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坦荡真诚的人格美——李白赠内诗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写了许多妇女题材的诗歌,特别是创作了大量的赠内诗,这些诗篇充分反映出李白坦荡真诚的个性和平等进步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一、儿女是主所托付给我们的产业,要靠主恩典,忠心地照料。 蒙主怜悯,我一生下来,妈妈就把我抱到主面前:“主啊,求你使我儿爱你更深,比我们夫妻更爱你,我不求他们世上亨通,只望他们一生爱主。”长大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女性--兼论赛珍珠的中西文化合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美与时代》2005,(8):81-83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一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出生才四个月,便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国土.她的名动一时,也因为其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大地>、<母亲>等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之下每个父母的衷心夙愿和美好祝福。你看,谁不想自己的儿女聪明,漂亮,功成名就呢?可苏轼却大唱反调。他这样感慨:"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很明了:人们都希望子女聪慧过人,我却被聪明误导一生。我只希望孩子愚蠢迟钝,一生健健康康,没有疾病,没有祸患,能够官至公卿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占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更是对后代的有关爱情题材的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婚恋诗中最特别最感人的当属“弃妇诗”.  相似文献   

6.
短札二则     
一“长寿”可以成为人的一种向往,但“长寿”绝不等同于活着。如果,向往“长寿”只是为了苟活;为了活着而放弃一切享受与感触,这样的“长寿”只不过草木一生,在延续了存在的同时却虚掷了人生。——来过并不是目的,人的一生,总该发出一份光,留下一脉香,哪怕很短、哪怕很弱,也足以不悔人生。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德加,1834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可以称为具有现实主义品质的巨匠。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芭蕾演员生活为题材的油画、水粉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芭蕾舞演员们的台前台后的生活。德加偏爱描绘的梳妆妇女与学院派绘画中的女  相似文献   

8.
考查了与"镵"有关的文字与史料,认为镵系尖锐的金属器具,医者用以刺脉,农者用以刺土.由于经脉与地球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刺脉与刺土亦存在理念上的内在关联,镵针系早期针具的代表,其形制与农具"镵"相类,解析镵针的由来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早期经脉思想.  相似文献   

9.
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展"于2008年2月22日起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本次展出的近百件与道教有关的文物中有神仙画、道教经书、金漆木雕、陶器、青铜造像等等,其中18件来自北京白云观,6件来自广东省博物馆,7件来自广东佛山市博物馆.北京白云观提供了明清道教神仙画15件,经书3册,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3件.  相似文献   

10.
四库馆臣以儒学为指导思想,以经学为解释方式,将历代易学派别划分为“《易》之根本”与“《易》之一端”。费直、郑玄一脉的易学和儒理易及“参证史事”派,合于儒家经学的治《易》理路,被馆臣视为“《易》之根本”;孟、京之学入于禨祥,王弼易学“说以老庄”,易图学源于道教,心学易入于禅学,不合于儒家经学的解《易》方式,被馆臣视为“《易》之一端”。馆臣的这种区分及取向,目的在于使学者分清儒家经学视域中的易学诠释边界和解释方式,同时又能为各家各派的易学思想预留一定的诠释空间。但这种本末、主次的区分,不仅加深了儒释道三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且使儒学内部的汉易与宋易之争走向了更为深入的分裂。  相似文献   

11.
著名女词人、词论家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词中皇后,一生著述较为丰厚,有四十余首词作流传于世。本文以题材为标准,试将李清照词作进行大致分类。  相似文献   

12.
应香港蓬瀛仙馆馆长李宏之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一行5人,于2009年10月8日至11日赴香港参加了该仙馆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暨香港蓬瀛仙馆八十周年馆庆活动.  相似文献   

13.
《思维与智慧》2011,(5):I0001-I0002
埃德加·德加,1854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可以称为具有现实主义品质的巨匠。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芭蕾演员生活为题材的油画、水粉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芭蕾舞演员们的台前台后的生活。德加偏爱描绘的梳妆妇女与学院派绘画中的女人体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盐狩崖     
施华群 《天风》1994,(9):41-42
三浦凌子是日本当代基督徒女作家,一生创作大量以基督教信仰为题材的作品,她的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一定的影响,引领不少人认识基督,追求人生意义。以下刊登的是三浦凌子代表作《盐狩崖》的故事情节梗概。  相似文献   

15.
一座修院中的全体修士象征教会在活着,修士们代表着把一生奉献给天主、为天主及周围的人去服务。我们领受了这大恩,就应该感谢天主。 现在正是礼仪年中的复活期,我们就从一篇关于耶稣复活的叙述开始默想:主要围绕在若望福音中的“是主”这两个字上(若21:7)。目标就  相似文献   

16.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是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画家,同时也是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的先驱。通过对19世纪末法国时代背景的简要回顾以及对劳特累克个人经历的简要介绍,将劳特累克作品的题材和艺术风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户外题材和声色场所题材以及日本浮世绘对他作品风格的影响。他的一生短暂且不幸,但他在绘画和海报招贴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沉迷于巴黎的夜生活,他用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展现巴黎底层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巴黎浮华背后的世态炎凉,他成就了红磨坊的璀璨,红磨坊也成就了他的艺术巅峰,他用他的画笔重现了19世纪末声光幻影的夜巴黎。  相似文献   

17.
孙文青,(1896—1986)著名文博学家,河南社旗县人,解放前曾任南阳县教育司长、县志馆副馆长;解放后先后任河南省文管会副主任、省博物馆馆长、省文史馆馆员。一生致力于汉画像石的收藏和研究,出版《南阳汉画像石汇存》1-5卷,研究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18.
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展"于2008年2月22日起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本次展出的近百件与道教有关的文物中有神  相似文献   

19.
黄宾虹的笔墨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白宾虹"时期,另一个是"黑宾虹"时期,他对笔墨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黄宾虹曾经两次到过桂林进行旅行写生,并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在他的一生当中,桂林的山水对他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晚年时期他还根据记忆创作了很多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然而,黄宾虹在桂林期间创作的作品和后来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在笔墨特征上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五台自秦汉置滤县,迄今已二千余年,可谓历史悠久.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气候寒冷,地瘠民贫,再加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及五台山上层僧侣的剥削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无着,不断激起五台人民的反抗,历史上曾爆发过几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据《五代史》载:金朝天会四年(公元一二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