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狂"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据典籍载,"狂"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哲学和史学著作中,此后,以"狂"为构词中心而成的词汇--狂狷,狂简、狂放、狂野、狂怪、狂直、狂悖、清狂、疏狂、痴狂……等,大量涌现.虽然在中国古代审美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但"狂"的原初意义并不具备审美意味,其历史型塑是一个动态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显通寺佛教协会过厅两侧,有十二扇木制屏风,东面六扇屏风上各刻有一幅署名郑燮的兰竹图。图画精雕细刻,秀丽别致。兰竹疏淡超脱,秀劲绝伦,随意挥洒,笔趣横生,是一套宝贵的艺术珍品。六幅兰竹,分为两组:一组为三幅翠竹,一组为三幅兰花。第一幅为两竿瘦竹,两攒翠叶。落款署名“郑燮”。捺有篆刻“郑燮”之印。第二幅为七竿半截巨竹,两枝青青幼竹。落款草  相似文献   

3.
1998年的春节前,结束了《微妙音──曦曦的歌》的录制,就收到了一份让我很开心的邀请,1月23日参加在中央统战部礼堂举办的“在京宗教界人士迎春茶话会”,并为许多长辈“友情客串”两个小节目。刀述仁伯伯听了我专辑的样带,力荐道:“曦曦,就唱磁带里的歌就很好了。”当知道朴老爷爷也参加时,我特意选了一首由朴老爷爷作偈的《吃茶去》:“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那天上午,穿越北京冬末的寒冷,走进温暖明亮装饰着春意的礼堂,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和微笑。远远地我又将目光恭敬地停在了朴老…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诗人赵朴初喜好饮茶,还经常以茶入诗,深得饮茶真趣。在赵朴初的茶诗中,其中一首五绝《吃茶》(题为笔者所加)诗人尤为喜爱,曾多次写成条幅赠人或贺会: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在这首诗中,赵朴初化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心理传记学方法对熊十力人格进行研究。明确了熊十力在家庭、人际关系和学术中“狂”者人格表现;从地缘环境、家庭环境与遗传、书籍文化、同伴因素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剖析了熊十力“狂者”人格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熊十力“狂者”人格及其生涯形成的整体动力论和心理动力学原因。发现成长倾向和对父亲的深刻认同是塑造熊十力“狂者”人格和生涯走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唐的期出现了一批归到“寒山”名下的诗歌,现存有六百宗首。其语言通俗直白,风格朴野骇俗,与唐代诗坛意蕴浑厚、精致典雅的诗风截然不同。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讽刺世相、劝喻世人的作品,言语犀利,思致深刻,在中国诗歌史上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今天读起来也还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寒山诗作者应当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在仕途上不得意,与统治集团当权派相疏离的人物。白■《湛渊静语》卷二记曰: 吕洞宾,寒山子,皆唐之士人,尝应举不利,有群于俗,盖楚狂、沮溺之流,观其所存诗文可知。 楚狂、沮溺都是《论语》里的人物,被孔夫子批评,…  相似文献   

7.
唐朝时侯,有位大法师,字藏真,名怀素,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与张旭齐名,有“张颠怀狂”之称。他的草书有一本石刻《自序帖》流传下来,早已成为我国国宝。其笔势腾飞圆转,直如壮士拔剑起舞,神采极为动人。他喜欢饮酒,往往酒后写字。那飞动之势,有如狂风骤雨飘忽而来,又象飞龙惊蛇倏忽而去。当时很多名流都写诗作文称赞他。大诗人李白在《草书歌  相似文献   

8.
杜光庭(850-933?)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早年参加科举,落第后入道天台山,从此致力于道经的搜集和编撰工作,至今尚有大量道经存世。在这些留存的文献中,按道经分类,有一部分属于“记传类”或“谱录类”的神仙传记集和宣扬道门灵验的志怪作品。它们介于宗教与文学之间,既不同  相似文献   

9.
传世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深受佛禅的影响,在作品里随处可见佛教情怀。如《好了歌》及《好了歌解》(第一回),都一一揭示了功名、金银、娇妻、儿孙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的虚幻之物,转瞬即逝,到头来落个“大地茫茫真干净”的可悲结局。这是曹雪芹对人生痛苦、社会变幻无常,深  相似文献   

