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WISC—R 和临床记忆量表的部分测题,考察了小学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短时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上升发展趋势,7—9岁年龄段是迅速发展时期;(2)凡运用记忆策略识记材料,其效果总比机械识记好;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效果均优于低年级;(3)小学各年龄段儿童具体词的记忆效果均优于抽象词,但这种差别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相似文献   

2.
超常与常态儿童记忆和记忆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0,23(2):17-24
本实验以超常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2个月)和常态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3个月)为被试,以数字和图形为实验材料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组织特点和差异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超常儿童不仅在回忆量上比常态儿童优异,更主要的是在记忆速度和记忆组织上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好;(2)儿童的记忆与记忆组织有密切相关,尤其是记忆速度与记忆组织之间有显著相关;(3)实验表明同时使用回忆量和记忆速度作为记忆成绩的指标更为合适,能更好地说明儿童记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50—90岁成人的短时记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研究了102例50—90岁成人的短时记忆,其中85例进行了较详细的体格检查。以22例20—25岁青年的记忆检查作为对照,结果看到: 1.在图片自由回忆、逻辑故事识记、数字广度识记三个项目上,记忆都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退的明显趋势; 2.识记逻辑故事时,对中心意义的记忆减退较分节记忆减退缓慢,顺背数字的记忆广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较其他项目都要缓慢,表明老年记忆减退有其特点; 3.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或老年性变化与记忆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晓丽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6,29(5):1211-1214
以横断研究方法探讨一生发展中搜索速度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以记忆广度任务和斯腾伯格任务分别测量6~70岁被试短时记忆容量与记忆搜索速度。结果发现:记忆广度在16岁达到最高峰,以后开始下降;一生的不同阶段,斯腾伯格任务中成功搜索的加工过程基本一致,但搜索速度一直在发展;搜索速度可能是贯穿短时记忆发展一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超常与常态儿童记忆和记忆监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0,23(3):101-107
本实验以超常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2个月)和常态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3个月)为被试,以数字和图形为实验材料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的特点和差异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超常儿童不仅在回忆量和记忆速度上比常态儿童优异,而且还表现在元记忆上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好;(2)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监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但作为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忆速度与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3)作为元记忆的组成元素,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实验就我国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进行实验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我国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分层随机抽取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共96名.每年级32人.实验材料:方块汉字以及相应的汉语拼音各两套,每套十个双字词.实验方法和程序:1、测定方块汉字的识记曲线:主试把一套方块汉字,用自动幻灯机按每秒1张的速度(间隔1秒)逐张呈现一遍。呈现毕,即要求被试在记录纸上默写。重复以上程序,共五  相似文献   

7.
吴文婕  张莉  冯廷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3):319-326
主要考察热执行功能对3~4岁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影响。实验采取3×3的被试间设计。设置了3种条件:标准指示、“强化竞争”指示和无对手指示;将随机抽取的270名被试分为3个年龄段,以检测3~4儿童在窗口任务中的认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⑴热执行功能也是影响3~4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一个主要因素;⑵3岁后期是3~4岁儿童在标准窗口任务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知发展差异的分界年龄;⑶3~4岁儿童在窗口任务中还表现出规则推理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任务和方法一、研究任务一是初步测量小学生的记忆广度的指标;二是了解小学生记忆广度的差异。二、方法被试: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学生各20人,男女各半。识记材料数字共10次(从一个数字到十个数字);部首共10次(从一个首部到十个首部);字母(均为声母)共十次(从一个字母到十个字母)。每次呈现时间均为一秒钟.所有被试都个别参加三种识记材料共30次的测量。每种识记材料10次的呈现顺序相同(实验前随机排列确定)。  相似文献   

9.
问题提出大家都知道同样的记忆结果,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记忆过程、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取得的。本实验要求被试用画图记忆法识记某些词。被试要完成这种作业,则必须把词所表达的概念同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求被试具有一定的慨括和抽象的水平,并且对所形成的联系的内容和慨括性能作出判定。这种联系的难度愈大,思惟活动参与的要求愈多,进而可说明他的记忆水平愈高。我们曾用“看图记事法”研究指出:中班儿童能初步概括出中介物与识记对象间的关系,开始能进行间接识记,但这种概括还带有具体性。大班儿童在概括这种关系时,已经很少有具体性,而且开始能灵活地运用间接识记。本研究探索的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间接识记又会有些什么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记忆状态下儿童青少年脑波超慢涨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T技术对24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了静息状态和记忆状态下脑电超慢涨落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记忆状态下:(1)被试S1、S2频率明显下降,记忆成绩好的被试这一特点更为明显;(2)男生左脑功率明显下降,女生右脑功率明显上升;(3)左脑优势被试左前脑功率下降,右脑优势被试右前脑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4~7岁儿童绘画摹写的语义编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甦  李文馥  王丽 《心理学报》2003,35(1):76-83
以二维模型为主对儿童绘画编码特点及发展进程的探讨。研究对象为4—7岁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共163人。主要实验有二:一是选择同一实物的三维和二维两类模型让被试摹写;二是选择语义熟悉程度和语义多寡不同的二维模型让被试摹写。个别实验,实验顺序随机安排。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对维度不同的模型绘画编码具有共同的特点,表现出三种编码形式:其一,将模型的各构件分离,各自独立编码;其二,依模型的典型特征编码;其三,按各模型真实形象编码。儿童对不同维度模型绘画编码发展的进程不同。对二维模型绘画编码水平和发展速度比三维模型提早1年。模型语义的多寡及熟悉程度影响儿童二维模型绘画编码。  相似文献   

