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重构“西夏汉传佛教系统”,认为西夏佛教基础是辽代“圆教”信仰.此信仰基础来自于晚唐华严思想,可见西夏汉传佛教以“华严信仰”为主.西夏有两个佛教传统,即是“官方”佛教与“民间”佛教.前者最早传入西夏,思想基础为汉传佛教;藏传传统传入时代较晚,最初流传在民间.在西夏“判教”体系中,语言标准需要由“官方/民间”的标准加以补充.“官方/民间”佛教成为西夏佛教之“大传统”.  相似文献   

2.
华严学者澄观和宗密在注释《华严法界观门》时,对能否用天台空假中三观会释真空观产生很大的分歧,澄观有意用天台三观和会华严真空观,而宗密反对用天台三观和会真空观。通过对天台不同教法层次下的空观来检校其与华严真空观的同异,会发现天台圆教通相三观之空观与华严真空观具有等同的内涵,从而证明真空观具有三谛三观的圆融意义,并且潜在地含具清净妙有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华严学与华严宗的思想史上,教外华严学者李通玄首次在华严哲学的范畴内使用了"一真法界"的概念。"一真法界"的概念在汉传论典中本出自唯识学,李通玄在注解《华严经》的过程中,逐步赋予其华严哲学的内涵。而"一真法界"思想在澄观等人的进一步充实与完善下,成为了华严宗的核心思想之一,最终与心真如相结合,由宗密发展成为"一心四法界"说。李通玄的"一真法界"思想,成为法藏之后华严哲学的又一个基础性理论,此思想与"理事无碍"的缘起观紧密相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夏的佛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金波 《法音》2005,(8):34-41
在宋代,中国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1038—1227),因其位于宋朝的西部,史称西夏。西夏前后共历十个皇帝,享国190年。前期与北宋、辽对峙,后期与南宋、金鼎足,邻近还有回鹘、吐蕃政权,使各王朝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西夏首都兴庆府(后改名中兴府,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主体民族是党项羌。西夏是一个多种宗教流行的国度。党项人奉行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巫术流行。西夏建国前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佛教遂成为西夏最主要的宗教,同时也有道教流传,形成以佛教为主,佛教与道教、原始宗教并存的局面。西夏文“…  相似文献   

5.
李通玄对日本华严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日本镰仓时代华严思想家明惠的思想中。在《解脱门义》中,明惠基于李通玄的三圣圆融观、佛光观等,对华严宗的理论和实践做了重新阐释。明惠在继承李通玄思想的同时,结合日本佛教的特色,对李通玄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吸收了弥勒上生信仰和密教信仰的要素。明惠的华严思想最重要的特色是建立佛光观等观想的仪轨,将在中国展开的义理华严改造为仪轨华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五相智识颂》序、跋等内容的讨论,考证其与日本收藏的宋代《华严入法界品善财参问变相经》拓本为同一经典,前者为后者除图像、经文之外的文字部分,并推断它们的作者"忠上人"可能为江西靖安县延庆寺僧人"延庆子忠",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与谭兴嗣、张商英、苏辙、佛印等人交往颇多。这部华严著作至南宋时被禅林高僧真歇清了推崇,并流传至日本。在南宋前期完成的《华严纶贯》中,作者复庵和尚频繁引用忠上人颂语,以现存明代原本《华严纶贯》为参考,可订正现存《五相智识颂》中的部分笔误。  相似文献   

7.
中藏S21·002号西夏文佛经残卷,刻本卷轴装,原未定题,经考证其内容应该属于《华严忏仪》卷十三。该西夏文残卷与现存的汉文《华严忏仪》并不能完全勘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华严忏仪》的创作和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8.
宗密的三教观──以《原人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密的三教观──以《原人论》为中心[日]镰田茂雄一、序言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⑥(780-841)是《圆觉经》的发现者,著有很多《圆觉经》注释,并且是撰述《大乘起信论注疏》、《盂兰盆经疏》、《注华严法界观门》等多种著作的学僧。在这①《答陆原静书》、《王文...  相似文献   

9.
华严学中自初祖法顺以下,即有唯心传统,迨至澄观,乃先以一心摄四法界,总该万有,复以一心释一真法界,遂使一真法界思想从境界论转为心性论及工夫论,宗密更继承推进了此一思想,并将一真法界概念更加禅化。此后《宗镜录》中出现了一真法界与天台十法界的融合。宋代以降,一真法界概念在四个领域中出现较多:华严自宗之理论建设;《金刚经》注解;净土宗著作;《楞严经》注解。一真法界概念走出华严学,其一乘别教特色亦随之渐褪。  相似文献   

10.
(二)华严宗的法界三观 华严宗法藏、澄观等人也表现出对观法的重视,撰写了一系列有关观法的著作。从现存著作看,所论述的观法主要是法界三观、妄尽还源观、唯识观。普贤观、三圣圆融观、五蕴观、十二因缘观等,分别对宇宙、人生和佛菩萨提出了相应的观法。从各种观法的内容、关  相似文献   

