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西医汇通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以传教为主的同时,将西方医学知识传入中国。西医的传入使得国内一部分勇于接受新知识的中医学家开始注意到中西医学的不同。他们从主体上肯定中医学,主张吸收西医学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医学汇通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和研究。详细论述了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的传入以及伴随出现的中西医汇通思想的萌芽,为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史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医药理研究认为,黑豆不具有保护肾上腺免受抑制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因此认定"黑豆补肾"是"伪科学"。基于"同气相求"、"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等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想,论证黑豆具有补肾之功。从黑豆补肾之中西医认知分歧可看出,中西医"补肾"的内涵不同;西医否定"黑豆补肾",从而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之偏见产生的根源,是中西医认识体系的差异。中医有一套自己的"道理"观,发轫于国学,产生于世代经验的累积。唯有西医"去偏见化",深入理解中西医差异内核,中西医才能和谐共生、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分水岭,援用大量原始史料,具体分析了主要以外交官和考察游历官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神道的态度的转变,及这些官员基于不同的人生观、政治立场,而产生的不同的神道观。这些变化生动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变化,预示着新的社会变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走出中西医结合模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明在"经济人"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工业革命,进而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经济人"思想的自利性,忽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使西方社会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产生了种种危机.而这些危机的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伦理思想,以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佛教缘起观是一种从社会、个人和环境相互共生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的伦理思想,它对克服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片面性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明贤 《学海》2005,3(3):123-128
伯林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剧理论移植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目的是要进一步阐明其自由主义理论。他从三方面论述了其悲剧观:首先他批判了理性主义悲剧观;其次他依据价值多元论,分析了悲剧的产生根源;最后他认为,不重视启蒙运动敌人的观点也是产生悲剧的根源。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出,伯林认为悲剧无法超越。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及马克思等人的悲剧观相比,伯林的悲剧观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8.
以中西医肤色"黑色"词群为例,比较词汇量、构词方法和语义场等差异,找到中医"黑色"肤色词16个,喻体7种,相关病名8个;找到西医"黑色"肤色词5个,词汇词组21个;中医肤色词常为独立词,而西医除了3个正常肤色词外,其余均为词根构成的派生词或复合词;中医学建构了观察个体肤色时空和明度变化等多维度诊断体系和五色主病的病理模型,而西医只涉及局部单色病理现象。中西医在肤色观察内容、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与人种、民族、认知方法和语言系统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诗与画的关系,西方与中国有各自的看法,西方主要以莱辛为代表,强调诗与画的差异;中国以苏轼为代表,继承了中国一贯的诗画融合观,提出诗画一律说。不同的诗画观背后是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各自诗画观的指引下,诗与画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学早期差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影响中西医差异的基本因素1 1 政治、经济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水平是医学发展的社会基础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学发展的方向 ,从根本上决定着医学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5千年来中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不平衡 ,其高峰期和低谷期分别出现于不同的时间座标点 ,形成了两条不同的发展曲线 ,这两条曲线是不平行的 ,甚至出现强烈的反差 ,使中医与西医发展的社会基础不但有东西方之间的地域性差异 ,而且有发展阶段的时代性差异 ,这两方面的差异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中西医差异中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的那些特点。人类社会历史迄今经历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建筑和拜占庭建筑艺术中,基柱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基柱通常包括三个:柱头、柱身和柱础。文章旨在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中的柱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诉说了中国与西方在建筑理念、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建筑技术、不同的文化理念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柱式系统。  相似文献   

12.
罗光与牟宗三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西传统自然观对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210029)贺绚素一、中西传统自然观比较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然科学发展状况,这些差异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和自然观。中西传统自然观各自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  相似文献   

14.
德福之辩是贯穿古今中外的一个恒久课题。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德福之辩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同的学派和学者对于道德和幸福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见解,并试图对德福相悖问题做出圆满的解释,由此形成了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德福观。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对于道德与幸福的探究存在着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德福思想,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德福观。当代西方伦理学者也不断深入探究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面向,表现出一些现代性特征。虽然中国伦理思想与西方伦理思想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是冲突,但在德福问题上可以形成对话和商谈。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文化学渊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大差异,其中对人的基本假设存在“性恶”与“性善”的不同逻辑起点,公共权力运行也由此产生了法治和德治的不同方式。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当今社会新特点,对中西方两种文化传统中的合理因素批判继承并加以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浅谈——论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信任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西方学界对信任的不同划分 ,意在促进对信任观的进一步思考 ,同时由此反窥中国和西方社会信任发展的不同向度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