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学森先生曾指出,在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里有一门是社会思维学。社会思维学要研究社会的集体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对于一个人的思维作用。反过来说,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它对于社会的集体也有作用,也有贡献。因此,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和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参见《关于思维科学》第132页)我们认为,个体与群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认知范式创造性心理学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运演与转化上,排斥价值性研究。而人本范式创造性心理学将研究重心放在个体的人性建设上,从根本上实现了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整体性转型。本文对人本范式创造性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主要观点、方法论思想、影响及局限作了简明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创造思维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力的核心,是智能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研究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心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对创造性活动研究的深入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开展对创造  相似文献   

4.
智力超常与常态学生技术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中—德技术创造跨文化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对134名智力超常和常态学生作了集体测验,着重考察了超常与常态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性(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和精细性,及心理折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反应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01,24(5):629-630
1 问题的提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发出的 ,有助于别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九十年代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对它的研究已从单一取向转向了多元取向。在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方面 :Newcomb ,Bukowski&Pat tee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受性具有一致性的联系。Boivin ,Dodge&Coin研究得出亲社会行为和同伴的地位在相互作用多的群体中的关系是显著的 ,在相互作用少的群体中没有显著性。DamelHart在 1997年也发现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同伴关系相关。国…  相似文献   

6.
思维心理学及其核心成分——创造心理学,是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主要部分,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苏联心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思维与创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以Я·А·波诺马廖夫,М·Г·雅罗舍夫斯基等人为首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研究集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许多富于独创性理论。著名心理学者П·Я·加里培林、А·Н·索科洛夫、Л·Л·古洛娃、Ю·Н·库留特金、Т·В·库德里亚夫采夫、Н·В·克洛基乌斯、М. М穆卡诺夫、А·С·巴依拉莫夫、В·А·莫里亚科、Д·Б·波戈雅夫连斯卡娅、Д·Н·扎瓦利什娜、Г·С苏霍布斯卡娅、А·Ф·埃萨乌洛夫、И·С·雅基卡曼斯娅等人,在思维与创造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卓越的工作。在这一领域,一大批有才干的青年研究者正在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几十种创造技法的思维机制,从哲学思维、信息论、思维的策略、以及相关的创造性人格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这些方法技法从事创造活动,同时也有助于从心理学理论高度上深入研究各种创造技法,从而丰富创造心理学的知识宝库。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个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社会调节;集体心理与社会心理风尚问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社会心理状况;俄国及苏联社会心理学史;外国社会心理学现状等等.  相似文献   

9.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建国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创造性的研究,奠定了苏联心理学后来发展的基础。他所提出的许多心理学思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苏联心理学今天的面貌,因此他“在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苏联心理学六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是受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启发与指导而取得的。例如对人的心理的历史观、活动观、内化观、系统观以及今天在我们教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到三十年代末期,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观点分析、批判俄国教育心理学遗产,确定重建教育心理学的道路。维果茨基于192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十月革命后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苏联教育心理学教材的里程碑。后来又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00年)和《思维与语言》(1934年)。维果茨基对苏联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现成篇章移入教育心理学,强调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他明确提出要重新审查教育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1.
苏联心理学界大致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才开始从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学者们首先研究的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对象、范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联系问题。 1973年在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第四期上,刊登了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鲁巴兴的文章,题目是“技术进步与管理心理学问题”。该文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管理活动的一般特征;2、自动控制系统条件下管理活动的特征;3、管理的社会心理问题;4、管理的教育心理问题。文章的重点在第二个问题。该文一开始列举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科学是需要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脑科学、人类学、自然辩证法、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进行协同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四化”建设服务有着重要意义。这里仅从心理学和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角度,谈谈关于创造性思维问题的一些思考,以就教于各方面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燕维才  陆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26-28
军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研究军人个体和军人集体在军事工作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揭示军人集体的管理、军人技能的形成、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人与武器的适应、军官素质的培养。军队士气的诱发和心理战等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部队实施有效的训练和指挥。随着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军事心理学也很快演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而且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和运用。其中发展较快的是美国和苏联。美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抽调大批心理学家成立了17个战争问题研究会、专门研究战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一个开放的、科学发展的美术教育观念是艺术类高校发展中持续关注的问题。美术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术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语言、想象、情感、意志入手,探讨美术创作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探索个体身心与美术创作之间的互动,研究社会文化、人类集体情感精神与美术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它将含混不清的创作过程清晰化、结构化、阶段化,为培养美术工作者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从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来考虑,美术心理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阴影的概念及其在个体、文化、集体和原型层面上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明确了阴影的性质及其表现方式;指出了心理分析过程中发现、面对、接纳和转化阴影的方法。通过对阴影的接纳和转化,个体将体验到更多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成为更"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6.
苏联儿童心理学家M、B、加麦佐等人集体编著的《年龄心理与教育心理学》一书,最近已由齐齐哈尔师范学院部分教授、讲师翻译完毕。该书是一九八四年由苏联莫斯科《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作为师范院校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本书反映了苏联年龄心理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13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信息素养:高、低)×2(批判性思维倾向:强、弱)×2(信息量:高、低)×2(批判情境:有、无)四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个体变量看,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信息素养预测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起调节作用;(2)从材料变量看,信息量高且含批判情境的材料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促进作用;(3)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在灵活性和独创性上存在交互作用。高信息素养或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被试在含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独创性表现更好;低信息素养或弱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学生在无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表现更好,在两种批判情境下独创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两方面探讨酸味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1探讨味觉偏好标签对创造性人格判断的影响。研究2和研究3探讨个体自身的酸味偏好程度及饮用酸味饮品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发现:(1)被贴上酸味偏好标签的人被认为冒险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更高;(2)酸味偏好程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冒险倾向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结果表明酸味与创造力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心理科学》2004,27(6):1467-1469
政治心理学是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本文论述了国外政治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阐明了目前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对政治个体、政治群体、国际政治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政治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论化和系统化;重视政治心理学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关注国际政治中的心理问题;研究方法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20.
《思维心理学》(苏联心理科学博士、教授O. K. 季霍米罗夫著,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经赵壁如同志推荐,已正式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丛书。本书系苏联部颁高等学校心理学教科书。全书共分十章,从思维心理学角度研究思维与心理反映、活动、交往、个性自我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它既对苏联心理学家的研究做了总结概括,对西方的心理科学发展经验也进行了批判地汲取,并且把著者本人及其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读者对象广泛,除心理学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外,还育哲学家、教育家、生理学家、语言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及精神病学家。本书已由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张世臣同志组织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