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法相邻关系通过理论、实践上的创新,在解决“涉及环境因素的相邻关系”问题上已日渐成熟,许多民法学者希望通过民法的进一步“绿化”,使民法的相邻关系具有解决环境公法领域相邻关系问题的包容性.然而,由于民法相邻关系无法跳出物权体系,且基于私法的本质,必然体现着私法规范个别调整和事后救济的共性.这就决定了在公法领域照搬民法相邻关系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随着公法相邻关系理论的提出,通过环境公法规范来调整环境公法领域的相邻关系问题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现行法律规定下远程医疗的医疗损害责任,通过对远程医疗中的不同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医疗机构为远程医疗中的重要法律主体,其在医师亲自检查和注意义务标准等权利义务方面存在不同。进而展开远程医疗活动中的损害责任构成及责任分配的讨论,提出了在不同法律关系中医疗机构与远程医疗其他参与者对于远程医疗中医疗损害的责任分配方式。旨在帮助医疗机构明确自己的定位,推动我国远程医疗活动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建立。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5):193-200
根据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纳出信息产权民事法律保护的三个理想型规范形态:第一是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产权保护模式,其规范形态是底层数据安全与隐私权为主的事后救济。第二是互联网平台信息产权交易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事前授权规范。第三是互联网+信息产权交易价值共享法律保护,形成共享激励模式,以反垄断法为主的事中规制规范。数字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市场分配方式,需要以信息产品定价机制来分配信息产权,形成公法嵌入私法的法律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医事法(又称卫生法)究竟是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还是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国内学术界争议很大。从医学科学与医疗行为的本质特征看,医患关系并不具备民事法律关系所必须具备的主体平等、双方自愿及等价有偿互惠互利三大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特征。同时也不存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为此,首次提出医事法既不调整横向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不调整纵向的行政法律关系,而是调整斜向的医事法律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基于神灵、利益、制度、熟人、舆论对民事主体的道德他律与民法实现等方面论述了道德与民法实现的关系。指出民法实现除了主要依赖于民事主体的道德自律以外,还必须借助于他律力量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一法人的本质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即法律人格的表现。法人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规范社会组织民事关系的基本制度之一,是民法的基本内容。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教公民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公共场所。作为社会实体,宗教活动场所也得从事世俗的经济活动,面临民事权利义务归属问题,客观上要求  相似文献   

7.
诉讼调解中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玲  张玮 《学海》2007,(1):141-145
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是诉讼调解制度中一个相对边缘化的问题,但随着调解组织的开放性、实体审查的宽松性、程序应用的灵活性等特点日益突出,研究案外人利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日趋凸显。针对实践中侵害案外人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我国民事诉讼法既应当在“事前”设置有效的惩处措施以抑制侵权现象发生,也应当在“事后”赋予案外人合理而畅通的救济途径。此外,还应当强调法官对调解协议的“适度”审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法律规定,高等学校是独立的民事主体,根据WTO规则,我国高等教育属于教育服务,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活动主要受民商法调整,比如高校招生、学生培养等,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探寻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9.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反映了伦理调节的失灵和法律规范的缺位。从权利角度分析,此次事件伤害了被"编辑"的婴儿和后代人两类权利主体,包括他们的生命健康权、自主权、平等权等。同时,现行法律赋予两类权利主体的权利救济路径有限,导致维权困境的出现。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法律应当结合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及时、恰当的回应和调整,相关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应当实现合理构建和完善,法律责任的配置应当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强乃社 《哲学动态》2006,1(12):17-22
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法律规范思想的研究是其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中的重要内容。他在20世纪70年代明确提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强调主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关系对法律规范的决定性,但缺乏主体间互动对形成法律规范的重要意义的说明。马克思的哲学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过分强调法律规范对经济活动的依赖,故不能说明法律规范自身的独立性和合理性。为此需要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把交往活动作为法律规范形成并具有合理性的基础。鉴于目前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简要梳理和评价哈贝马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中法律…  相似文献   

11.
民法的顺利实现,不仅需要他律,更依赖于民事主体良好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对民法实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信仰的道德自律与民法实现,二是基于理性的道德自律与民法实现,三是基于习惯的道德自律与民法实现.  相似文献   

12.
医疗市场化失败后的法律和伦理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法律上对于医疗机构的民事主体定位,虽然暂时满足了医疗市场化的需要,但却淡化了医疗机构所应承担的公共伦理职责.私权与公共伦理之间的剧烈冲突,最终使得医疗市场化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3.
正法人制度是国内外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国家规范社会组织民事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之一,是民法的基本内容。清真寺作为依法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是伊斯兰教作为社会实体最重要的组织形态。当前,全社会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伊斯兰教界应积极参与建设法治社会,鼓励符合条件的清真寺申请办理法人登记。本文尝试着对清真寺申请办理法人登记的重要性、依据、程序、注意事项等进行释义,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的理性思考,阐述了不同主体视角下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面临的伦理困境:患者面临知情权与诊疗需求的冲突,隐私权保护等伦理问题;第三方远程平台视角下,面临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求诊端医生面临患者的质疑,患者生命健康与自身利益保护的伦理困境;远程端医生面临推卸责任以及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冲突的伦理问题。进而提出加强规划和宣传,明晰权利义务;规范平台准入和医疗责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解决医疗伦理问题的常设机构,健全医疗伦理监察制度等建议,以期推动远程医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议医院的财务监督与财务管理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16001)苍江医院的财务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监督,是以医院的医疗活动为对象,无论是事前、事后乃至日常财务工作的监督,他们都始终贯穿于财务管理中,两者关系密切,管理体现监督,...  相似文献   

16.
王晓 《学海》2007,1(4):187-190
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侵害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由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侵害民事公益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侵害民事公益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而受害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济.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有对民事公益进行保护的规定,但是,维护公益的力度十分不到位.而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恰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再审中主要存在诉权保障与防止滥诉的冲突,有错必纠与维护生效裁判终局性的冲突,以及检察监督与法院审判独立的冲突,究其根源,在于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定位不明,再审程序中权利(权力)配置不当,以及再审程序设置不够完善.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做了适当调整,但总体上仍属"审判监督"定位不变前提下的细微修补.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还应当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将民事再审的功能明确定位为特殊复审救济程序,合理调整再审程序中的权利(权力)配置,并进一步强化对当事人权利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8.
雷岁江  孙荣 《学海》2011,(6):119-123
本文从法律规范、政府行政和小区自主治理三个层面介绍了美国共同利益住宅小区共享资源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划分界定CPR边界,严格登记备案;加强规制,规范住宅小区控制权移交;明确业主大会法律地位和民事主体身份;简化业主大会功能,明确目标;加强业主大会内部管理,优化运行机制。最终形成住宅小区共享资源"治理早期政府部门早介入,移交过程深度介入,中后期运行放开"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理清和把握好如下几个问题。一、了解法律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宏观上看,国家法律是规范国家事务的,教规是规范宗教自身事务的,两者都是调整人类社会的规范,两者的关系似乎是清楚的。但在现代社会,法律是调整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规范。而从历史角度看,法律与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有时是相交织的,有时甚至是相互替代的。在现代法律形成之前,宗教是法  相似文献   

20.
“被精神病”现象严重侵害了公民基本人权、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的泛滥、权利的漠置、程序的单一和监督的缺失.要根治这一现象,必须尽快加强法制建设和程序完善,加强事前鉴定和事后监督,加强异议申诉和司法救济,完善精神卫生统一立法,有效监督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