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德鹏 《现代哲学》2006,(3):108-113
该文通过对休谟的“想象”概念的含义、特征和功能等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他的想象学说的内在张力及其深刻意图——对长期以来极力贬低想象的西方理性主义提出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虚概念”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逻辑界争论意见较多的问题,现将各种不同意见概述于后。一概念有无虚、实之分?“虚概念”是不是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概念无所谓虚实之分。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者持两种理由:(1) “概念”一词在逻辑学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它作为理性认识 (思维) 的一种形式,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和终结;第二,它作为语词的思想内容,是判断的组成部分——主词、谓词等。虚概念中的“概念”属第一种含义,所以虚概念实质上指的是那些不能被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2) 为了确定一个概念是否是虚概念,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于必须确定使用概念的论域。有的概念就客观世界的论域来讲是空类,但就另外的论域,比如人们的主观世界的论域来讲,并不都是空类。那些在确定  相似文献   

3.
五、对“表述”和“含义”这两个概念以及几个相关概念的说明首先,“表述”(Ausdruck,exprssion)指的是什么?它与“符号”、“含义”、“对象”、“行为”等等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一 问题的提出正如黑格尔屡次指出过的那样 ,熟知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知的东西。对于那些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话语中思索问题和叙述问题的人来说 ,“自然辩证法”无疑是一个熟知的概念 ,但人们是否已经真的把握了这个概念的含义了呢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在我们看来 ,谈论“自然辩证法” ,就须先对“自然”概念的含义获得一个明确的认识。这里我们并不打算引入海德格尔式的、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的词源学的方法来解读“自然”这个概念 ,我们不妨直接引证J .S .密尔的一段广有影响的话来阐明这个概念 :自然这个词有两个主要的含…  相似文献   

5.
伦理相对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倾向,它的方法论基础既包括理性主义,也包含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伦理相对主义的根本局限在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上看,人道主义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极不确定和十分含糊的,某些“有教养的人”把它当作一种道德追求和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以抽象的“人”和“人性”为出发点,来谈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即要求满足、实现和发展抽象的“人性”。在西方,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即出现了以“人道”对抗“神道”,以满足个人欲望、个性解放的要求同宗教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同概念相当的术语是“名”。“名”这个字,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名大体相当于语词和概念。人们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形成一个思想,用语词把它概括、巩固、表达出来,就是概念。在人们的认识和交际领域,概念和语词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整体。“名”这个汉字就表示语词和概念的统一体。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名”作为独立的概念和范畴进行探讨。他把名、言、事联系起来,考察了三者之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格义”的两种含义,即它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格义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文本义,而引申义则是后人对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时引出的一个概念。格义在早期佛教的传播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意义,于是它的义蕴得到了引申和发挥,产生了“格义佛教”这个术语。格义的本义是一种概念上的对等,但是后人提到的“格义”如“格义佛教”则是它的引申义,变成了比较哲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格义”的两种含义,即它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格义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文本义,而引申义则是后人对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时引出的一个概念。格义在早期佛教的传播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意义,于是它的义蕴得到了引申和发挥,产生了“格义佛教”这个术语。格义的本义是一种概念上的对等,但是后人提到的“格义”如“格义佛教”则是它的引申义,变成了比较哲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  相似文献   

10.
走出半人时代--对知识与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人们在对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笔者认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正确地理解知识的概念 ,没能摆正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近代以来盛行的科技理性主义进步观 ,片面夸大科技知识的作用 ,忽视道德的作用 ,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也导致了“半个人”的出现。要走出“半人时代”,必须正确认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 ,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思潮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出现的一种思潮,来源于人们对现代的判释,最早由文学艺术界推出,后来哲学界与社会学界又给予进一步的阐释。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包括文化研究、女权主义研究、同性恋研究、科学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等等在内的反传统学术大拼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全球化与信息化以及一元性和中心思想的出现,现代社会产生了诸如整体化、科学理性主义等等行为。所谓的后现代思潮,就是要解构这些整体的东西,提倡多元的、反传统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强调世界自身的多样性,……我们不能再给世界一个统一的认识,世界是破碎的。根本就没有一个理性的或非理性的主体,有的只是个体。世界观上它是彻底的多元化、破碎化。”  相似文献   