12.
陈国鹏  王晓丽 《心理科学》2005,28(4):812-815
采用横向研究方法探索短时记忆及策略的一生发展状况。测量120名6—70岁被试在三种材料上的记忆广度,并通过观察记录策略的运用。结果发现,记忆广度在16岁达到最高峰,以后下降。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近似于年龄对数的二次函数。策略成熟的时间与记忆广度的最高峰的年龄基本相同,在成年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45岁以后,策略应用的效率有所下降。论文还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探讨了短时记忆一生发展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3.
超常与普通儿童元记忆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标  缪小春  邓赐平  E.van Lieshout  F.J.M 《心理科学》2002,25(4):406-409,424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早期元记忆知识的发展。运用对偶图片对被试的个体变量、项目变量、过程变量、策略变量、遗忘与回忆变量知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5—7岁儿童是元记忆知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一年龄组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总体水平都显著地高于低一年龄组的儿童;超常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水平均与高一年龄组的普通儿童基本相同,与超常儿童发展的单一优势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材料数量与呈现速度对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听材料同时识记、瞬时记忆效果并非普遍降低。材料数量影响视、听同时瞬时记忆效果的变化及其方向;无意义联系汉字数量超记忆广度时,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相对效果与非同时识记相比提高。材料数量也影响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的相对优势及重现方式。这些结果倾向于表明,材料数量在记忆广度内及超记忆广度时,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的组织加工不同。呈现速度只影响记忆优势及重现方式。根据多项分析,可以认为视、听通道标签是组织视、听同时瞬时记忆最鲜明的标签,经过识记5个视、听同时字表,视、听同时识记效果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丽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5,28(3):523-526
以数字、图形和颜色为实验材料,测量了青年和老年被试在记忆广度和斯腾伯格任务中的成绩。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三种材料的记忆广度都有显著的下降,记忆的搜索速度也减慢;发现在老年期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与搜索速度也存在反比例关系。作者认为这一结果对短时记忆容量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学龄初期儿童意想画中记忆表象和想象的特点,是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缩短模拟期而迅速过渡到写实期,发展形象思维及空间的想象力,促进智力发展,培养美感、道德感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意想画测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是研究这方面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是根据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提供大家参考。(一)测验对象及基本情况一九八二年五月,我们先后在南宁市天桃小学和安宁小学一至三年级各一个班进行一次绘画测验,被试共153人次,年龄最小是七周岁,最大的是十四岁。七至十岁的儿童占被试  相似文献   

17.
高湘萍 《心理学报》1992,25(2):17-24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刺激呈现频度、刺激的形式及其性质、加工深度、操作难度、意向性诸因素对频度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频度编码并不是一个独立、自动的加工系统,对其它识记过程有影响的因素同时也能改变被试的频度估计水平;意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当识记任务有一定难度且又缺乏有效的回忆线索时,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频度估计的水平;记忆痕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频度信息的提取来说是两个彼此关联的线索。此外,本文还就频度记忆领域几个主要理论观点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分类概括力水平的年龄差异及其与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对青年组(20—25岁)、老年组(60—65岁)和老老年组(70—75岁)共90例被试进行分类概括力水平测试,并在结束测试时询问被试与测试有关的几个问题。结果显示:青年组分类概括力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坚持性错误数、非坚持性错误数和总错误数以及坚持性反应数,青年组明显少于老年组;完成作业平均用时间,青年组明显比老年组短;老老年组WCST多数项目的成绩明显高于老年组;分类概括力水平与记忆密切相关;某些元认知项目与分类概括力水平表现出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4-7岁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学龄前儿童记忆策略及操作的发展,儿童对不同记忆策略的分辨和评价能力以及文化教育对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影响。被试是云南4—7岁的汉族和白族儿童,共240人。实验结果揭示出,学前儿童在他们知识和经验范围内,可以选择适当的记忆策略,并且具有粗糙的辨别和评价策略的能力。5岁是发展的加速期,同时也是地区间出现显著差异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1-5岁儿童运用方位句及方位介词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方位句是儿童语言中运用方位介词构成的表现动作趋向、位置移动和处所变换的句子。本文考察儿童对方位介词和方位词的运用情况以及方位句的结构类型和发展过程,初步分析儿童方位的习得机制。方法我们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1—1;5岁儿童中随机抽取了90名被试,其中男43名,女47名,按半岁间隔分为9个年龄段,每段10人,其中男女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