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医学生对医生职业形象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某医学院校一至五年级61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医生职业形象认知总体得分高,"外在形象"、"专业形象"评价相对较高,"服务形象"、"道德形象"评价相对较低,年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意愿与医学人文教育重视程度对医生职业形象评价有影响(P0.05)。建议完善医德教育方法、内容与环境,构建全过程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多路径内化医学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医生职业道德,是医生对待自己的职业、对待患者及同事同行、对待社会的一种特定的态度与行为。经过"预防接种",增强医生职业道德态度的"免疫力",可使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坚持道德自律。因社会及个人双重原因,当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态度必须进行"预防接种",具体策略在于:第一步告知社会转型期医德失范不可避免;第二步以医疗行业典型负面道德事件为"疫苗"给予轻微攻击;第三步引导医学生进行主动反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当前患者对医生职业形象认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2014年7月~9月在河北省唐山市3所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法主要包括t检验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职业形象认知度一般。患者的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对医生职业形象的认知有一定影响,卫生政策、医生福利待遇、媒体宣传等是其外部影响因素。从整体上提高对医生职业形象的认知,需要国家、医院和医生、患者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崔效辉 《学海》2011,(5):103-10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人的日常行为大多属于交换行为,这种行为不同于市场行为,但也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个人与群体、组织、社会之间的交换行为也是如此。作为农村健康传播者的乡村医生,在被社会赋予相关的角色定位时,必须提供合理的社会报酬——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与乡村医生进行"等价交换",只有这样,乡村医生才能很好地扮演其乡村健康传播者的角色。实证调查表明,社会与乡村医生之间的"等价交换"还未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医师执业活动的法律,它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医德培养和教育的基础上,以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人民健康为宗旨,将医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因此,长期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医德教育,为这部法律的制定及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执业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因此,在医学活动之始,就有了对医生这一职业进行约束之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的《黄帝内经》、《希波克拉底誓…  相似文献   

6.
在叙事医学语境下,以医生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非虚构疾病自传叙事作品出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医生成为病人,医生关于疾病的生命医学视角不得不与疾痛的个人视角合并,产生某种张力,激发他们寻求疾病书写这一媒介来反思医生职业和医患关系。"生过病的医生"可以类比为荣格的"受伤的治愈者"。"受过伤的故事讲述者"更能"病吾病以及人之病",他们比没有生过病的医生更容易与病人达到共情状态,更能将自己的患病经历化为协助病人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因而,生过病的医生所撰写的疾病自传叙事可视为一种"元病理叙事"。  相似文献   

7.
正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医术布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炼的特征。中国古时巫医不分,医家治病多用巫术。春秋时巫、医并行,战国时医药学渐从巫术中独立出来,医生以方士的身份治病,出现方士医药学。汉魏时视医术为"方技",职业医生为"方士",医药书称"方书",学医叫"为方",治病有效叫"善为方"。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等促使中医药学成熟,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8.
古代书院非常重视生徒的诚信教育.书院教育家认为"诚"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事之本然",故教育生徒要保持人的"诚"之本质,进而坚守"言行相顾"之"信",担负于他人、社会之责任.  相似文献   

9.
医生位于医疗活动的第一线,直接与患者接触,其职业形象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医生的职业形象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医患关系.医患纠纷发生时,除传统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外,"医调委"的第三方介入调解模式也取得一定成效.缓和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并不只是医方的责任,需要国家、医院和医生、患者三方共同努力,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急诊科倡导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而更重视对人的关怀,急诊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急危重症,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临危不乱的心态,同时在治疗抢救过程中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生命至上的信念,应当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生命,关爱健康,减轻痛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急诊医生只有富于人文修养,方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多点执业"政策对医生的职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从"人与环境匹配"的视角解释医生行为和政策落实的关键点。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对10个在职医生关于"多点执业"政策和职业倦怠情况的深度访谈,分析医生对政策的态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不匹配时,医生易倦怠易离职甚至弃医,当职业环境为组织需要个人时,医生最易自发产生"多点执业"的动机,而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匹配时,医生不易离职且更易接受政策。"多点执业"这种"模糊性政策"的落实,主要视政策是否满足其职业发展阶段的需要,多点执业能提高医生的心理和经济回报,甚至寻找到更匹配的组织,是职业环境的再选择,有利于减轻医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医闹"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德是医学道德的简称,具言之,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仁爱、救死扶伤等的品德,是道德德目在医务人员身上的内化,也是对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医生,首先是直面他的医德,医德是医生形象的体现,没有医德的医生即使技艺再高超  相似文献   

