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艺术概念,它的内涵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真实性、含蓄性、创造性的特点.因此,把握这些特点,对我们在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加深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声乐钢琴伴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声乐演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演唱者的亲密合作伙伴,更是其客观的艺术指导。笔者通过对声乐钢琴伴奏定义和特点的深入解析,深刻揭示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根据声乐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和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作用,指出了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声情并茂是声乐艺术最高造诣的标志,但演唱者在中国观众面前演唱外文作品时,想要达到声情并茂,却困难重重。之所以如此,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等,这些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艺术魅力。不同民族声乐的演唱对于声乐教学者、学习者、演唱者等都具有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桥梁作用。《山西牧歌》作为一首改编创作歌曲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中《山西牧歌》的学习演唱能使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山歌"及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这对于民族声乐教学中山歌和山西地方特色的把握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响的艺术.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是用自己的声音表达音乐、传递情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不仅需要一定的声乐技巧,演唱者自身的素质在声乐表演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外在的素质包括形象素质与表演素质;内在的素质包括音乐素质、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它们密切协作,共同打造声乐演唱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6.
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声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歌者在歌唱时要充分地考虑到以上因素,发挥自身音色的特点选择曲目,细致了解作品的节奏与和声特色,适当安排作品的速度和力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唱者自身的演唱能力,深度挖掘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7.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唯一具有语言的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产生美妙动听的歌声是每个学习声乐者梦寐以求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在谈到演唱歌剧需要什么条件时说;"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也是声音".由此可见,美的声音是声乐演唱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歌唱者展示技艺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多元发展催生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以往所谓"纯粹"的演唱方法和分类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之间获得了灵感的冲动和创新的喜悦,突破了原有界限之间的结构限制,将不同音乐元素、音色的表现、表演手法及风格等进行融合调适,创作出了更多新颖时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使得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9.
唱片中那些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确立了声乐艺术上的一个个高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后人无法超越的,因而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声乐学习者拥有大量歌唱家的唱片是很常见的现象,但究竟有多少人走出了欣赏娱乐、简单模仿的阶段,而达到对唱片中歌唱家的演唱进行深入分析,并与自己的声乐学习紧密结合呢?  相似文献   

10.
以情至声,声情并茂!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演唱中,没有内在的情感表达,就没有真挚的音乐。发自内心的去体验和细腻的分析作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声、情、字、韵、形结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这样才能做到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解伟 《美与时代》2005,(11):44-45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及其演唱方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基础上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欧的声乐艺术在结构形态和审美心理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且还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受到声乐艺术理论工作者的推崇.这里,我们试图从创作题材的特征这个角度来论述其作品,以求对它们有更为深入和具体的理解,借此也能够对其作品的内在情感有更准确的把握,从而也有利于演唱者更好地演唱.  相似文献   

13.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耘 《美与时代》2006,(11):87-88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性格、意识等对歌唱的的影响。教师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这门艺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创作和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音与戏曲演唱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不能一味追求西洋美声的唱法而忽视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吸取戏曲演唱中的高位置念白、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以使民族声乐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完美。  相似文献   

15.
周曼娜 《美与时代》2014,(12):132-132
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一般具有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练、旋律清新易于上口、音色风格具有地方色彩等特点。现代民族声乐作品调性丰富,多为七声调式,多转调,结构庞大,内容丰富,音域较宽,大部分现代民族声乐作品音域都超过十三度。它节奏较为复杂,节拍以复拍子为主,变换拍子也很常见,演唱速度多变化,一般都是慢快慢模式。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千年里,创新性思维不断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而如今,创新性思维更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心理状态在整个歌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成功演唱的前提,歌唱活动时心理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其技巧的发挥,因此,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同等重要.了解学生演唱时的各种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声乐方面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对声乐艺术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声乐艺术学习者必须知道其技能、技巧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对于声音构建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呼吸和共鸣虽基本是人身体器官的自然反应,但它同时也受意识的控制,在训练初期要靠意识去控制它。如果不能完美地掌握,就不能发展嗓音音阈,也永远不能艺术性地演唱任何乐曲。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意识"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这种控制过程就要靠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李林 《美与时代》2004,(5):63-64
就声乐作品的演唱而言,歌唱者在演唱状态中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境界的内心视象,这是表现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表现声乐艺术美,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的基本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