11.
佑国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五台山地区现存壁画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山西现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中的上乘之作。壁画保存完整,画面庞大,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是以北宋佛国禅师惟白赞偈、孤云居士金俊明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为粉本绘制,是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的宝贵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华严信仰在五台山的盛行提供了可考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2.
因果学说是佛教的核心理论,华严宗的因果说则别具特色。本文在简要梳理佛教思想史上的各种因果学说的基础上,指出了华严宗因果学说的思想史背景和所面对的义理问题。与一般常见的华严因地果地说的研究不同,本文指出华严因果说的核心在于"六义说",并剖析了"六义"的内涵与意义。法藏等人运用"六义说"对此前的各种因果理论进行扬弃,奠定了华严学法界缘起、重重无尽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剖析"六义"是解读华严义学的一把钥匙。此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华严学与唯识学因果学说的异同,间接回应了近代《起信论》论争中涉及因果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方立天本文据中国僧人编集的《经律异相》、《法苑珠林》、《法界安立图》等著作中的有关资料,论述了中国佛教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着重论述了宇宙空间图式论和宇宙时间观两大问题,总结了中国佛教宇宙结构论的信仰特征和思维特色。作者方立天,中国...  相似文献   

14.
辽代五台山文殊信仰,始于辽景宗时期,辽圣宗时期开始兴盛。从景宗之后的皇室子女取名小字“文殊奴”“观音奴”“药师奴”等来看,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来源于唐代的佛教转轮王信仰,其发展高潮是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位于今河北省蔚县的小五台山,是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圣地——东五台山。山中有“金河十寺”及其它寺院。辽代最高统治者常赴东五台山送供、进香、巡礼,东五台山成为辽代华严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华严学是当代佛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国内学术界对此尚未予以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系统阐述了华严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重点说明了其价值和意义,指出中国是华严学的故乡,华严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都有重要影响,华严学研究应视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华严学是中印两大文明交汇的产物,围绕着华严信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典籍和思想,华严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充分体现了古代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路径。推动华严学研究对于古典学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有重要意义。华严信仰在我国藏地也有一定影响,推动华严研究对发掘藏传佛教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宗派华严宗思想在唐代就由新罗入华求法僧义湘、胜诠等人传到朝鲜半岛。伴随着《华严经探玄记》和《华严一乘教分记》等著作的传入,华严宗三祖、实际开创者法藏的思想也传入了新罗,并经义湘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他的著作和思想在新罗传播开来,尤其是他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华严宗的核心概念——法界。从义湘三传弟子之后的华严宗僧人所遗留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发现,法藏对"法界"总、别、同、异、成、坏等六相、"尽与不尽"问题的讨论被较多引用。而法藏有关"法界"的定义、法藏的五法界说与元晓四法界说的同异等则受到新罗皇龙寺僧人表员的重视。这可能也反映了新罗不同的华严宗僧人当时所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7.
俄藏黑水城文献TK75内含四种经文及一份"六十花甲"口诀,是一部以藏传佛教文殊信仰为主体内容的经文汇编。文献第二部分是德格版《藏文大藏经》中《至尊圣者文殊师利增上智略陀罗尼》的汉译,其中还抄录了北宋法贤译师翻译的《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里的偈文,与第一部分"成就法"及第三部分"供养法"构成了完整的文殊菩萨修行仪轨。TK75不但证明了文殊信仰特别是"六字文殊"的传播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更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西夏文殊信仰所具有的"汉、藏并传"、"形式多样"、"即世而离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华严禅在佛学和理学之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严禅是佛学和理学之间的中介。理学家了解的禅,很大程度上是华 严禅,即融合着教门思想,特别是华严宗思想的禅,他们可能通过华严禅,而进一步接 触和选择吸收更广泛的佛学理论。本文阐述了宋明时代华严禅的流行、理学家和华 严禅的交涉,并以宗密为例,具体探讨华严禅对于理学的影响,以对佛学和理学的关 系作更为量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宗教史、文献学等方面讨论西夏时期的“汉藏圆融”佛教。作者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汉藏佛教”概念,并为之进行讨论。本文集中在“狭义”的汉藏佛教,并为之采纳不同西夏佛教文本中的材料佐证。作者认为汉传和藏传在西夏时期有比较广泛交流,无论在西夏文佛教词汇或文本义理内容皆可见其痕迹。从思想架构角度观之,汉藏圆融的基础为汉传华严思想,主要是澄观和宗密的思想典范,即是所谓“性起/缘起”的架构。藏传佛教密法属于“缘起”范围。  相似文献   

20.
宋僧三书考     
本文对宋僧正受<楞严经合论>十卷、本嵩<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二卷、子璿<首楞严义疏注经>二十卷三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辨,对于成书时间、版本源流作了尽可能的考证,并对<佛藏子目引得>等书著录中的讹误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