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族萨满教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然而,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蒙古族宗教信仰日趋多元化,近代以来在东蒙地区仍有遗存的萨满教形态也出现诸多变异。当代科尔沁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集中体现了蒙古族萨满教观念,实现了萨满传承;其所呈现的与喇嘛教融合、仪式简化等方面的变化,则反映出蒙古族萨满教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萨满出神术及其生理、心理机制问题,是近百年来萨满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被研究者视为萨满学研究的制高点,受到世界各国多学科学者的关注.为表述萨满在异常状态下的生理、心理现象,学者们提出了诸多萨满教术语,并因此展开了持久的学术讨论,对这些术语的解释甚至成为萨满教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反映了萨满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萨满领神仪式与青春期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期,许多西方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看作是个体发展上的危险期,呈现一种常性危机。因文化传统、信仰观念的不同,不同的社会解决青春期危机的途径也各异。本文通过对萨满病发生年龄和萨满领神年龄的考察,阐明在萨满教世界中,萨满病是青春期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萨满领神仪式是缓解和解除这种危机的一种方式,从而体现了萨满教在解除危机方面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苏尼是四川凉山彝族社会类似于萨满的仪式专家,从萨满教视角研究包含彝族苏尼在内的中国南方民族萨满宗教民俗正在成为学术界思考的新取向。苏尼在产生方式、宗教体验、与神沟通方式及宇宙观与神灵体系方面展现出萨满特征。苏尼萨满特征的个案探究,为从中国南方民族萨满教视角与国际萨满学理论对话、构思完整的中国萨满学研究体系提供了南方民族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萨满教的各类巫术活动中炼火术使用较多。在各民族的萨满仪式中往往有某种形式的制火巫术,以此来显示萨满本领的高低。有训练的萨满是不怕火的,他(或她)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在火堆中跳神不被烧伤,吞掉火炭不被烫伤。炼火术虽然是各民族萨满教仪式中所共有的具有普遍性的巫术活动,但其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分处于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和中国呼伦贝尔地区的布里亚特人,其萨满教复兴的模式有所不同。布里亚特共和国内的萨满教及其文化的复兴以新萨满教为主,当地社会中的萨满多以结构化、职业化和担当社会责任的方式复兴其萨满教。然而,中国呼伦贝尔地区布里亚特人萨满教的复兴则仍以传统萨满教为主,当地萨满通过潜移默化、改头换面的形式复兴着该地域的萨满教。因模式不同,萨满在这两种不同的复兴模式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广义视角下探讨互联网时代的萨满文化,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萨满信仰和出马仙信仰。首先通过对互联网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包括相关网页、网络论坛、淘宝店铺中的萨满教传播及发展情况,分析互联网萨满教的现状。其次基于网络信息和数据,反思传统萨满教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萨满教是蒙古族原生性宗教信仰,通常称为博教(b??gin?a?in)~((1))或博信仰(b??mürgül)。20世纪80年代起,蒙古国萨满教呈现出了复兴态势。这一现象推动了跨居中蒙两国境内的蒙古族群体间、基于萨满师徒关系的宗教文化互动交融进程。基于在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科尔沁等地区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田野调查资料,本文试图全面介绍社会转型背景下中蒙跨境萨满教的发展现状,探讨两国蒙古族群体中萨满教文化相互关联和影响的途径,进而比较、阐明两国三地萨满教信仰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一词所引起的大部分想象都来源于灵魂体验的范围。从令人困惑的异国情调到亲密无间,这些想象在这一范围内无处不在。萨满有时被描写成与敌对的大自然进行孤军奋战的感人至深的英雄,有时又成为神秘主义者的早期原型,甚或成为当代社会中精神病医生的早期原型。这些想象虽然并非完全靠不住,但却错误地把萨满教现象归结为萨满的个性使然,错误地把萨满的行为局限于其个人心理现象。这种局限性几乎没有反映出萨满教社会的真实情况。在以萨满教为中心的观点中,有一点被忽视了:即萨满  相似文献   

10.
论复合形态的萨满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地萨满教演变史的纵向研究,提出了世界各民族的萨满教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形态正在走向习合、衰落的历史轨道的观点。文中认为,纵观世界各地、各民族萨满教之历史发展都有一段习合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考察萨满巫俗时必须弄清楚保持原貌的纯萨满巫俗和经过习合化的复合形态的萨满巫俗。  相似文献   

