发展规律本身不具有阶级性。阶级斗争是客观的事实,人们承不承认它,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应性自恋与病理性自恋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不同影响。方法:750名大学生完成了一套由自恋人格问卷(NPI)、病理性自恋量表(PN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组成的测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病理性自恋的二阶因子自恋易损性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恋易损性水平越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自恋夸大性和适应性自恋(自恋人格问卷,NPI)对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达到边缘显著,自恋夸大性和适应性自恋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病理性自恋的二阶因子自恋易损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自恋夸大性和正常/适应性自恋可能对心理健康存在微弱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由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1]两部分组成的调查工具,对北京市5所打工子弟小学四至六年级的59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1.1%;MHT中的心理问题分量表检出率由高到底依次为:学习焦虑(43.6%)、自责倾向(11.4%)、身体症状(8.1%)、过敏倾向(6.4%)、恐怖倾向(3.2%)、对人焦虑(1.5%)、冲动倾向(1.5%)、孤独倾向(0.2%);男、女生在恐怖倾向指标得分上差异显著[t(591)=-4.33,p0.01],在其他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相对来说学习焦虑问题突出、自责倾向较明显;打工子弟小学生的流动性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打工子弟小学生父母良好的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差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屡拼屡败,而有些人则因心理素质较好,在人生路上不断取得成功。前不久,中国心理学会的一份调查显示:96.5%的成功人士部属于心理健康者。这证明心理健康与人生的关系密切,一个人若想走向成功人生,则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心理学公认的心理健康者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探讨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从珠海市有代表性的中小学选取学生487人,分别测定其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特区中小学生30%左右属于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主要的问题类型是不安型、期待型、干涉型与溺爱型.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编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谭和平 《心理科学》1998,21(5):429-432
本文阐述了正常人心理健康的内涵,提出以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等五个心理健康维度来衡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自陈量表编制原理和问卷调查分析法,编制了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并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中学生样本(n=1248),制定了上海常模。对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般人都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那么,人重要的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缺少父母之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考察了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是否单亲、年级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2)去抑制感觉寻求因子和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显著:去抑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去抑制与亲子关系呈显著负相关。(3)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去抑制感觉寻求因子和消极拒绝型、积极拒绝型、不安型、矛盾型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预测能力。(4)去抑制感觉寻求因子在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