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出院精神病患者的职业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职业康复研究是目前西方精神疾病康复研究的热点。通过帮助出院后症状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就业,来帮助患者获得技能,获取收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提升生活质量,较好地回归社会。文章从总体上介绍了职业康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着重阐述了较新的支持性就业、个体支持性就业、工作社交技能训练和综合性支持性就业等方法,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精神科领域,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诸如:对精神疾病诊断、治疗的认识误区,对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误区;对人际关系与社会功能的认识误区;对仪器设备检查过度迷信的认识误区等。为了保证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顺利进行,必须消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必须重视与加强精神科医患之间全方位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3.
在精神科领域,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诸如:对精神疾病诊断、治疗的认识误区,对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误区;对人际关系与社会功能的认识误区;对仪器设备检查过度迷信的认识误区等.为了保证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顺利进行,必须消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必须重视与加强精神科医患之间全方位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4.
社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旨在系统解决社区和社会心理问题,目前在我国尚处在学科初创阶段。通过借鉴美国社区心理学工作者角色的产生和发展的经验,把握社区心理学的学科发展逻辑和理念价值,帮助明晰当前中国社区心理学工作者角色功能上存在的偏差,并针对上述偏差提出了中国社区心理学工作者角色转变的路径,为中国社区心理学工作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提供了方向,有利于社区和社会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社区康复对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WHO首次提出了社区康复的理念[1]。为了解上海城区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状况,本文对2005年~2006年上海市6个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评审中有关“社区康复”部分的指标进行了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见《政策环境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影响》一文。本报告数据源于该指标体系中“社区康复”部分,该一级指标包括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开展情况、用品用具供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率和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助残员康复服务开展情况等4项二级指标,以及相关的10个三级指标。2结果2.1 6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总体实现情况6区社…  相似文献   

6.
精神疾病的内容从来就没有抽象的一般,而必然是患者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对精神疾病的产生以及诊治、预防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精神医学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科学,而且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本文以社会文化来解释精神疾病的某些现象,提出社会文化不仅对患病过程起着塑型作用,而且对精神疾病症状和患者求医行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籍此提供认识精神疾病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角度而言,社区角色伦理是指社区成员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行为模式.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作为两类主要社区角色,有着各自的角色权责定位、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面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通过强化角色意识、明确角色责任、加强社区民主、健全组织保障等途径,促进社区角色伦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已广为接受,通过引入社会性别概念,分析性别的社会性约束的内容和特征,阐明家长、学校的性别期待角色及性别的社会性约束与其价值的实现所依赖的技术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认为性别的社会性约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讨论了性别的社会性约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持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精神疾病与利手关系的研究表明,多种精神疾病的患者有利手型式变异的趋势,揭示存在脑功能优势改变的事实。但各家研究所报告的结果却不尽一致,普遍认为研究总体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所处社会文化的习俗均可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但关键还在于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利手评定项目,利手资料的处理与分类等方法学上的差异,以致难于进行相互比较。本文拟就利手评定所采用的项目方面进行探讨,试图筛选出较为有效的评定项目。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6,(6):28-32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已经成为发展和改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促进其权利保障和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社区康复涉及医疗、护理、生活、工作和社交等各个方面,既需要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也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持续改善对残疾人群体的政策关怀,仅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回应这些复杂问题的。社区康复的社会化就是秉持社区康复理念,充分整合和放大社区的资源优势,发挥政府公共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社会非营利性机构,以及残疾人家属的参与功能,针对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经济和方便的综合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帮助残疾人群体改善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身条件,在促进身体康复基础上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仍然受制于诸多瓶颈因素,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并且存在巨大地域差异。为此,必须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健全和完善社区康复的硬件设施、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理顺和创新各项工作机制,借鉴和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充分激发和吸纳社会主体的力量,形成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丧葬仪式是包含多重角色扮演和差序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戏剧"与社区公共事件,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但关于丧葬如何实现"过渡"功能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作为丧葬仪式中的重要媒介,身体实践与物象隐喻提供了分析仪式过渡机制的新路径。"送梅山"是桂北红瑶送亡灵回归梅山祖地的丧葬仪式,通过亡人、孝亲、师公等主要角色的身体实践,灵堂、祭品、器具等物象,实现了"家先-后人"社会秩序的再生产,以及从阴阳区隔到"阴阳一理"的空间动态过渡。探讨社会中模棱两可与秩序之间的边界和张力,有助于反思仪式过渡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2.