12.
王齐 《哲学动态》2006,(3):70-73
庄子与克尔凯郭尔,他们之间何以会有、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由两位美国学者通力合作完成的《反理性主义的意义:庄子和克尔凯郭尔的宗教思想》在“反理性主义”的旗帜之下,让生活在人类历史的“轴心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庄子与19世纪的丹麦宗教思想家克尔凯郭尔彼此相遇了。他们中的一位是汉学研究家伊万霍(Philip J.Ivanhoe),另一位是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卡尔(Karen L.Carr)。作为一个以汉语思想为背景从事克尔凯郭尔研究的中国学者,我认为,该书在理解庄子和克尔凯郭尔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深层的文化和心理差异方面显示出了比较研究的若干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一词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经常、普遍地使用的一个术语,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含混的概念,国内很多学者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往往是很不严格的.从词源上说,“人本主义”这一中文术语的产生与对以下几个西方术语的翻译都有关系:一是“humanism”,这一名词不仅可被译作“人本主义”,也常被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单是这一名词,就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首先,它常被用来指称西方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后来随着这一思潮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一概念在西方代表了一种以关心每个人的权利和幸福等为核心的社会精神.但是这种理解也不足以代表该词的全面社会含义.其次,在哲学史上,对它的理解就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了.例如,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席勒(F.C.S.Schiller,1864—1937)的著作中,“人本主义”(humanism)被当作了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代名词,他企图用这一概念来说明一切理解都来自人,并与西方历史上一切形式的认知主义哲学,包括柏拉图、休漠及其它唯心论哲学截然相区分.而在萨特那里,“人本主义”(humanism)又有了与之迥然不同的崭新含义.在萨特看来,人本主义就是反本质主义,它反对把人当作目的来追求,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善的.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这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即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一词,人们常常在各种意义上使用它,如“民主制”、“民主政治”、“民主权利”、“民主作风”、“民主主义”等等。由于“民主”概念有不少用法,而且人们还赋予它各种意思,所以,要了解“民主”概念的涵义和实质,需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在这篇短文里,我将比较Huw Price(【7】)和我本人(【9】)关于否定的对称性处理的两种不同方式,并与Robert Brandom关于承诺、资格和不相容性的分析进行对比。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归为Brandom所谓的规范语用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的语义学反实在论:语汇的含义是由人们的受规则支配(即规范的)的语用实践(语用学)予以明确的。这样的处理不同于直觉主义者的语义学反实在论,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方式,使得我们可以区分“A”和“A得以保证”的推理意义。尽管“证明”具有某种中心地位,但“实证”并不是意义的首要承载者。而这种区分植根于对人们语用实践的细致分析。一方面,根据Price以及我本人的看法,人们既做断定也做否定;另一方面,Brandom则区分了自上而下的承诺与自下而上的资格,以及据此而定义的不相容性概念。本文考察这些不同进路之间的各种关联,并讨论从这些考察中浮现出的一种关于证明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周晓亮 《哲学动态》2003,(10):45-49
爱德华·赫伯特 (EdwardHerbert 15 83 -164 8) ,亦称彻伯利的赫伯特 ,是英国哲学史上十分独特的人物。虽然他与经验主义者F 培根、霍布斯是同时代人 ,却几乎没有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走了一条与经验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 :他贬低经验 ,强调认识活动中的先天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理智能力的作用 ,是英国近代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不过 ,他的理性主义与笛卡尔等人的大陆理性主义很不相同。在思想来源上 ,它不像后者那样与以机械论和数学为代表的“科学思维理性”有密切联系 ,而是站在“新科学”的潮流之外 ,从柏拉图主义、斯多亚主义等古代思想中引…  相似文献   

17.
“尔迈力”在我们许多人的概念里是“善行”的意思。其实,它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真正的意思是“工作”、“行为”,如果在该词的后面加上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才具有“善行”的含义。“尔迈力”涵盖人一生的全部行为———无论其善恶。因而,我们不仅把洗大、小净、...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有一个根本的错误,即都在寻找某些“超验所指”(在任何语言中的任何时间都表达同样概念的所指),并以它们为中心,建构起具有等级秩序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要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必须先解构其赖以生存的“可译性”基础。这样,解构问题转化为翻译问题。翻译,特别是语际翻译,见证、展现和诠释了能指与所指的分裂、所指/概念/意义自身的分裂、语言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分裂以及文本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分裂。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翻译也撕裂了自身。它不再担“翻译”的名,而蜕化为无限暧昧的“变形”(transformation)概念,德里达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句话“when mercy seasonsjustice”(情理兼顾)揭示了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希伯来圣经 (《旧约》)的智慧文学为文本对象 ,分析了希伯来文化中一个少为人注意的传统 ,即理性主义传统。通过对智慧文学的文本特征、逻辑结构、主要概念的分析 ,作者认为智慧文学可以称之为希伯来的理性主义。接着 ,作者分析了这个理性主义传统与希伯来主流的启示传统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方面 ,依照智慧文学的内在逻辑理路 ,希伯来理性主义的某些基本前设受着启示传统的制约 ,并在内在困境的推动下 ,回归到启示传统。另一方面 ,在理性主义的挑战之下 ,希伯来的启示传统又对自身做出了调整 ,核心的上帝概念的普遍性不断扩大 ,并与创世神话结合起来 ,成为“创造主上帝”(GodtheCreator)。只有从互动的角度对这两个传统加以剖析 ,才能对它们形成深刻的了解。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张力 ,构成了希伯来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凡谈人生问题,几乎无人不说自我实现.然而,“自我实现”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对它应推崇张扬还是拒斥批驳”都没有一致的答案.其主要原因是大家没有在同一种含义上使用这个概念.这些年,人们对这一概念大约有以下几种不同理解.第一种:将自我实现看作一种过程,用它表示个人对发展自身愿望的追求.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已形成了能将自己视为认识对象的自我意识,他就会自然产生发展自身的愿望,向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