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京杭大运河畔,又名枫桥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让寒山寺以诗韵钟声名扬中外。  相似文献   

2.
范义付 《美与时代》2007,(10):120-122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以其精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而成千古绝唱.由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演唱的、黎英海作曲的、在此诗基础上形成的歌唱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品位.本文将从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忠于原作与表演创造、历史音乐风格与时代精神等几方面的关系来评析其演唱.  相似文献   

3.
《瑜伽焰口》是寺院中最为广泛的法事活动之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本人旨在通过对河北柏林禅寺《瑜伽焰口》的音乐考察,进一步了解佛教音乐在不断的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依附、冲突、融合、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一种具有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相似文献   

4.
贺绿汀钢琴作品的民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美与时代》2007,(9):39-41
本文从曲式结构、调式、旋律的民族特征性等方面对贺绿汀先生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怀念》、《晚会》、《小曲》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钢琴作品既把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融为一体,又把中国音乐与西洋音乐加以结合,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具强烈的时代气息;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新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戈璧居士等设计研制的檀香象牙微雕寒山寺《百八钟声》全景于五月一日起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受到参观者普遍好评。寒山寺座落在苏州阊门外,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自唐代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诗后,寒山寺名扬四海,蜚声中外,尤其在日本国此诗更是家喻户晓。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每年除夕之夜,争来中国听寒山寺一百零八记钟声的日本友人十分踊跃(按:一百零八记钟声象征一  相似文献   

6.
尹霏 《中国宗教》2022,(10):68-69
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音乐,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程。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音乐文化体系。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田青:《中国佛教音乐漫谈》)这些阶段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佛教音乐中国化的特点,其经验足以为今天的佛教中国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肖伊绯 《法音》2019,(6):53-56
正一、康有为题诗布疑云千古名刹——姑苏寒山寺声名远播,历代名人到此游历之遗迹史话颇多,可谓不胜枚举。近现代著名学者、思想家康有为(1858-1927)也曾入寒山寺一游,并留下题诗一首,后为寺内住持摹刻上石,立碑一通。此诗碑遂与同为晚清名流、学者俞樾手书《枫桥夜泊》诗碑,交相辉映,并列于寺中碑廊。  相似文献   

8.
李楠 《中国宗教》2023,(6):76-77
<正>佛教音乐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丝路僧人将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逐步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另一方面,中国佛教音乐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传承发展好佛教音乐,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花之安是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汉学家,在华居住30余载,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著书立说。《经学不厌精》是他融合中西方经典研究方法,将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发展脉络加以梳理,将儒家文化置于中西双重文化的背景之下、置于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比较的背景之下进行的全面审视和评述。花之安《十三经考证》对诸经源流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较为全面、系统、严谨地研究中国经学史的最早版本。《十三经考理》则是将儒学和基督教两种经学义理进行的比较诠释,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儒家经典学术研究范式、文献解释空间。这部著作可以称为中西方传统经学学术研究史和中西方思想交流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周杰伦的音乐席卷了整个中国,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音乐现象."传统与时尚的融合",是周杰伦音乐最大的特点.他的音乐具有丰富的内容、精良的配器、多样性的材料组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秤星灵台秘要经》《灵台经》《天老神光经》《北斗法治武威经》四部道经为例,对唐宋时期道教对中西方星宿学说的认知态度进行分析,发现唐宋道教不仅对中国传统星宿理论加以继承,而且保留有九曜、黄道十二宫等大量域外星宿学说遗痕。道教在融合中西方星宿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星神信仰方式与星占技法。  相似文献   

12.
杨坤 《法音》2019,(6):44-48
正田联韬在《走向雪域高原——青藏高原音乐考察研究》中指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不单是适用于汉族传统音乐,它完全可以用于解释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根据音乐体裁、社会功能分类,可将藏族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1]其实,上述分类已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共同认知,这为系统研究藏传佛教音乐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乐记》等古籍文献中有关心理取向音乐治疗思想的整理、分析,阐述了中国古代巫师音乐心理治疗思想、"治未病"的音乐心理治疗思想和先秦时期的音乐心理治疗思想。在借鉴古代音乐心理治疗思想理论基础上,结合当代对传统音乐心理治疗思想的创新研究,进一步归纳、梳理了当代开展的"五音疗法"、"合唱疗法"和"音乐电疗法"等传统音乐疗法,从而构建出了中国传统心理取向音乐治疗的思想理论体系与内涵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冯彬彬 《美与时代》2004,(10):50-5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音乐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外国的音乐文化.中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国音乐的繁荣,并使其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沈靖 《心理科学》2003,26(1):176-177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音乐跨越了传统的艺术审美领域.与人本精神和生命科学相融合的新发展。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Temple大学教授K.Bruscia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对音乐治疗所做的定义是:“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而英国音乐治疗学家,大提琴家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古典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是继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瑰宝《十二木卡姆》搜集整理之后创作的首部歌剧,该剧的成功很重要原因在于剧中融入了大量的《十二木卡姆》达斯坦部分的音乐。在《艾里甫与赛乃姆》这部歌剧中,共有19个唱段直接来自《十二木卡姆》中的八套木卡姆。本文选取《乌孜哈勒木卡姆》为研究个案,从其旋律、音阶、节奏节拍、旋法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音乐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的创作特征,从而为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尤其是《十二木卡姆》以多种形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荀子·乐论》是集中体现荀子音乐思想特别是其音乐伦理思想的专论.荀子的音乐伦理思想深刻体现了儒家乐教思想,并以其完备的系统性构建起儒家乐教的音乐伦理思想体系架构,其主要包括"乐者乐也"的音乐本质论、"乐尚和正"的音乐审美观、"礼乐统管"的社会综治说、"移风易俗"的音乐教化论、"以道制欲"的艺术修养观.《荀子·乐论》是对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特别是音乐伦理思想的集大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伦理思想的主基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佛教音乐是伴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与我国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以宁静、致远、肃穆、平和为独特风格的宗教音乐,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既是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资料,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台山佛乐分青庙与黄庙两种。青庙音乐中有伴奏念经的经文音乐和以乐器为主的经外音乐,这里专指青庙音乐中的经外音乐。它与北京智化寺京音乐、福建南乐、西安古乐并称为我国四大古乐,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北方佛乐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沙欣 《中国宗教》2023,(7):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沙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