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繁荣中华民族学术研究,1994年11月20-25日,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民族文化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哲学全国学术讨论会”,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7个兄弟民族的七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少数民族哲学与宗教、与儒学等的关系,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与现实结合,以及深入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兹择其要点,简述如下:一、关于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状况的评价经过各民族学者十多年来的奋力开拓,取得了丰…  相似文献   

2.
儒学的传播对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儒学也因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的融入而更加丰富多彩。回溯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这种交相融汇、互动成长的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退溪(湿)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代的理学大师,是东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建的"退溪学"是一博大而深途的思想体系。"退溪学"既集朝鲜朱子学研究之大成,也直接吸取和蕴含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精髓。退溪先生自幼就熟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孔孟儒学对他影响颇深。在《退溪先生文集)}中,常见"孔颜曾孟"或"孔孟程朱"提法,而孔孟儒学思想也渗透在他的言行思想之中。退溪的政治哲学,就与孔孟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吸取了孔子的"仁"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竭力推行孔孟儒学的"仁政"和民本思想。首先,退溪从君与民在经济…  相似文献   

4.
孟子与韩愈是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孟子素有“亚圣”之称,他对孔子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韩愈则是新儒学的中兴者。张清华先生在1993年4月20日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给韩愈以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韩愈是复兴孔孟儒学传统的倡导者和奠基者,相当大程度上规范了唐以后中国文化的面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代巨儒,孟子与韩愈不仅“道统”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传授手段即论辩艺术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从孔、孟到程、朱———兼论儒学发展历程中的双重价值效应李锦全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到战国时期,孔孟儒家被称为显学。到宋代把周、程上接孔孟,朱熹集理学的大成。以后元、明、清三代,朱学都处在儒学的正宗地位。程朱理学把孔孟的政治伦理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为儒学...  相似文献   

6.
管子与孔孟经济思想的哲学比较刘志扬管子与孔孟同是齐鲁大地哺育出的古代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了他们的经济思想。管子与孔孟的经济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这是表面的和局部的相同,而在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方法原...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举办的“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ZI日至24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举行。来自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近40名专家、学者,出席这次讨论会。与会的老、中、青学者围绕“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相同或相近的看法。会上形成的一个共同看法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各民族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尽管由于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条件不同,各民族文化有其独特性和差异;然而…  相似文献   

8.
周光华 《管子学刊》2012,(3):120-124
孔孟儒学,是中国族群的优良文化传统,需要辨明道理,剔除糟粕,让孔孟儒学推崇爱民、养民、育民的德政传统,广大于中国,构建安民和谐的社会。玄学产生于君主无为,大臣(世袭职位的门阀士族)专权。任继愈指出,“玄学”与“先秦两汉的孔子大不相同”。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这是继承德政传统,不是独辟蹊径的新说。宋代理学宣扬“天理”被确认为官学后,抑制人服从君主,因此不能把熏染着封建糟粕的宋代理学,硬拉进孔孟儒学混谈。继承儒学传统,发展中国,是不能推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该著分为经解篇、观念篇、人物篇3部分,分别从中国传统著作中的经典诠释与释义、中国传统经典观念的分析、重要人物的学统影响等方面来展现作者的思考,重点讨论了仁义礼智信与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20世纪儒学的三次转折、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变化与前景、当代中国哲学的叙述脉络与融通取向等专题,既有从学理上对儒学经典的阐述和辨析,又有从西方诠释学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时代发展所作的反思,试图在现代文化的语境中为儒学价值的当下叙述找到更为合适的方式,更对20世纪以来对儒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学者的学术思想及人生道路进行考察,从个体角度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流变进行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0.
日本、朝鲜及中国的理学的开展(下)/[日]阿部吉雄著;江日新译/鹅湖月刊.1991.5,16卷11期中印思想之论争与融合/林煌洲/孔孟月刊.1991. 4,29卷8期奥义书的唯心论(上、下)/[印]Dasgupt,S.著;赖显邦译/哲学与文化.1991.7-8,18卷7-8期写《儒学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后感/曾庆豹/孔孟月刊.199O.12,29卷4期  相似文献   

