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师·彖>中的"毒"字被历代注家训作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注释的探究以及对"毒"字本身的历史性考察,认为此处"毒"字当训为"厚",并与<老子>、<庄子>中的"毒"字加以对照.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本<周易>简35-36为<讦>卦,其"讦"字凡八见,传本<周易>作"蹇",阜阳汉简本、帛书本均作" ",汉石经则作" 寋 ";又王逸注<楚辞·离骚>、李善注<文选·辨亡论>等,则引<蹇>六二"王臣蹇蹇"作"王臣謇謇",是"蹇"似又可通"謇",异文甚多.<易传>释"蹇"为"难",后世注家多从之.惟考时贤所论,颇有以竹书本之"讦"为正,释<蹇>为专言直谏之卦者.今不揣谫陋,拟为"蹇"之异文作一平议,并就文献征例、卦爻辞义、卦序结构、卦象诸端,考辨<周易>"蹇"之确义.  相似文献   

3.
尚杰 《哲学动态》2005,(10):63-65
我在<哲学研究>上曾经发表<智慧的形状>一文,一些同行看到标题感到惊讶,至少是不解.但是,那个题目的发明权不在我,是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里讨论了概念的"形状"问题,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形状.德勒兹试图彻底扭转哲学研究方向,使之走上"后现代"的轨道.他的这些想法与福柯和德里达相类似,特别在美国文学艺术界找到了更多的知音.杰夫丝(J·M·Jeffers)的新书<画不出的空间:叙述的终结>,讨论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哲学化倾向,所述理论,具有强烈的德勒兹色彩,具有跨学科、多角度的特征,流露的信息颇多,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从古代歌谣到四言诗、楚辞体、乐府诗、古代诗到唐代成熟的近代诗,一直延续到清代.同时,中国也是一个诗论的大国,从先秦的典籍谈论,到汉代的<毛诗序>,到魏晋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序>,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到明代叶燮的<原诗>,以至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诗论大著,都曾或论述过诗歌体裁的艺术特征,或论述过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或品评历代诗人的创作得失,构成中国诗论的大观,丰富多姿、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周易·晋卦>卦辞载康(唐)侯封于晋,是由于此地适于繁殖."晋"字本义表示日出.<晋卦>爻辞是一首古"迎日歌".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内传》中所呈现的服食与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内传>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内传>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唐书·艺文志·道家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均不著撰人姓名.今所见者,约有二种版本,其一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其一为<正统道藏>刊本.  相似文献   

7.
"五经"的意义与重译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邀参加这次会议,得与诸胜流共商"五经"的研究与翻译工作,我深感荣幸!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孔子已有"六艺"之说,指的是包括"五经"在内的六部经典.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春,汉武帝将"五经"立于学官,置"五经"博士,从此确立了<诗><书><礼><易><春秋>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锐 《周易研究》2004,(4):57-60
本文讨论帛书<易传>第一篇<二三子问>的时代问题.依据传世文献材料和出土文献,并根据思想观念的发展规律,指出<二三子问>中出现的"精白"一词,已见于<鹃冠子·度万>,进而分析在孔子的时代,有可能出现"精白"这样的概念以及出现押韵的占语,对于<二三子问>的年代作出了新的推测.认为此篇时代当较早,并没有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有可能就是孔门弟子录所闻于夫子,整理成篇.  相似文献   

9.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5)名平战国楚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其代表作<离骚>等作品"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辨骚>).屈原虽非文艺理论家但其辞赋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九章·惜诵>开篇曰:"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这是诗人自述创作动机和目的的表白是理解屈骚美学的关键所在,更成为后世一个源远流长的美学传统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0.
刘彬  王敏 《周易研究》2005,(5):30-36
<易纬·稽览图>卷下载有一种"一爻直一日"的卦气占术,还少见学者讨论.本文对这一占术作了梳理,并对其特点、流传作了初步考察.与<稽览图>卷下"六日七分"卦气术不同,<稽览图>"一爻直一日"的卦气术,与焦赣"焦林直日"卦气说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可能同属于<连山><归藏>系统.此术至唐一直在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