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是人际交往中理智上表现出来的“度”。是你在拥有许多待人处世的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驾轻就熟地把握其“度”的变化。你的热度太高了会灼伤人;你的热度太低了则会冷漠人。该加温而没有加温会使你的人际关系发生“断路”;该降温而加温会悖离意愿。 不过,恰到好处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社交艺术。无论什么人,只要你肯花费一点时间、稍用一些心力就可自然掌握为人处世恰到好处的技巧。 热情而不失态 热情是深沉而不是肤浅,是凝重而不是轻浮。人际交往,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份、职业以及交往的深浅程度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通过对网络交往行为的调查,考察了性别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从网络名的使用、与网友的交往情况、对交往对象的知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网络交往行为中性别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么显。很多交往方式仍然受到传统的性别角色的惯性影响,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等因素的作用,已经使传统的影响慢慢变弱。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其人际交往中的形象和效果,是人际交往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交往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也可以通过其与他人的交往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交往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交往者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我们才会在公众中赢得威望,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1.真诚平等。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础。外国谚语说:“只要都掏出心来,便能心心相印。”诚,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在交往中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表里如一。无论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4.
一个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商业信息、查询股市行情、阅读新闻报道、问药寻医,甚至借用网络电子银行进行电子贸易定货、网上购物、网上股票交易……。总之,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用户紧紧连在一起,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互联网络正在给社会带来一场崭新的革命,不仅加速了职业的更新换代,而且砸碎了传统的职业结构,上网就业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5.
粉色诱惑网络交际成瘾通常包括过度地使用QQ、MSN、聊天室等在网上进行人际交流,过度卷入网上的人际关系,网上的朋友变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家人和朋友更加重要。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婚姻的不和谐和家庭矛盾。欣梅最喜欢的事就是上网聊天。每换一份工作,她都要申请一个Q Q号,不同的Q Q附着不同的身份资料和照片。在这些资料里,欣梅有时是某跨国公司的白领,有时又是某重点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性别也随着身份在“GG”和“MM”中不停转换,贴在网上的照片一律光彩照人,“G G”都是帅哥,“M M”全为靓女。俊男靓女的形象加上完美的履历,引来众多的…  相似文献   

6.
“发泄”有市受了气,如果郁闷在心,对身体是不利的,应该发泄出来。鉴于发泄的现实需要,聪明人发现了商机。成都、武汉、南京等地出现了发泄屋,向客人提供发泄服务——只要你出钱若干,就可以对一个人拳打脚踢,发泄心中的恶气。南京“旭日东升”酒吧提供六七个人,你爱怎么打就怎么的打,让你发泄。来这里发泄的人年龄都是20-30左右,以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心理学谈到人际交往时,常常提到“第一印象”.什么是第一印象呢?简单地说:在社会知觉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即称为“第一印象”,它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饰以及谈吐等方面的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在对人的认识中发生一定的作用,它往往是日后是否继续交往和如何交往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联涛 《天风》2016,(10):15-16
正存感恩的心面对网络信息,用智慧的心去分辨这些信息,最重要的是要用宽容的态度接纳你所『壬的教会。网络极大地改变着传统的资讯获取模式。网上查经、讲道、福音见证等信息,只需动一个指头就可以获取,相比之下,教会讲台的供应却显得十分贫乏,牧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若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脸”与“面子”加以界定,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脸”是一个中国人通过印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良好形象;“面子”是一个中国人在社会交往时依据自我评价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应有的心理地位。据此,其特征可以清楚地表现为:1、他们是中国人独有的心理和行为;2、他们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形成;3、“脸”是通过装束、言辞、表情或动作形成的形象;“面子”是因社会角色的差别而在别人心理上产生的重视程度;4、他们和身份、地位、角色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谈判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被美国《花花公子》杂志赞誉为“全世界最佳谈判能手”的荷伯·柯恩说“世界是一张巨大的谈判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谈判者。”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但无论年龄长幼、地位高低、职业贵贱、性别男女,只要你在这个地球上生活,你就有可能参与谈判。谈判活动遍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具有普遍性;谈判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复杂性;谈判行为伴随着每个成员的人际交往,具有随时性。因此,纵然你博学多才,也难以做到事事都内行;即使你已身经百战,也有可能面临新的情况。在你必须参与谈判,而对所谈内容却不通的情况下,你也不必畏缩不前;你应该向下面这位谈判专家学习。  相似文献   

