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玮 《学海》2008,8(2):122-130
作为当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人物,施特劳斯和斯金纳都力图用政治思想史的资源回应现实政治问题.斯金纳倡导在语境中理解政治思想,促进共和主义的当代复兴,施特劳斯则试图在政治哲学文本的历史解读中突显哲学的永恒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阿隆与施特劳斯关于历史主义问题的对话,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来阐述阿隆的历史哲学。施特劳斯认为韦伯的历史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给当代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虚无主义的危机,并使哲学失去了普遍意义。阿隆则为韦伯作出了辩护,他认为施特劳斯的批评导向了另一种以"自然正当"为根基的哲学普遍主义。施特劳斯肯定了"自然"的正当,但并未找到它的本质,这恰恰意味着"自然"本身既不是普适的标准,也不是取消历史的根据。历史主义使价值多元化,"自然正当"则使其僵固化。对阿隆来说,唯有一种介乎相对与普遍之间的历史哲学才可能使历史与哲学保有共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之间的争论被施特劳斯定位为"古今之争"。这次争论源起于二者之间的"三封通信",并以历史主义为争论的核心焦点。通过这次争论,施特劳斯最终试图复归古典政治哲学,并以此来克服由历史主义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从而走出"世界的黑夜"。本文试图重新回到这场争论,探究其缘起、维度与理论归宿,挖掘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施特劳斯对封闭社会与普遍社会的理解,阐明了他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现代性思想抛弃理性与自然正确,故不再认识到自由民主在现当代的合理性、正当性与普遍性;从而,当国家的强大有力成为衡量的最高甚至唯一标准,当民族神话或习传性道德粉饰下的专制暂时“辉煌”,人们很容易在看似危急之时抛弃自由而拥抱专制.本文表明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不是要照搬美德政制,而是欲借助古典政治哲学来恢复对政治事物的常识性理解,从而真正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将古典之原则间接曲折地运用于自由民主;其意图是为自由民主提供健康、坚实的道德和智识之根基.本文反驳了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倾向的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曲解和误用:以之为根据来反对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性.本文也揭示了施特劳斯所理解的文明之内涵以及政治自由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在历史主义批判的哲学史溯源中指认柏拉图为极权主义者.同样开展历史主义批判的施特劳斯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本文试图梳理二者的问题旨趣、理论根基和方法论原则的异同,进而对柏拉图的原初形象进行定位.同时对如何面对经典文本的解释学原则和态度表达一点个性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的两副面孔:施米特、施特劳斯论霍布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米特和施特劳斯认为现代社会潜藏着一种巨大的危机--现代性危机.他们在对现代性危机的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霍布斯对此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霍布斯的思想奠基或者说推动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但施米特和施特劳斯分别从政治神学和政治哲学的视角审视霍布斯,从而使得霍布斯呈现出了两幅不同的面孔,即政治神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施特劳斯是二十世纪的著名政治哲学家,也是在诸多方面皆有建树的犹太裔学者.他关于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论述观点独特而且影响重大.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这个命题对于理解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文章相继探讨了施特劳斯关于这个争论的一般解释,批评了德国学者迈尔应用这个命题分析施特劳斯和施米特思想对话的方案,突出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分别对于理解这个命题的重要性,最后从言行二元论和追求完美正义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施特劳斯论古今政治哲学及其文明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特劳斯经常被认为是关国新保守主义的精神鼻祖,其政治哲学据说奠定了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针对这一流行观点,本文考察了施特劳斯对古今政治哲学之争及其不同文明理想的讨论,认为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既有别于现代自由主义的文明理想,又有别于直面残酷政治现实的德国虚无主义思想;文章还论证了施特劳斯对古典完美城邦理念的坚持,认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和美国新保守主义在思想原则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王秀华 《现代哲学》2006,3(3):25-30
道德与政治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以至于中国传统的政治被称之为德化政治或伦理政治。主张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给予历史总结的毛泽东,在道德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同样遵循了这样一种历史主义的原则:他在继承中国德治传统的同时,又在探索着对这一传统的超越,在中国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新德治思想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主体""历史"和"国家"是福柯思想中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论题。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决定了其采取政治历史主义立场。此种政治历史主义不仅实施"区域批判",构建"反科学"和"反历史",以拯救"边缘知识"和"被征服的知识",还依据战争图式来探索历史-政治场域内权力关系的运作,阐发了以布兰维里耶为代表的、不同于以往哲学-法律话语的历史-政治话语,勾勒了西方生命权力形式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近现代演变史,展现了福柯政治历史主义之反普遍主义、反主体主义、反柏拉图主义、反霍布斯主义、反卢梭主义和反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思想创新。现代性批判的重点主要因福柯的思想工作而从19世纪的经济关系转移到20世纪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该著凭借清晰明朗的笔调和令人叹服的考察,探寻了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之间复杂的哲学关系,展现了施特劳斯所力图复兴的批判哲学。就海德格尔思想对施特劳斯的影响而言,常见的观点认为,在早期经受了海德格尔解构哲学传统的启发之后,施特劳斯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蔑视现代性,转而旨求复兴苏格拉底政治哲学。作者拒绝这种解读,认为施特劳斯参与了由海德格尔所提出的挑战——也可以说,参与了由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哲学所提出的挑战——这为施特劳斯毕生的哲学规划形构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持久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侯才 《哲学动态》2005,(6):17-20
