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终关怀是当代社会新兴的医疗模式和福利模式。佛教以人生为核心命题,以解脱生死为终极归宿,在个体生命关怀方面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这些理论与实践在认知死亡过程、实施临终关怀的目标、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以及重视家属的抚慰工作等方面与临终关怀理论相通,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临终关怀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启示主要表现为:对死亡生理过程的把握、宗教师介入对临终者生命尊严的维护与提升生命境界的效用,对临终者的角色定位,对临终者死亡恐惧的化解,"觉性照顾"对死亡的超越等几方面。完成佛教临终关怀的现代价值转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模式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波 《佛教文化》2009,(2):101-103
临终关怀是在当代人文关怀思潮影响下于西方率先兴起的新事物,是一种以对西方现代医疗体系的反思为理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医疗模式。临终关怀以全球癌症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和世界人口呈老龄化趋势为直接刺激因素而产生,现在这项事业在世界各国正如火如茶地展开,造福了无数家庭和个人。临终关怀自产生至今不到半个世纪,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在各方面都有待于完善和成熟。实际上,临终关怀的思想可以上溯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佛教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和现代临终关怀相媲美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临终关怀起源和发展于西方社会,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生死智慧为现代临终关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基督教用生死智慧诠释和实践现代临终关怀.用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来审视现代临终关怀,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内涵,更好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富有层次性和体系化的社会应对机制,区别于传统布施观。在个体层面上,它关注现代城市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以临终关怀为典型,形成了对佛教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有效推动;在社会层面,它以淡化宗教色彩、争取社会认可和形成社团制度三条路径,有效地将传统慈善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在此基础上,现代佛教社会福利还倡导"深层生态"理念,并可以此为顶层设计,构建体系化的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从而与现代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在引导和护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加拿大颁布的临终关怀相关政策和指南的研究,探索加拿大临终关怀模式的特点和优势。阐释了加拿大临终关怀的界定和发展,并从发布、主要内容、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临终关怀实践模式指南。认为加拿大临终关怀发展成熟,呈现出国家支持、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服务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特点,其实践模式指南的颁布对世界临终关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期望加拿大临终关怀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信仰的主流,因其专注彼岸之往生,故曾被讥为“专属送死之教”,然而正是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净土宗在临终关怀和终极关怀上的殊胜。这里主要是从心灵抚慰角度来阐释净土宗于临终关怀方面的价值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海波 《中国宗教》2012,(3):60-62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中国民众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和新兴的社会福利事业,临终关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国民健康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宗教也拥有丰富的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本文以基督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线,对于生死问题,其主要思想可依次概括为:关注今世,死而不朽;生死统一,死而不亡;生死轮回,死而不灭。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生命哲学尊重死亡的自然法则,但是重生讳死,极重生的延续。在临终关怀发展势头空前的趋势下,对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取长补短,从临终关怀的接受者的心理进行考察,有利于为临终关怀本土化所面临的融合困境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回族地区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和提高临终关怀工作的质量,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五年的实践体会,分析了宁夏主要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宁夏疾病死因顺位变化原因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宁夏临终关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即热心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少、临终关怀机构缺乏、社会重视度低、心理治疗严重不足、社会义工资源短缺、医院与外界对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的关怀少和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治疗的期望值高。总结了在宁夏开展临终关怀实践的六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的西方文化基础及儒释道文化为脉络,探讨临终反向关怀本土化的文化载体。研究显示,基督教描绘的天堂、儒家追求的流芳百世、佛教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家追求的修成仙道的人生终极目标的思想,从行为、言语、情绪、精神等方面为临终反向关怀提供了具体的思想及行动指导,临终反向关怀具备西方及本土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肿瘤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西方不同,援引自西方基督教的临终关怀理念与实践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经验,针对当前的问题,从死亡教育的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临终关怀机构的发展与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的本土化、体系化、制度化与社会化,希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宗教心理学有助于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但应通过把握宗教共同精神而非具体程序,将天堂和神两大要素剥离后,在合理范围有条件地使用。东西方主流宗教心理特点不同,西方主流宗教不适合我国国情。本土儒教和道教不能有效满足临终关怀应用前提,而大小乘佛教创造性结合后的心理模式或更适合在临终关怀中使用,更适应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3.
宗教心理学有助于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但应通过把握宗教共同精神而非具体程序,将天堂和神两大要素剥离后,在合理范围有条件地使用.东西方主流宗教心理特点不同,西方主流宗教不适合我国国情.本土儒教和道教不能有效满足临终关怀应用前提,而大小乘佛教创造性结合后的心理模式或更适合在临终关怀中使用,更适应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临终关怀"的历史与严峻现实临终关怀,也称为"安息疗护""终末护理""安宁缓和医疗"等。在当代,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英国护士桑德斯1967年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提倡对重病垂危濒死者给以"善终照顾"或"临终关怀"(Hospice),对其作为"全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心灵各个层面的需要给予关怀照顾、心理辅导,帮助其解除痛苦和恐惧,俾能平安、尊严地迎接死亡。由此"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起源于欧洲的临终关怀理念,其宗旨是帮助各种临终患者能够在身体舒适、心情平静安宁的情况下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给予临终者家属以适当的安慰,使他们获得精神支持,从容地接受现实,最终让"逝者魂安""生者心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临终关怀其实就是不同族群关于死亡的文化体验仪式。以游牧为传统生计的哈萨克族,其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植根于伊斯兰教与萨满教,其临终关怀传统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牧辅导学和神学视野探析基督教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践,阐述了基督教临终关怀的基本观念、历史来源、发展、要求、关怀和辅导方法及其相关评估,以期务实地、系统地帮助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台湾佛光山数十年来“人间佛教”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实践,使得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星云模式”。论文基于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在佛光山的深入实践,梳理和总结了当代人间佛教的“星云模式”,并认为以佛法建设为中心的弘法利生模式、以佛教社团为中介的资源动员模式和以人间佛教为纽带的社会信仰模式,是当代人间佛教“星云模式”的三大要件,是佛光山“人间佛教”思想得以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体现了星云大师博大精深的佛教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理念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伊斯兰教义和丧葬仪式,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同时指出,伊斯兰教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过程中的临终关怀活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利用伊斯兰教的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关怀”,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质量和癌性疼痛心理治疗效果,作者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癌症患者中开展临终关怀的五年实践体会,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之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种形式和内容,解释了癌性疼痛的原因、疼痛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和原则,总结了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应用伊斯兰教的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关怀”与癌性疼痛心理治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临终关怀人文护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构建适应于临终关怀这一特殊医疗领域的人文护理模式。首先指出该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然后对临终关怀人文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界定,给出该模式中各概念的操作化定义,分析各概念间的关系,说明该模式在临终关怀实践中的具体流程;最后对该模式实践操作的技术关键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