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教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由儒教是否宗教引起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儒教 (儒家学说 ) ① 是不是宗教 ,这是一个至今仍颇有争议的问题 ,但却是一个值得人们去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其意义就在于 :它把儒家学说和宗教联系到了一起 ,由此促使人们去思索、探讨儒家学说与宗教的关系 ;通过这种思索和探讨 ,既可以加深对于儒家学说的理解 ,也可以加深对于宗教的理解。下面通过儒家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的比较 ,从文化反思的角度 ,对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儒家学说之被称为儒教的确切含义我们注意到 ,在古代中国 ,人们早就把儒教 (儒家学说 )和道教、佛教视为同类而并称其…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有关"反思"概念的不同论述,主要分析了康德反思概念的三个不同层面内涵,即反思概念与主体的关联,先验意义上的反思以及反思性的判断力,由此显示出康德反思概念的独特之处:其运思时的由感而思的特性。这一特性,不仅让康德的反思概念与黑格尔的反思概念有了不同的指向,还显示出其对当代西方哲学的意义。这同时也意味着,当反思概念与判断力相关联,与感性的角度相关联,从而通过自身进入主体之时,它也是通过自身走出了主体,进入生活世界之中。由此,反思概念就指向了对自身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5.
6.
所谓“祥瑞”,就是吉祥的征兆。在古代社会里“祥瑞”往往和一些罕见的自然现象(如天降甘露,野蚕结茧等)联系在一起。在上古时期,这主要是因为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有限。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对传统的儒家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把这种自然现象赋予了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所授,如果皇帝英明,治理国家有方,那么上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嘉奖;反之,则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到了东汉,谶纬之学兴盛,这就为“祥瑞”的大量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历史上有好… 相似文献
7.
钟孺乾先生的《绘画迹象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公式:“画=迹+象+X”,其中的“X”指的是画中蕴含的亦或是作者想借画传达的精神,意境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由其中的“X”产生了几点思考:一幅画的“X”的产生是作者有意而为还是无意所致?是作者还是观者(观画者)赋予了一幅画“X”?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否同一幅画可以被不同的人领悟到不同的“X”呢?临摹的画有“X”吗? 相似文献
8.
<正>我一直很关注陈少明教授的作品,例如其分析孟子思想的那篇《仁义之间》,就是我在讲中国哲学史的时候特别喜欢引用、以启发学生讨论的参考材料。后来又读到陈教授的一系列文章:解惑、明耻、问乐、释忧,对道德经验所做的描述精微细致。陈教授近年的一系列文章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如对《兰亭序》作为一件经典世界的传承之物的分析、道器形而上学的提出,等等。陈教授具有明确的哲学方法论自觉,他开创了一种研究范式——对经典世界的观赏。 相似文献
9.
10.
【新浪网】2018年2月15日大年夜.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王坪村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张扣扣持刀将同村邻居王家父子3人杀害,王家二儿子因在单位值班,躲过一劫。当地村民称,受害者王自新与他的3个儿子曾于1996年,因住房宅基地纠纷砸死了张扣扣的母亲并因此服刑,当时张扣扣年仅13岁。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愚昧迷信到处抬头,唯心论和有神论活动频频发生,甚至个别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他们相信唯心论而不信唯物论,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个别专家学者也参与修练法轮功,信奉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他们的这一举动,对一般法轮功的 相似文献
12.
13.
(2012年5月19日)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欢迎大家参加"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辽金元时期的华北佛教,在这里我谈一点由辽金元佛教所引发的感想,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辽、金、元分别是由我国少数民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这期间的北宋和南宋则是 相似文献
14.
周末逛街,妻子突然想起来要剪个头发,刚好在路边看到一家名为多一点的双层理发店,这店名起得挺有意思,里面看上去也挺有格调的。我也正想理发,就走了进去。我发现在每一个座位对面的工作台上,都有一台电脑。理发师走过来让我坐下,然后开启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晚近有关中国内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研究中,回儒一词常被提及,特别是近些年有关文明对话研究的兴起,使得这一词汇似乎成了有关中国内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研究中的流行词汇。那么,什么是回儒? 相似文献
16.
17.
18.
“酒文化”走俏的反思缘诚近几年“酒文化”这个词儿走俏,时常见诸于大众媒体和酒广告中。咱并不反对从文化的视角来发掘酒这种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也不反对人们对消费行为作文化的审视。咱中国的名酒享誉世界,中国的造酒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酒字,史载... 相似文献
19.
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并奠定了秦以后中国文化的"思想范式"。孔子所说中国文化的"因革损益",符合文化发展的辩证法。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既有相因的继承,又有损益的发展。自汉代以后,"三纲五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所"因"的"常道"。本文解构"三纲五常"与"天道"的关系,否认"三纲"是儒家文化的"常道";进而反思五四时期"批孔"的历史局限,明确文化发展的辩证法。儒家文化的"常道"应该是指从先秦儒学到秦以后儒学所一以贯之、始终坚持、恒常不变、具有根本的普遍意义的那些道理、原则、理想或理念。以此为判据,儒家文化的"常道"应该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其凝聚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华精神"。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研究》2016,(6)
动物的本性是趣乐避苦,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二者存在本质差异。好利恶害的人必怀赏畏罚,故人皆有好利恶害、怀赏畏罚的自利性。说人性自利,属于事实陈述,不等于说人性恶。只有当人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自利时,才会出现善恶问题。说人性自利,也不是理论假设,而是事实如此。非但经济人自利,政治人自利,道德人也自利。哪怕最高尚的道德人,也是为了追求自己所看重的利益而行动。所以,无人不自利。很多著名思想家在承认人性自利的同时,也声称人有利他性。但这一意味人性存在分裂症的说法,实属运思不当的误解。实际的情况是:人虽有利他行为,并无利他人性;其他各种人性,也内在地服从于自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