13.
正岁朝图记载了古代春节的各种习俗,比如扫尘、祭祖、傩祭、立桃人、挂桃符、挂年画、贴门神、贴春联、爆竹等等,堪称古人春节习俗的形象再现,为研究古代历史、民俗、绘画提供了实证。一春节是中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团圆、迎春和接福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绘画反映生活,生活中的民俗现象进入画家的视野是一种必然。古时就有一类专门描绘春节的绘画,被称为"岁朝图"。"岁朝"即"一岁之始"。《汉书·五行志》云:"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即农历的正月初一。岁朝作为绘画题材兴起于宋代,自宋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文本解读为依据,从人物形象、主题和情节的角度,讨论了早期神仙传记《列仙传》、《神仙传》中"升仙故事"与古代信仰、巫术和仪式的关系。作者认为,这类"升仙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形象、精神气质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皆来自于古代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的特殊职业及其在巫术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同时,"升仙故事"在表达人-仙交流和演变的主题时,以系统性的天象、物质和动物作为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的运用也可以直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信仰和巫术并表现在古代神话的原型之中;另外,早期神仙传记的"升仙情节"中的具体场景、死亡-成仙观念、特性化的情感和气氛等因素也受到了中国古代信仰和相关的巫术-仪式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民间火神崇拜与灭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若干火神传说透视中国古代民间火神崇拜现象.指出,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火神多呈现出赭衣小儿、红衣红裙妇人、妖异之"物"和小动物形象;火神传说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避害心理,熔铸了人的生命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伦理想;古人寄希望于火神对人类的伦理关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火灾的科学认知,在文化观念上阻碍了防火措施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管子学刊》2016,(2):110-112
初生之蚕的名称"蚕蚁"至迟在中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宋代继续沿用"蚕蚁"的同时,开始用"乌儿""虫少"指称初生之蚕,元代开始用"蚁蚕",明代开始用"蚕花",至清,更有"乌""蜗儿""报头蚁"等名称。随着时代的推移,对初生之蚕的称谓不断增多,这一流变与我国古代蚕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代蚕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宗教的本质在于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宗教的"神圣形象"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本体",对宗教的"虔诚的信仰"是通过确立、信仰和内化"神圣形象"而实现的。人创造宗教,是为了从宗教的"神圣形象"中获得存在的"神圣"的意义;然而,只有从"神圣形象"中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又只能是人在宗教中的"自我异化"。在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以新的哲学理念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这是哲学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培养医学生职业个性的一点思考衡阳医学院社科部(421001)刘慧玲职业个性的趋向反映的是职业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它体现为工作决策和行为的特征。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模式最终表现在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职业个性上。关于未来医生的形象和职业个性,1992年WH...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深刻地反映了清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罗聘画的鬼,在一般观者眼中是"丑"的,但真正的行家却能品出其中所内蕴的"道",品出其"丑"的视觉形象内含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0.
医德是医学道德的简称,具言之,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仁爱、救死扶伤等的品德,是道德德目在医务人员身上的内化,也是对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医生,首先是直面他的医德,医德是医生形象的体现,没有医德的医生即使技艺再高超,也算不上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医生,"无德不成医".事实上一个医德低下的医生,他的技艺也不会高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