1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交友行为是以相同的认知为基础的,观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可以从一个侧面判断他的性格、爱好。1.只有一个朋友这种人,一旦付出友情,便是真挚、强烈、由衷的。他对朋友信任、豁达、坦诚。但是对待其他人,他不愿意随便流露内心的情感,趋于保守。与这种人交往,你必须真正地以诚相待,不允许有什么私心杂念,耍什么小聪明,否则一旦被识破,你将永远失去他。成为他的朋友很难,需要掌握好时机,以心攻心。不过,一旦你被他认定为朋友,他是绝对让你信得过的——你的事即他的事,他会竭尽全力在你有困难时帮助你,你的秘密就是…  相似文献   

12.
封建社会限制异性之间 正常的交往,“男女之大 防”、“男女授受不亲”,这些 封建道德要求,今天在一些 人的头脑中仍然起作用,特 别是在婚后和恋爱过程中, 对于异性间的交往,更易引 起种种怀疑、议论和责难。 1986年,我们在天津市927 户城市居民中进行调查。对 于“婚后与异性交往”的看 法,其中认为“应当只限于 工作中的交往”的186人, 占20.1%;认为“可以自由 交往朋友220人,占23.%; 认为“交往应有一定的界 限”的482人,占52%;认 为“绝对不可以”的39人,占  相似文献   

13.
如果问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为什么不会交际呢”?多半会回答“没有口才”,他们以为只要有了流利,幽默的言辞就可以有效地与人交往了,因而不断在言语上下功夫。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位学识渊博,口才极佳的教授,尽管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一大通如何做人的道理,可总是打动不了他那桀骜不驯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丰华 《思维与智慧》2007,(13):41-41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处境如何,是否如意,对于人的心理状态、身体健康和生存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境”是一个有边缘的三维空间,是你工作生活的地方。“境”表面上限制了你的活动,但也可以看成是为你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你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节目。人生在世,有妻子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则必然就会有忧喜哀乐生死离别。这也是一种“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16.
透视人心     
人际交往,为什么有人顺利多,有人障碍多?原因之一便是你是否在”知已”的同时做到了“知彼”。也就是说,是否了解对方的心理特征,是否能够透视人心,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其交往的方式和决定交往的深度,这是制约交往过程的重要因素。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透视人心呢?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心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透视人心的技巧。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7.
现在在高校学生中,流行玩“碟仙”、“笔仙”、“筷仙”等与鬼神有关的游戏。在玩“碟仙”游戏中,三四个人呆在寝室里,拉灭电灯,点上蜡烛,把一个碟子倒扣在画在一张白纸上的八卦图上。在八卦图周围罗列一系列问题,并附上答案。然后一人口中开始念念有词:“碟仙,碟仙我们真诚邀请你,请你显灵吧。”当玩游戏者感觉有些异样时,便开始问一些问题,如:碟仙你若显灵,请在“是”上划√。这时,玩游戏者就会体验到一种神奇的力量支配着自己的手,不由自主的在“是”上划√。玩游戏者还可以问碟仙的性别,自己的前途好坏等问题,在游戏接近尾声时玩者说:“碟仙,辛苦了,请你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当你穿梭在茫茫的人海里,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交往,交往能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你的婚姻、职业和人际关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与人沟通的能力。据调查,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这个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们便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与他人缺少交往,仅仅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关系和人际关系三个层次。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互相认识、相互影响、相互体验而形成的心理关系。这就是说,有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才有彼此的感知与理解,才能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态度,才能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学生来说,最现实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相似文献   

20.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你长得很革命,”那是遥远的老话。很多时候,你的落伍与傻帽,往往就体现在语言上。当你走在街上,向一位姑娘问路时,如果还正儿八经地叫“同志……”她可能不会太热情地帮你的忙;要是换了个词“小姐……”她可能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详细地给你指明方向。●“策划人”’的词意,以前可能是“特务”、“反革命分子”、“搞阴谋诡计者”等。现在一般是指有创意的人、卖点子的人、做广告的人。当今表扬一个人很勤奋,他会将信将疑;说他聪明,他不反对;说他有“创意”,他会高兴地说“过奖”了!●“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