11.
萨满教是达斡尔族固有的宗教信仰,时至今日萨满在达斡尔族社会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从它的发展演变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古代全盛时期、近代衰落时期和现代文化重构时期。萨满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短时间内还不能彻底消除其影响,这是萨满教能够继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萨满教是历史上以东北亚通古斯人为核心的原始信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北亚、北欧、北美诸多民族的自发宗教,除此之外,其它原始信仰均不宜称作萨满教。在东北亚我国境内,萨满教伴随着满族的成长与变迁所形成的萨满文化最为完整、最为典型;要研究萨满教,必须首先熟谙以我国满族为代表的东北亚通古斯人的萨满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3.
中亚各种萨满教形式的相对同质性归因于某种共同的传统基础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不过,人们可以在其中看出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与这个地区的两个种族群体相对应,一个属于伊朗语系,另一个属于土耳其语系。另一方面,全面的伊斯兰教化不可能掩盖这些民族的思想和伊斯兰教习俗中以及他们的非正式祭祀范围内的萨满教成分。此外,许多作者认为,在伊斯兰教内部发展起来的某些习俗——例如苏非派教义和穿异性服装癖——与萨满教有着某些共同点。用来代表萨满的那些最常见的名称是一些外来的名词,这些名词排斥了原来的土耳其名词kam。在当代中亚细亚,萨满的共同职能是鉴别各种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举行为病人治病的仪式,占卜,寻找失踪的人、被盗  相似文献   

14.
萨满降神附体后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人格发生变化.萨满由原来的人神中介之身份,变成了某位神灵的化身.这种人格变化使萨满实现了神化.在萨满教世界中,无论是氏族大事,还是家庭和个人事务,都要听从神灵的旨意,以神意为最高意志.  相似文献   

15.
满族萨满教艺术是萨满教信仰观念的外化形态和表现形式。满族萨满教艺术作为人类进程中的一种思想文化表现,不仅反映着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反映着早期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是我们探索满族先民及后代审美心理的线索之一。在提倡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的丰厚资源的今天,如何确保萨满教艺术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章运用文化产业理论论证萨满教艺术文化被产业化的意义,进而论证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仪式是信仰活动的灵魂,只有通过萨满仪式才能够展现出萨满信仰的活力和传承,进而从中窥探萨满信仰中古老的带有某种功能意味的原始艺术表现形式。蒙古族萨满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形式,不仅是早期蒙古民族精神世界的传承,也是通过象征来展示草原民族审美情感的观念上和视觉上的集中体现。蒙古族是典型的草原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的自然天性使自身在脆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蒙古地区萨满教的由来过程、蒙古族人对萨满教的认知、萨满教的法器法物,以及萨满与蒙古人称"孛额"(Buge)的圣者代言人和蒙古人崇拜"长生天"(Mengke tengri蒙克腾格里)的关系等问题。从古至今,蒙古草原传承着历史悠久又较有代表性的克旗祭敖包仪轨这一文化遗产,本文着力探讨了萨满教与后来传入的佛教对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以田野调查研究的成果展现给大家。同时借助蒙藏文献对蒙古敖包文化的内涵、种类以及如何建造敖包、祭祀敖包的礼仪等进行梳理分析,从中也可以领略世代相传的蒙古草原文化,这种文化为草原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安居乐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认为是萨满文化与佛教文化互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2月本书通过探析达斡尔族萨满教具体形态和内容,来把握历史上萨满教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萨满与社会群体关系的展示与分析,剖析萨满教与达斡尔族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关联,还原与重构萨满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针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在文化变迁、文化冲突中出现的问题,探寻民族地区各种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韩国公共场合的国家支持的萨满祭祀活动为参照点,分析了以国家文化财的名义举行的萨满文化仪式与韩国民间的传统萨满存在状况,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提出萨满文化在传统习惯上、文化价值观上以及当下的文化动力上的一些矛盾现象,进而对萨满文化在当下的价值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达斡尔族萨满文化出现了复苏的势头,10余年间呼伦贝尔地区的著名大萨满举行了大量内容丰富的仪式活动。达斡尔族萨满仪式既有巫术特征,又不同于原始巫术,在新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它利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发挥宗教文化的伦理教化功能;它以萨满神灵的名义对人们提出警示、劝告和期望,给人以心灵的安抚和精神的慰藉;尤其强调要促进民族团结,努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