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早在199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教育、文艺、新闻、出版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就曾响亮地提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应当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被规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而且在各项基本任务中被置于第一位置。《决议》共三十条,其中专门用了一条来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命题:新时期必须更加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学海》1994,(6)
加强爱国主义研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推动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本刊编辑部与历史所联合发起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  相似文献   

3.
同工们,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思想和自觉行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也是基督教圣经、教义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基督徒应继承的优良传统。今天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中心课题,就是建设一个什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赵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已构成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当代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纲要》精辟地阐述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措施。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前提下,突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纲要》以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激励全国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丰富和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6.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7.
徐晓鸿 《天风》2024,(3):5-6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下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齐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丁华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因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了时代强音。对于齐文化研究工作者来说,深刻挖掘齐文化中的优秀品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齐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蒋兆年(《学海》主编、副研究员)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其素材非常广泛,内容无比丰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进行国情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进行民主...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或者说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这种情感教育,首先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教育,而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乃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为重点。自豪感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责任感产生献身于祖国建设的迫切心。自豪感,责任感融合、凝成振兴中华的事业心;每个人的事业心,最终落实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上。学生的事业心则落实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乃是这种民族精神在情感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试析爱国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乃是对当今全球社会现代化过程的一种现象学描述。现代化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传统和现代性、全球化和本土化 (或民族化 )的深刻矛盾 ,从这个大背景出发 ,本文从传统与现代性、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三个方面 ,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江泽民同志于1992年11月在上海进行调查研究期间曾响亮地提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应当成为我们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教育发展特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也是道德教育发展的过程。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道德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代步伐共同演进的特点:逐渐形成从运动式的道德教育到形成规范的道德教育体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为道德教育的主线;从社会道德教育到个人品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相统一;道德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变;利用现代媒体和社会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时代感,要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国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各族穆斯林中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要突出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突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教育,突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同时,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以国内外重大事件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各族穆斯林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增强时代感,凸显时代特色。一《古兰经》、“圣…  相似文献   

15.
季剑虹 《天风》2007,(19):18-19
同工们,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思想和自觉行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也是基督教圣经、教义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基督徒应继承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西藏教育事业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思想政治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作用。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从小培养他们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励幼儿逐步树立起长大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这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必然表现出对自己祖国人民的热爱,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家乡的热爱,对自己祖国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祖国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等等。但是,对幼儿的教育毕竟不能等同于成年人,不能用一般理论性的宣传,而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渗透性、诱导性的启发式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街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明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久不衰,有效地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10多年来,我街的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平均每年以28.3%、35.3%、22.2%的速度递增,街道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我街的许多工作都迈进了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  相似文献   

19.
普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77-177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演觉 《中国宗教》2024,(1):14-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包括佛教界在内的全国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