10.
王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1-202
因为在生活交际中也是采用像画家一样“笨”的表达方式,使得他成为一个和蔼可亲的怪人。其以往创作的作品从连环画到布面重彩再到黑地水墨,他的艺术一直在撤退出与他人相关的世界,关心只属于他自己的技能之神异、投入自己的童年梦想、割除任何被当作现世、趣味时尚的样本,将汉地赋予的性格底蕴与藏区的文化精义熏陶糅合对所创作的艺术进行融合,终走出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1.
徐晓鸿 《天风》2009,(8):30-31
献天马与题画诗 题画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奇葩,其方法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以抒发感情或画面的意境。画中题诗使得诗画互补,再加上印章,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苏轼以“达意”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与米芾以“真趣”为目的汲古出新的美学思想,引领了有宋一代的书法风尚,以他们为代表的宋代书法家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书法艺术从追求技巧跨入到超越技巧的时代.他们是宋代书风的创造者与引领者,在书写中注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思与生命活力,让书写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艺术.正是由于他们共同或相近的美学理念与书学主张,合流成为一股强大的艺术思潮,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3.
“虚静”和“静穆”是东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极力追求的审美意境.两者虽都包含“静”字,但其涵义却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着力于“虚”,后者着力于“穆”,两者都认为只有做到“静”才能隽永含蓄、达到永恒之美.东方“虚静说”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并要求作品达到“物我交融”、“以天合天”的意境之美;西方“静穆观”则要求创作主体模仿真实,严格遵从美的形式法则、以人工之巧智达到最自然的唯美形式,要求作品体现出崇高与庄严的气息、体现单纯与纯净之美.“虚静说”对中国艺术的审美标准有重要影响,而“静穆观”则成为判定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形式与内涵的重要准绳.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探知东西方古典艺术的异同,从而创作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具国际特点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杨唯希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18-118,101
李白的诗歌是对其豪迈不拘之人生的真实写照,处处透露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只有读懂李白的诗歌,才能真正了解其诗歌中的人生智慧。本文从李白的诗歌入手,着重分析了他在“疯”、“癫”、“狂”、“痴”中透露出的洒脱与飘逸以及在“愁”、“乐”、“苦”、“笑”中表现出的豪放与豁达,充分展现了其借诗歌所表达出的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与豪放洒脱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15.
孙廷林 《法音》2023,(12):37-43
以牛设喻是佛讲经时中常用的手法之一,禅宗文献中《牧牛图》以及因《牧牛图》而出现的相关诗词、偈颂甚多,其思想内容、宗教意涵、文学特质等受到研究者重视,相关研究成果甚多。全州人谢允复编纂、康熙二十一年(1682)成书的《湘山志》收录有十首《牧牛歌》,这些《牧牛歌》系出于晚唐湘山宗慧禅师名下。[1]近年来,台湾学者蔡荣婷考证这十首《牧牛歌》为唐代作品,冯焕珍、林琇亭等予以采信,并据此认为是探究禅宗牧牛主题的作品。这十首《牧牛歌》的来源、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16.
《度人经》篇首的正确句读为“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其中的“碧落”“空歌”“浮黎”符合汉语构词规律,历代注疏家的意见值得重视;“碧落”诸词并非“拟梵文”,但在道教“天书观”的影响下,被错位截取作为玉隆腾胜天的“大梵隐语”,天真皇人的解释乃造构道经神圣性所需,不能作为理解“碧落”诸词的依据;“碧落”在隋唐转指“天界、仙境”,在唐代墓志材料中使用广泛,并进一步泛化指青天,其向世俗用语的扩散渗透,是对其构词理据重新解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有“天下第一狂”之隆誉,据说当代政经文史之社科界没谁入过其法眼,有好事者一目一字核对了钱著,得出结论谓:钱钟书不曾夸过当代学人、文人、政人、商人。  相似文献   

18.
佛经歌咏在天竺称为呗,传入中国析为二事,咏经称为转读,歌赞称为梵呗.转读应含有两种内容,即转和读,“转”应指翻译佛经,“转读”即将梵文或音译、或意译为汉语,再按一定声腔、节奏去诵读.“梵呗”指佛经诵读中的歌赞部分,在中土仍然保留了天竺咏唱方式.佛经翻译在梵、汉语之间进行,梵文以表音见长,而汉字以表意为主,两者之间并无声调的联系.因此,在佛经翻译和转读中,不能发现四声.四声发现当从汉语内部不同语音系统比较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的家教观周兴春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清朝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今潍坊)知县。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是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燮不但善于理政研文,而且也善于治家教子。他的家教现在今天看来...  相似文献   

20.
《庄子》既是著名的哲学之著,也是杰出的文学之作,无论在哲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无疑都是奇特而耀眼的巨星之一.关于《庄子》的文体形态,世人多视之为散文,也有前人认为庄文“狂谬而无体”,细细揣摩后者让人想起苏轼的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所谓“无体”反倒可以说它浑涵众体,即“后世之文,其体皆备”.本文就是主要阐述《庄子》的这种特殊文体形态,既是奇异的散文,绝妙的诗,又是奇趣的小说等纯文学的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