11.
近期台湾哲学论文选目中国哲学中语言哲学问题:物质名词理论的商榷/冯耀明哲学与文化.1992.2,19卷2期。天文星象与禄命法/邡芷人中国文化月刊.1992.8,154期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王淳美孔盂月刊.1992.11,31卷3期从易经易传看对立相反间题/赵雅博中华易学.1992.10,13卷8期易传“应”义辨析/张朝南孔孟月刊.1992.8,30卷12期论原始儒学的经权学说/杨国荣孔孟月刊.1992.11,31卷3期懦家思想是否精英文化/彭高翔中国文化月刊.1992.11,158期说中庸/郑琳孔孟月刊.1992.8,30卷12期孔子“吾与点也”义涵再考/林恰水中国文化月刊.1992.9,155期孔子与儒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下)/冒怀辛//孔孟月刊.1992.6,30卷10期盂子“义利之辨”析探/江宜芳//孔孟月刊.1992.11,31卷3期老子无为思想研究/黄忠天厅中国文化月刊.1992.9,155期从道德经一书中的无、有试论道的涵义/袁长瑞//中国文化月刊.1992.9,155期庄子道论/魏元ff//中国文化月刊.1992.12,158期法家政治哲学思想之内部理论根基/黄甲渊厅中国文化月刊.1  相似文献   

12.
儒学研究是大陆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由于1949年以后,港台形成并活跃着现代新儒家,而现代新儒家注重阐发孔孟和宋明理学;在1980年代以后,现代新儒家又成为大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台湾学术界最关注大陆的孔孟、理学和新儒学的研究。同时,在一般层面的儒学研究上,港台新儒家着意阐发儒学的宗教意蕴和现代意义,因而对大陆有关儒教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传统的争论也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的问题能否搞清楚,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传统的孔孟儒学和如何正确地、真正地、实事求是地弘扬民族文化的大问题。自有周以来,特别是孔子儒学以来,二、三千年间,一直认为:夏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东夷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鲁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齐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这  相似文献   

14.
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哲学,是一种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中庸哲学。儒学中以仁爱、和谐、诚信、中庸为核心的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建立和谐世界新秩序有着其他文化系统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八荣八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体现了儒学“以德为体,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显示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魅力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4月30日,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青州尧山书院协办的"孔孟儒学历史传承与转化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州召开,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80余位学者参加了大会。与会专家围绕"孔孟儒学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经学思想与全球化视野下的儒家文明"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某国的哲学作为标准,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或者都是糟粕,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中外文化交流是有好处的,有些人却因此走向崇洋媚外,盲目全盘否定中华文化,使民族文化失去自信,没有了复兴的基础。孔子创立儒学,董仲舒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达数千年之久。儒学中有精华,故能流传长久。由于儒学等文化的支撑,使中华文化连续不断。董仲舒被誉为群儒首,对此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不仅代表儒学在先秦、汉唐儒学基础上的再次崛起,也代表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之一.而在这一学术形态的建构历程中,作为"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无疑是启风气、定规模、开纲领的思想家,张载学说对于宋明理学各学派的思想,乃至对近现代中国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崛起与形成上具有承前...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以儒学为本位,融合佛、道的理学思潮的崛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理学的演变与发展代表着宋元明时期学术与文化发展的趋势。程领、程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和理学思想体系的奠基者,不仅对理学、中国儒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二程的理论贡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内部构成和理论要素有重要意义。一、二程开辟了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二程理学的创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学的扬弃。中国儒学是一个极为丰富复杂的艾化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西方“毛泽东学”的一些学者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说成是“儒学化”的观点,着重通过对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分析,揭示了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夸大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独创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相异性,实际上是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就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体系,从而也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理解中国化?当今中国哲学不可能离开两大实践背景,这就是:方兴未艾的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经,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灵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古典儒学中那些强化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天命”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