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公元4世纪正是佛教在西域与中原广泛传播的时代。当时在西域诸国中,龟兹国流行的大乘佛教最有影响。出身于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则是奠定这一基础的伟人。鸠摩罗什是梵文名字Kumarajiva的音译,汉文意译“童寿”。祖籍天竺(今印度),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龟兹和焉耆曾起过中介作用。鸠摩罗什前,龟兹佛教已进入前期鼎盛,此时统治龟兹的是小乘律。鸠摩罗什学问由小乘转为大乘,是其一生极为重要的关头,这期间,龟兹戒律也转为大乘,此为罗什影响所致。在说服其师归依大乘后,罗什渐“道流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依然兴盛,只是龟兹已渐转为小乘律天下了。鸠摩罗什曾非常向往中原,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6,(11)
正一、五种相承佛教传入中国当为公元一世纪前后,兴于印度的佛教经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其后,中国十分盛行由印度传入的汉译佛教经典。出身于西域龟兹地区的鸠摩罗什(344-413)被迎入长安,先后汉译了天台所依经典《法华经》以及《大般若经》、《阿弥陀经》、《维摩经》等大乘经典。此外,还汉译了《中论》、《大智度论》等中观教派的论著,被誉为伟大的译经家。至今,其译经旧  相似文献   

4.
由日本日莲宗奉献的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的开光仪式,四月十三日在陕两户县草堂寺隆重举行。鸠摩罗什(344—413)是我国后秦(约当东晋)时期从西域来长安的一位译经大师。他在当时的逍遥园大寺中译出了《妙法莲华经》七卷,其后天台宗即以什译《法华》为宗典;公元804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767—822)来我国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邃、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救观,归国后在比睿山正式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七百年前,日莲(1222—1282)上人出世,在睿山学天台宗义,于公元1253年专依什译《法华经》建立日莲宗。今年是日莲上人圆  相似文献   

5.
鸠摩罗什与龟兹佛教艺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丁明夷佛教东渐,自中亚首及我国新疆地区。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一线,历史上佛教最盛的地点是古龟兹,即今库车、拜城一带。龟兹佛教之始,文献无证。据可靠的汉文记载,三、四世纪之际,已有较多的龟兹佛...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1)
正本刊讯2015年12月26日上午,缅甸国家僧侣委员会主席鸠摩罗碧万萨长老一行10余人拜会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学诚会长、演觉副会长、刘威秘书长等的热情接待。鸠摩罗碧万萨长老一行在演觉副会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广济寺寺院建筑、寺存文物,并在大雄殿内诵经礼佛。随后来到广济寺怀远堂,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2)
<正>五、唐代《观经》之注释道绰的弟子善导(613-681),生于今山东省,随明胜出家,20岁受具足戒。《续高僧传》说其:抄写《阿弥陀经》数万卷,口诵阿弥陀佛号。对其与《观经》之初接触,《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有其与"妙开律师共看观经"[55]之记述,回心净土教并拜访道绰。33岁之时,道绰入寂后前往长安,分别于终南山悟真寺、长安城内的光明寺、实际寺、  相似文献   

8.
<正>僧肇(384-414)是著名译经大师鸠摩罗什(344-413)门下的杰出弟子,是我国东晋时期的重要佛教思想家。史载僧肇年轻时"性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府,尝读老子,至道德章,乃嗟叹日:美则美矣,然则斯神冥累之方,犹未尽也。后因遇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今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①))这段记载说明对于《维摩经》的研习修学,在僧肇由服膺庄老之学而皈依佛教信仰的过程中,起到根本的作用。罗什弘始八年(公元406年)于长安大寺新译《维摩诘经》,僧肇"时预听次",~((②))并据现场  相似文献   

9.
“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清凉山志》卷八)这首诗为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德清(1546—1623),俗姓蔡,父彦高,母洪氏,字澄印,号憨山,南京全椒(今安徽境内)人。德清十二岁上出家于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十九岁上剃发于无极大师。二十八岁春正月抵五台。“至北台,见有憨山;因问其山何在,僧指之,果奇秀,默取为号,诗以志之”(《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五十三)。二十九岁上往游京师西山,三十岁上重返五台,居八年之久。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牢山,后住庐山法云寺。天启三年(1623年),终于曹溪禅堂。春秋七十有  相似文献   

10.
水忏高僧悟达国师 悟达国师,唐代眉州(今四川)洪雅人。法名知玄,字后觉。十一岁随法泰法师出家,研习《涅槃经》。两年后在四川大慈寺受丞相之请,升堂说法,当时缁素人众日计万余,都倾心专注听法,赞  相似文献   

11.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法相唯识宗和慈恩宗,是建立于唐朝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创始人是著名的三藏法师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一、玄奘玄奘(600-664年),本姓陈,洛州缑氏(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兄弟四人,玄奘最幼。还在孩童时,就常跟随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二哥长捷法师一起礼佛诵经。十三岁时,随二哥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后,两三年时间,究通诸部,声望日隆,被时人视为沙门俊杰。武德三年(620年),  相似文献   

