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销:从市场走向心灵张培峰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之一是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从传统的单一生产功能转变为直接面向市场,独立自主经营,这是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课题。企业要走向市场,成功地推销自己的产品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营销战略”成为...  相似文献   

2.
陈鹏 《哲学动态》2002,3(4):26-30
前言 :“清华哲学学派”现代学术的成形至少包括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1 )“学”的自觉。此是对“现代学术”的精神、方法和架构的充分自觉和反省。 2 )现代学人群体和学术作品。此是指已有相当数量的认同并致力于现代学术的学人群体 ,并已产生出一定数量的代表性作品。 3 )支撑现代学术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没有制度基础 ,现代学术很难成为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存在。按照以上标准 ,在 2 0世纪 3 0年代前后 ,中国的现代学术体系已基本成形 ,广义的“清华学派” (清华文科 )可谓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学术群体。不幸的是 ,在随后的数十年 ,本应…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振兴靠经济,经济的振兴靠企业,企业的振兴靠管理。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企业管理的出路在“法制”,这就需要提高全民的重“法”意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重“礼”轻“法”的社会倾向。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树立依“法”管理企业的思想,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现代企业管理走向理性和成熟。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研究和借鉴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儒商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儒商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儒商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形成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文化构成的几大主件,具体分析了儒商企业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认为儒商的“仁爱”“民本”“民生”、爱国爱乡、“自强不息”、“反求诸己”的精神,可以作为现代企业精神的思想来源;儒商的以义取利、诚敬就业、言信货实、和睦谐调、勤俭廉洁的道德,可以转换为现代企业道德的内容;儒商重视理念、行为形象,使视觉形象与之相统一,以及突出道德形象和形象的民族性的方法,可以供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借鉴;儒商以性善论为主的性多元论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以及极具凝聚功能的家族亲情式管理、灵活的经营战略和“顾客满意”的经营方针,是现代企业管理值得挖掘的智慧宝库。  相似文献   

5.
公司制企业民主管理探讨陈继东王冬青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所要体现的中国特色之一,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要求什么样的国家,这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重要议题。资本主义国家以资产阶级社会为根基,它同无产阶级要求的国家存在着本质区别。从现代国家到国家完全消亡的历史演进过程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或“(半资产阶级)国家”、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四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以彻底打碎传统国家机器为首要条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是推动实现人的解放的政治形式。“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在狭义上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的制度形式,在广义上还包括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制度形式。《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现代国家观,对于我们准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方位和制度特征,以及充分发挥现代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所有制上的优势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译者注:传统经商办企操作理念是“一味为股东大把大把赚钱”,但新形势下仅有此理念远远不行,许多公司产品品牌原本不错但其“社会品牌”失去民心,最终导致企业走向衰退;反之,另有许多企业成功的诀窍在于其“社会品牌”叫得响,由此其生意景气节节上升。这全在于现代经商办企业“游戏规则”正在悄然嬗变,老的那套已渐渐适应不了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公司制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经济主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公司制的最大优点和精髓体现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上。具体地说有这样二点:一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这有利于公司网罗一批既懂经营又懂管理的专家来经营公司,克服所有者自己经营企业时精力和能力的不足,提高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实行公司制有利于所谓的“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干预;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突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二是决…  相似文献   

9.
试论道家“无为而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张晓粉本文通过对“无为而治”提出的背景哲学、方法论、社会根源进行挖掘,概括出了它本身应有的几层积极含义,并进而给予现代意义上的阐释,指出它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观念,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功利性、不可复制性、民族性、可塑性等特点。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因此,应该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田峰 《管子学刊》2013,(3):98-103
人类最初的“审稿”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审稿”主要是一种政治活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学术意义。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欧洲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学术期刊应运而生,审稿活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行评议”制度被引入稿件审查中,形成了现代学术期刊审稿制度——同行审稿制度,并且迅速被国际学术期刊界普遍采用。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经历了从具有浓重行政色彩的编辑部内部的“三级审稿制”到包含同行审稿的、开放的“三级审稿制”的变化,目前,这种包含同行审稿的“三级审稿制”已经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所采用。  相似文献   

12.
简讯     
《现代哲学》2003,(4):128-128
2003年9月16—17日,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在广州番禺召开了“新形势下的发展观”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为:一、“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广东发展;二、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发展;三、现代发展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及其现代变革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对传统经济伦理进行根本的变革:(1)变革“重公轻私”的产权伦理;(2)变革“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分配伦理;(3)变革通行于熟人社会的“诚信”道德;(4)变革“家庭主义”。但由于存在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因而“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变革将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传教士最早将西医引入豫北地区。其方式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医疗活动:建立现代化医院,构建医疗卫生网,引进现代护理制度,开展社会化卫生知识宣传等。这些活动促进了近代医学与传统医学话语权在民众中的进退变革,表现为:近代豫北西医群兴起,民众医疗观念改变,“拜医”与“看病”话语变更,对护理职业态度转换,及中医向科学化发展。民众医学话语权的进退,是西医走进民众、实现传播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5.
牛雄鹰  潘铖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2):54-57,53
本文将现代企业组织视为一个有机体,首次提出“组织情商”这一概念;通过对“组织情商”及其要素的系统分析,认为“组织情商”是现代企业赢得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保证;并提出了培养“组织情商”的一些看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世界范围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创新是现代企业活力之源,是竞争能力的一种体现。企业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能够顺应潮流,能够领导潮流,就是当然的赢家。在我国...  相似文献   

17.
李迎生 《学海》2004,58(2):64-69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转型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发展与模式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 ,工业化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这不仅决定了西方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以社会保险为重点和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模式 ,而且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城乡整合的特点。这些具有规律性的经验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改革 ,具有明显的参考价值。而西方各国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不恰当处理 ,以及一味推行“福利国家”模式而在一定意义上牺牲了效率等 ,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记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依据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企业这个商品经济社会的细胞不仅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且是一个由各种子系统所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自1904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在《企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行为”、“企业活力”和“企业动机”等概念后,人们常常从企业的社会性出发将企业人格化来加以研究,进而提出了“企业素质”、“企业精神”和“企业伦理道德”等研究课题。到1974年11月,美国召开了第一届企业伦理学研讨会,企业伦理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被正式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及其科学涵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哲学,它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自身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在西方,它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中经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的“管理科学”阶段,如今已进入它的第四阶段,即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阶段。可以说,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是企业管理发展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划时代变革。它标志着企业管理已由传统的模式向现代的模式转变与过渡。其中心点在于,企业管理要重视人,强调人,把人真正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建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因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求的企业制度,把这两者辩证地相结合,就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