濒死体验是科学现象而不是灵学现象,有初步问卷和最终量表可供筛查和诊断;是心理疾病而不是精神病。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定为“宗教—鬼神问题”。除非获得适当的心理治疗与社会心理康复,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白臣 《道德与文明》2017,(1):133-137
角色伦理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契合是角色伦理治理的理论前提,角色伦理治理的现实吁求和实践路径是角色伦理的实践基础。在角色伦理治理实践过程中,角色伦理治理要求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等角色主体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和权责关系,遵守角色道德规范,提升角色自治能力和自治水平,通过角色伦理治理实践实现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4.
葬礼是重要的人生礼仪。仪式虽是研究葬礼的切入点,但器物也是观察葬礼的着眼点。通过对物研究理论和范式的梳理,归纳为有4个主要路径,即物自身、物的交换、物的象征化和物的社会心性等方面研究。香、纸钱通过葬礼上的仪式展演和焚烧后,对于个体、家庭、社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凭借灵、声望、庇佑等技术,达到沟通人神、整合社区、促进社会再生产的目的。物也超越作为客体的本意,逐渐与文化、社会相结合,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因我国关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宣传长期缺失以及社会对精神疾病存在歧视与偏见,部分心理工作者及心理障碍患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过分夸大或贬低的倾向,而群众因担心他人误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等多方面原因往往不愿求助于专业性心理服务。从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出发,深入分析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等工作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濒死体验是科学现象而不是灵学现象,有初步问卷和最终量表可供筛查和诊断;是心理疾病而不是精神病.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定为"宗教-鬼神问题".除非获得适当的心理治疗与社会心理康复,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石文典  罗钊  原献学 《心理科学》2008,31(1):100-104
为了研究成就动机对实践社区及其成员的知识传播过程的影响,采用自编实践社区成员成就动机问卷以及知识传播过程与效果问卷对重庆、银川、南京、上海等地企业的430名实践社区成员进行测量,研究了成就动机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不同性别被试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工作年限为11-15年的被试社会取向成就动机识显著高于其他组别;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对知识传播的路径系数除"自我取向-区内吸收"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即对"知识传播投入程度"、"社区外知识获取能力"及"知识传播效果"的预测作用都是正向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仅对知识传播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作记忆缺损与各类精神疾病的关联被逐渐阐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记忆训练能否作为干预手段应用在精神疾病领域中。当前,在对ADHD、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成瘾障碍和自闭症患者进行的工作记忆训练中发现了训练近迁移、远迁移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的相应证据,以及直接(通过提升工作记忆能力起效)和间接(通过提升其他关联能力起效)两条效益路径。此外,一个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训练范式应当就三个层面进行考察:训练的一般成分(即受训的核心加工过程),训练的疾病特异成分(例如情绪工作记忆训练);以及训练的辅助性成分(例如动机、策略、慢波睡眠等)。未来研究需要关注适用不同精神疾病的训练范式与程序,促进工作记忆训练的定制化,并且通过完善评估手段进一步澄清工作记忆训练在病患中的效益机制。  相似文献   

19.
药物成瘾是指持续使用成瘾药物, 出现耐受性和戒断症状并严重阻碍正常社会功能的精神疾病。工作记忆在调节药物成瘾行为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在神经易感性和易感人格特质基础上, 低工作记忆容量导致危险决策和去抑制性, 进而影响寻求药物和复吸行为。目前的研究基于已经产生成瘾的个体, 无法区别神经易感性、人格特质以及工作记忆缺陷是药物成瘾的原因还是结果; 而且, 仅从认知角度研究药物成瘾的原因, 会忽视该行为受多个因素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州市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精神卫生知识问卷、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及与精神疾病接触程度量表对1 088名广州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总得分为(31.57±4.26)分。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为14.48分,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2.4%,居住在农村、掌握更多精神卫生知识者对患者感知社会歧视更明显,与患者接触程度越高者,歧视态度越低。广州市居民对精神疾病存在消极刻板印象等态度,其态度与其受教育程度,以及与患者接触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