12.
太虚法师(1889~1947),俗姓吕,名淦森,出家后,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并桐乡)人。幼年父母俱亡,家贫体弱。少年时,当过百货店学徒。因随外祖母往九华、普陀诸山进香,对佛教发起信心。1904年十六岁,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奘年和尚出家,是年冬,从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即至宁波三官堂依歧昌法师座下,专门攻读《楞严》、《法华》及《四教义》等经论。十九岁,由圆瑛法师介绍亲送慈谿县汶溪西方寺阅览大藏。读《般若经》,豁然开悟,他一生佛学深造,肇基于此。时值有清末  相似文献   

13.
僧肇是我国东晋时代关中著名的佛教理论家、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后世尝以什、肇并称,足见其地位之尊、影响之大。僧肇的传世名作《肇论》,思想深邃,思辨性极强,而且文辞优美,颇为后代僧俗文人所推崇。尽管僧肇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领会了魏晋玄学的存在本质论,学会了鸠摩罗什传译的龙树系中观空宗的哲学思辨,并且又“不落两边”、“不离两边”,将二者加以融汇贯通,创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佛教哲学体系,从  相似文献   

14.
一、出家修学应慈法师字显清,安徽歙县人,俗姓余,名铎号振卿,生于清同治癸酉(1873)二月初五日。家业盐商,父根源,早亡,母周氏,奉佛甚笃。他受母亲影响很深,自幼茹素。及读书,聪颖异常,尝考取秀才。弱冠婚配,旋即悼亡,续婚,又悼亡。深感世事无常,遂于一八九八年二十六岁时,到南海普陀山礼明性法师出家,复随师至南京三圣庵参学。此时一改出家前养尊处优习气,凡庵中劳苦事务,一概承当。一九○○年在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座下受具足戒。翌年去镇江金山依大定和尚参禅。一九○二年到扬  相似文献   

15.
应慈法师传     
应慈法师(1872—1965),法名显亲。他一生教演《华严》,行在禅宗,因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又别号拈花老人。俗姓余,安徽歙县人。父根源,早亡,母周氏,信佛甚虔。家业盐商,富有资财。他受母亲佛教影响很深,自幼茹素。及读儒书,曾考取秀才。年十六,母命弃儒经商。后因两度丧偶,深感人生无常,遂于一八九八年到普陀山从明性和尚出家,时年二十六也。出家后,从明性到  相似文献   

16.
佛法重实践而不偏于理论。佛法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空间是无边无际。佛法否认构成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所以它不主张探讨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最根本的原素。佛法是要解决世界人生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佛说过一则《箭喻经》:有一比丘名叫摩罗鸠摩罗,因佛不回答世间有常无常、有边无边等问题,就不想从佛修行而要离去。佛就对他说:譬如有一个人身中毒箭,请来了除毒箭的医师。病人却问:医师姓甚名谁,身形长短,住在哪里,从何方来?毒箭  相似文献   

17.
虚法师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的高僧。他行脚南北, 讲经建寺,培育僧才,恩润当时,泽被后世,深得缁素四 众敬仰,被海内外佛教界公认为心仪感佩的高僧大德。 一、 从向佛到出家 虚法师于 1875年出生在顺天府宁河县北塘庄(今天 津市塘沽区北塘镇)。俗姓王,父名德清,赋性耿直,慷慨 好施。母亲张氏,天性淑和,孝道殷勤。因家道贫寒,父 亲常年随人在外经商,家务全赖其母支撑。母亲经常教导 子女,要惜福修善,慈悲喜舍。 虚 10 岁时进私塾读书,3 年后辍读,到益隆智记铺 学做生意,半年后辞职。从 15 岁至 17 岁在家赋闲,读了 很多书,逐渐萌生出家志…  相似文献   

18.
泰国的佛教     
一泰国古称暹罗。13世纪以前,暹罗曾受到中国和印度两大文化的影响,境内流行北传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建立,第三代君王毗罗康恒从斯里兰卡礼请上座部大德到京都传戒,上座部佛教渐渐有了重要影响。1361年第五代国王县摩罗阇·里泰王又请斯里兰卡戒师来国内传法,里泰王亲自受戒出家,是为帝王出家之始。里泰王对佛学甚有研究,曾撰写了泰国第一部论书《三界论》,并造披沙奴鹿府大佛像一座。与此同时,泰国北部地区的孟拉王朝诸王也热心佛教事业,戈那王曾遣使至素可泰迎请高僧宏法,至逻迦王时又举行了泰国  相似文献   

19.
罗什寺位于陕西户县正南8里之罗什堡(堡因寺而名),创建年代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修罗什寺记》碑载:“地形雄丽,并于村端,纳圭峰之拱翠,映涝水之□兰。云□深处,有寺一区,题曰罗什寺者,乃鸠摩罗什游锡之所也,因建寺焉。”今考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来到长安,秦主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请入逍遥园(即今草堂寺)翻译佛经。来华时路经涝水之滨,有倾其履中土而生异木二株的传  相似文献   

20.
玄奘(600~664)法师,洛阳缑氏县(今偃师县)人。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下简称《慈恩传》)和《续高僧传·玄奘传》载,他俗姓陈名祎,出身于儒学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年十三,依兄长捷出家于洛”(《塔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