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如果有人让我举出一木对战后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影响最大的书来,我会毫不迟疑地提名斯大林的《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战后日本的唯物主义哲学,无論在研究活动方面或者普及活动方面,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这可以想到种种的理由。首先是这样的客观理由:这本书是本小册子,在战后印刷出版条件非常不好的社会状况下,最便于普及。实际上,无論工人們的讲习会或者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史研究中,宗教和政治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幕末至明治日本社会转型期政教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指出:江户封建统治集团通过国家法度,使佛寺成为控制民众信仰取向的一个环节;明治时期,佛教与政权的结合让位于神道同天皇王权的结合。国家神道是日本近代史上典型的政教合一体制,或为近代天皇制国家权力的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政教关系的概念 在具体探讨政教关系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关系的概念。从根源上说,政教关系问 题的产生和 政教关系学 说的确立都 主要发生在 西方。随着 基督教传入 中国,有关概 念和学说也 被引入。在 西方语言中,  相似文献   

6.
当历史的长河奔流到20世纪中叶的时候,发生了—件令全人类瞩目的大事,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苦难的洗礼之后敲响了复兴的钟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几十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新的一页上,人类社会的宗教史、聊及政教关系史也开始续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践 《宗教学研究》2007,1(2):132-144
在政教关系研究领域中,笼统地使用政治、宗教的概念,用“政教分离”或“政教合一”两种模式解释世界上一切政教关系现象,结果造成很多的误解。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对政教关系进行分层次的类型化研究。本文将政治体系分成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三个层次,并将宗教作用于政治的不同层次而形成的政教关系分成政教一体、政教依赖、政教主从和政教分立四种类型。进而对每一种类型的政教关系的互动方式进行分析,对古今中外政教关系的特征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各种宗教在不同政治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我想强调的一个论点是:关于中国政教关系问题的研究,一定要切合宗教关系的中国国情。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需要处理好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信仰宗教,需要处理好信教者与不信教者的关系;中国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诸  相似文献   

9.
论以色列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色列的政治体制为西方式的议会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的现代议会民主制。议会是以色列的立法机构,在希伯来语中称为“克奈塞特”.意为“集会”,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犹太代表机构“大克奈塞特”。议会实行一院制,设有120个席位,议席采用单一比例代表制进行选举,每4年选举一次,议员通过选举产生。由于政府内阁只有得到议会的信任才能行使职权,所以它必须得到议会中至少61  相似文献   

10.
在伊斯兰世界,沙特阿拉伯是唯一以瓦哈比主义(萨拉菲主义)构建国家统治合法性的国家。以严守经训、仿效先贤、劝善戒恶为核心内容的瓦哈比派教义与什叶派教义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对立。沙特将瓦哈比派教义奉为国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决定了其国内什叶派在政治社会生活中一向处于不利地位。与瓦哈比派乌莱玛不同,沙特统治者对待什叶派的态度更多地建立在理性和实用主义的基础之上。在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冲击下,经过瓦哈比派乌莱玛的重新诠释,教义分歧转变为宗教与政治杂糅的教派主义话语。伴随沙特政府对宗教领域掌控力的增强以及沙特国家实力的上升,教派主义成为了沙特对内维护王权,对外追求地区大国地位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话语工具。本文从宗教与政治关系切入,通过分析沙特王室与官方乌莱玛、逊尼派民间宗教力量,以及国内外什叶派宗教政治力量的互动关系,对教派主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的宗教政策在苏联解体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列宁之后的前苏联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断章取义的曲解,是造成前苏联宗教政策内在缺陷的理论根源。分析和反思前苏联的宗教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时代政教关系是在世俗化背景下展开并逐渐趋向复杂化。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政教关系相比,宗教的文化功能越来越得到各界肯定,但是宗教的功能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新时代由于国家的宗教政策得到调整,宗教发生了更具有时代性的转变,本文主要选取了宗教的政治化、法治化、在地化、制度化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时代的政教关系特征,以此总结宗教的变化趋势。以上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宗教实践和发展过程,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宗教范畴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在基督教会发展的两千年历史中,尽管政教关系错综复杂,但几乎优秀的基督教神学家都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中,无论是在教义理论、在教会实践还是在信仰生活中,因为政治其实就是集体生活的事务。神学家可以不是政治家,但不能逃避政治。马丁·路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基督新教的鼻祖,宗教改革家,基督教神学家;虽然路德不热衷政治,也不是一个政治家,但基于他在当时的特殊地位,他无论如何都无  相似文献   

14.
后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提出了"回到马克思"、"走进"或"走近"马克思,这无疑是必要且卓有成效的。但是,随着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深入,在相当程度上又出现了"书斋化"与"学院化"的倾向(近几次的马克思哲学论坛都探讨了这个问题)。而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学者们则更多地把精力投放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学、及至对美英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但对我们的近邻——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却较少关注。实际  相似文献   

15.
谈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贯彻宗教政策的关系白非,李满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和向往科学与文明,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封建迷信死灰复燃,伪科学、反科学现象在社会上泛滥,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政府实行开明、理性、实用的宗教政策,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有关政教关系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但在其五千多年发展史上,中原地区几乎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严重的宗教迫害次数不多、时间也不长。这不能不说得力于中国古代政府实行开明、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独立过程中得到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大力支持之后,出于整合社会精神空间、塑造新的意识形态的需要,俄罗斯世俗政权与俄罗斯东正教会建立起较密切的关系,并给予其国内宗教组织活动的优先权。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后,更是明显地偏向俄罗斯东正教会,并从多方面给予教会以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充实、巩固了俄罗斯东正教会所获得的特殊地位与社会影响。俄罗斯东正教会也依靠自己所拥有的宗教信仰与信众力量,配合、支持世俗政权,特别是普京政府的内外政策、立场、主张并借助国家力量推动教会动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中国君主专制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专制统治扼杀了社会的发展生机。在宗教管理方面,明清时期的教训就是过度管理导致了正统宗教在思想和组织上的退化。当正统宗教不能满足人民的宗教需求时,就会出现民间宗教大发展的局面。而专制政府的强力打击政策,则又把民间宗教推到了反政府的立场上,成为农民起义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专制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9.
各国政教关系和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教关系的理解有不同层次,广义上的政教 关系应包含三对关系:意识形态层次上的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权力主体层次上的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事务层次上的宗教社会团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而狭义上的政教关系主要指宗教团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多地属于实践层次上的关系,但在立论上则要同深层次的关系即教会与国家关系相关联。对 一、影响政教关系的主要因素在具体的实践中,政教关系体现为政府同宗教团体之间的关系。宗教立法作为政教关系的确定形式曾为而且仍为世界上一些国家所采用。法律确认使双方关系的模…  相似文献   

20.
马丁·路德通常被视为政治保守的象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上备受争议。实际上路德针对中世纪晚期的政教乱象有着清晰的思考,并在实践中重建了宗教改革时代的政教关系。路德的国家观深深扎根于基督教的传统之内,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以两个王国与两种治理理论为基础,在政教关系上做出了对国家更有利的权力划分。路德认为世俗政府应该维护基督教信仰,教会应该专注于属灵事务,同时反对宗教战争,由此进一步划清了属世治理与属灵治理的界限,有利于近代国家世俗化的发展,奠定了近代政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