政治哲学研究首先遇到的棘手问题直接涉及该学科研究对象的"政治哲学"概念本身的界定,其核心是如何理解政治与哲学的关系.对此,本文拟从下述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 一政治与哲学的双重变奏 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核心定义正是基于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分析和揭示.在他看来,政治与哲学具有两种关系,据此,可以相应地对政治哲学做出两种理解和界定.  相似文献   

13.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在当今中国学界成为一门"显学"。如何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指出,他的政治哲学可以看作是一门"政治现象学"。施特劳斯无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吸收了胡塞尔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只有通过现象学的视角才能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回到古代"的历史进路以及"古代自然正当"理论。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是一部关于什么的著作,一直是柏拉图思想研究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对《理想国》题目、内容和国内外众家之言的考察,反对施特劳斯及其追随者的仅把它定性为政治或政治哲学著作来加以研究的视角,而是主张:(1)《理想国》主要处理的不是,也不仅仅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关心的涉及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以及人与社会应当有怎样的关系问题,而是着重讨论了幸福论框架下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学)长期关注的一个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以及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基本问题;(2)《理想国》不只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并且不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是一部道德哲学著作或一部反政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列奥·施特劳斯对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富于启发性并颇多争议的。他过多地受到柏拉图的影响———掌握这一点是理解其对现代性危机的解读的门径。他对哲学的必要性的论证, 以及对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何以变成了哲学本身的危机的思想根源的评论, 都给人留下上述印象。但施特劳斯极少以自己的名义说话, 这样的表达方式决定了我们需要放弃固定于某一方向上的对他的批判, 而是超出本文范围之外作更深广的研究。当然, 在这里也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在本文中坚持着, 这就是讨论施特劳斯恢复古典政治哲学的诉求所包含的理论悖谬。一、现代性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国内对施特劳斯的研究主要从两种对现代性本质的把握出发:一是“政治的哲学化”,二是“哲学的政治化”.前者是现代性政治危机的本质,其根源在于彻底的“知性真诚”,政治哲学的核心就是要克制哲学的癫狂;后者是现代性精神危机的本质,其根源在于哲人品质的败坏,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这两条相互冲突的理解路径都有把施特劳斯“简单化”进而“极端化”的倾向,其根源在于对“什么是哲学”这一根本问题的误解.两者都没有认识到哲学的思与哲学的言行之间的区别,哲学的言行与政治社会同样都是哲学所追问的整全的异质的部分,从而都忽视了哲学向政治哲学的转变是哲学自身的内在要求,造成了施特劳斯的“无畏”与“温和”两种美德的分化,导致了本不应该有的“施特劳斯热”.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时代偏见,坚称"一切人类思想都受历史的制约"。这一断言不仅迫使它试图超越以往的思想家所受到的"历史局限",也使它陷入了价值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并最终导致了西方的现代性危机。施特劳斯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关注,主张精细的历史研究和文本细读,以一种"恰如过去的思想理解自身那样去理解它"的诠释学努力进入与哲人的对话,并向前现代的思想家学习,求取可资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智识资源。在精读古代书籍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已被遗忘的"显白-隐微写作艺术"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8.
论施特劳斯的解释学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特劳斯的思想依托在对经典作品的解释之上,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解释学原则和方法,相对于流行的哲学解释学而言,可称为经典解释学。这种解释学的前提或出发点就在于哲学与政治、政治哲学和政治神学的永恒冲突,由此而提出了矛盾方法、文学形式和深度观察等解释学的新视域。在这种新视域中,才有可能“确如过去思想家理解自己那样去理解他们”,从而真正地学会聆听。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现代文明的本质和面相的反思上,施特劳斯的解读迥异于马克思。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文明的危机就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就是现代虚无主义,而马克思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继承者,同样从属于现代虚无主义的谱系。施特劳斯对马克思的诘难尤为集中地体现在“自由”这一概念上。施特劳斯没有意识到,马克思早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范畴,把现代文明的症结回溯到资本主义固有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并由此强调只有在推翻旧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的自由,才能克服虚无主义。在如何应对虚无主义这一重大课题上,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把希望寄托在“重新追问存在”的全新思路上。《资本论》由于澄清了“现实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从根本上超越了现代虚无主义。施特劳斯误读了马克思克服虚无主义的思路,所以大大低估了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性质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8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研究黑格尔的最新著作:《黑格尔走向<逻辑学>的道路。系统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的形成》。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从系统性和历史主义问题看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篇“《精神现象学》中的系统性思想和历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