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恐惧,分析比较生命回顾疗法的实际应用。基于临床服务案例,医务社工发现晚期癌症患者的死亡恐惧主要受躯体症状、疾病归因、家庭支持和心性支持四方面影响。医务社工通过运用生命回顾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干预,依托建立早期良好专业关系、正视死亡恐惧、回顾重要生命事件、强化/修复重要关系、增强自我认同五大策略,赋予患者生命新的价值和希望,实现生命意义的整合,有效缓解个体死亡恐惧,改善末期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2.
简要回顾了叙事疗法的诞生和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探讨了叙事疗法在三个方面的生命伦理学关怀:以生命权力的平等为前提、以人文生态的和谐为途径、以生命意义的丰富为旨归.最后探讨分析了叙事疗法的发展潜力,并指出叙事疗法所蕴含的生命伦理学关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叙事疗法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以把人和问题分开的外化思维和“问题从哪里来”的解构思维为基础,从个体监控、家庭监控和社会文化层面的监控三个视角,去追溯困扰抑郁症来访者问题的源头。从而可以有距离地看待“抑郁症”这个问题,提高患者对抑郁症的掌控感和力量感。叙事疗法从患者生命中的闪光点着手,通过寻找抑郁症患者生命中的独特结果,重塑、改写和丰厚抑郁症患者想要的生命故事,从而重建患者的自我身份认同,开启崭新的生命历程,带着新的自我身份认同,从而应对生命中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4.
医学领域叙事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叙事主体、叙事能力、叙事疗效等,但鲜有研究深入探讨医学叙事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作用。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叙事构成要素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叙事主体为主持医生和受益学员;主要叙事受益者为庞大的听众团体;稳定、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叙事框架加强了不同案例之间的可对比性;丰富多样的聆听形式以及“心身兼治、多病同治”的治疗特点突破了现有医学叙事研究中治疗病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5.
为探讨内观疗法结合叙事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际关系问题的疗效,以1例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为对象,进行为期三周的干预,共计11次内观疗法和7次叙事疗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宗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ng Depression Scale,SDS)、宗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状态进行测评。11次内观疗法和7次叙事疗法干预后,患者GWB总评分从73分升至115分,SDS标准分从38分降至31分,SAS标准分持平为38分,SCL-90评分从103分降至91分;三个月后随访GWB、SCL-90、SDS、SAS评分分别为:112分、91分、41分、25分,测评分值与治疗后差别较小。内观结合叙事疗法让患者意识到过去生活中的问题所在,有助于改善患者人际关系、稳定情绪并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二科10名男性消化道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叙事类心理疗法与微型民族志相结合的叙事医学临床实践,旨在探索实现患者老有所为的干预模式。结果显示,叙事医学引导医护团队与医务社工团队从不同面向、不同阶段整体性关注患者疾病进展及心理变化,协同性再现干预策略,行动性反思叙事能力,树立了叙事意识,提升了患者福利,增强了医患关系,加深了职业认同,对推动医学人文真正贴近临床且融入现代诊疗制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7.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7,(3)
探讨术前定位与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口患者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的的影响。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施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未行术前定位,试验组术前一天由国际造口师、责任护士、主管医生、患者共同行术前定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麻醉后医生术中定位。采用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QLICP-BL(V2.0)、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术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功能(PSD)、社会功能(SOD)和尿路症状(UTS)、尿袋问题(BBP)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前造口定位可降低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案例是一例典型的由于失恋而导致低自我认同的个案,由于来访者性格和成长因素,与其建立自我统一性的过程比较漫长,采用叙事疗法能够有效避免来访者对问题的恐惧,提高来访者战胜问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10.
11.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8,(10)
随着叙事医学的不断发展,叙事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基础,备受关注。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癌症所引发的痛苦、躯体形象紊乱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命质量。患者不仅需要身体的愈合,也需要心灵和精神上的修复。医护人员如何感知患者的疾苦,并为其提供有温度的医疗照护是当下医学人文关注的热点。故本文对叙事实践概念、作用、应用背景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在乳腺癌患者中开展叙事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6,(11)
本文回顾了正念干预在糖尿病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正念干预的核心内容、作用机制,糖尿病患者正念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及身心干预效果。分析表明,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主导或辅助药物治疗方式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缓解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改善饮食行为,减轻体重、心理健康及情绪调节,以提高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日及降低总的医疗费用等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6,(3)
患者依从性差是医疗诊断和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医务人员和患者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角,叙事医学叙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联合两主角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叙事达到医与患心灵的交流,让双方变得自律并且相互尊重,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找到最适合和更愿意采取的治疗方案,并依靠家庭和社会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帮助和监督,叙事医学对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价值得以体现。但在叙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患者叙事的真实性、患者隐私和医务人员对患者所产生共情程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评价吸痰管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一次性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或肛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38例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结果20例吸痰管灌肠治疗组均安全放置或减压,其操作成功率为100%(20/20)。吸痰管灌肠治疗组大部分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并腹围、X线肠管最大直径、C T肠管最长液平明显小于灌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管灌肠治疗组明显优于肛管灌肠组。一次性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操作技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并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是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6,(1)
医患会话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对医患会话进行文学叙事的剖析,可以观察发现医生和患者的叙事风格以及医患双方不同视角下的疾病阐释方式。在会话中患者的叙事是涵盖过去、现在及将来的全过程叙事,是包括社会背景与心理状况全方位的叙事。而医生的叙事是此时此刻的现实叙事,是纯医学的、直白的和普遍性原理的叙事。对于掌握临床实践的医生来说,要全面了解患者,获得完整的叙事信息,必须要先学会聆听患者的故事,理解故事在医患会话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8,(7)
叙事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叙事医学在心理治疗方面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叙事,让患者从个人经历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基本理论、主要方法、实施程序和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叙事治疗进行概述,并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叙事医学让医生走进患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晚明天主教传教士著书立说时将众多圣经故事译介入华,传教士所述圣经故事既是对《圣经》的片段式摘引与意译,也是西方教会文学东传的内容之一。《口铎日抄》记录了晚明艾儒略等传教士在福建的布道活动,其圣经故事讲述颇具"现场"意义,出于宗教传播的目的,传教士的讲述也不乏"断章取义"之处。从《口铎日抄》所述圣经故事的内容及其叙述策略可以窥见晚明传教士布道中如何宣讲圣经故事以及圣经故事传播中传教士与中国教徒的互动情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