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各国政教关系和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教关系的理解有不同层次,广义上的政教 关系应包含三对关系:意识形态层次上的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权力主体层次上的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事务层次上的宗教社会团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而狭义上的政教关系主要指宗教团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多地属于实践层次上的关系,但在立论上则要同深层次的关系即教会与国家关系相关联。对 一、影响政教关系的主要因素在具体的实践中,政教关系体现为政府同宗教团体之间的关系。宗教立法作为政教关系的确定形式曾为而且仍为世界上一些国家所采用。法律确认使双方关系的模…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基于2012—2013年、2017年耶路撒冷基督教社群的田野材料探讨圣地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复杂联系。建基于"圣地"与"领土"的二元理解,围绕耶路撒冷本地社会中个体朝圣者、国际教会组织以及"z4/7"祷告院的宗教日常实践,当代世界图景经由不同的主体对于圣地的理解与想象而被呈现,进而指向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的未来可能;宗教作为认识世界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也将为研究者重新整理巴以关系的叙事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黄幸平 《天风》2016,(4):12-13
正制度上墙,是建立制度;制度在手,是学习制度;制度入心,是贯彻制度。政府讲"依法治国",教会讲"依规办教"。教会活动、教会人员、教会财物等都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管理。与此同时,教会内部需要做好制度配套,就是在国家宗教管理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结合教会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4.
埃及的穆斯林与科普特基督徒共处长达十四世纪之久,双方关系一直比较复杂,既存在摩擦又相互需要,矛盾冲突与融洽和睦并存。二者在信仰层面上确有差异,在某些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不同,从而引发一系列以宗教冲突为表象的社会问题。但这些冲突与纷争背后还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海外消息     
晓望 《天风》2013,(1):63-63
埃及基督徒关怀寡妇孤儿 埃及现有25%的民众生活水平在贫穷线以下,每天只赚2美元,其中寡妇占大多数,另有约170万名孤儿。埃及因为欠缺失业救济与社会福利制度,使寡妇与孤儿成为难以翻身的边缘人。埃及基督徒没有忘记孤儿寡妇,创办科普特儿童院关怀寡妇与孤儿。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应埃及宗教基金部部长、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主席泽戈祖格博士的邀请,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余振贵、副秘书长杨志波二人出席了于2004年4月28日至5月1日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本次大会是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倡导下召开的,主题为“伊斯兰文明中的宽容精神”。来自63个国家和6个伊斯兰国际组织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26位宗教部长和司法大臣、18位国家总穆夫提;以及当今伊斯兰世界的知名思想家和宗教学者。此外,大会还特别邀请了梵蒂冈教皇代表、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大主教与会。4月28日上午,大…  相似文献   

7.
应埃及艾资哈尔长老的邀请,我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宛耀宾、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沈遐熙和笔者三人于3月初赴埃及参加了艾资哈尔伊斯兰宣教研讨会第十一届年会,并在该会以后应埃及政府宗教基金部的邀请参加了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会议。这两个会议,我国都是第一次参加,我们受到了东道主埃及朋友们热情的欢迎和友好的接待。  相似文献   

8.
结束在爱资哈尔大学的留学生活,阔别埃及已有十多年了。今年7月,应埃及政府宗教基金部之邀,我随国家民委和国家宗教局组成的代表团赴埃及开罗,出席了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第十届大会,顺便访问了埃及,故地重游,这也实现了我多年来的夙愿。一次务实创新的大会7月2...  相似文献   

9.
现代多元社会中,宗教与信任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用任何单一维度理解二者关系都是不充分的。根据长三角宗教信仰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1)基督徒群体与佛教徒群体在政府信任上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宗教归属并不影响人们的政府信任水平;(2)无宗教归属的社会大众对不同宗教的信任,同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据此,可以拓展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解,一方面,不应把基督徒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特别对待,而是通过一般适用于全社会的绩效因素等培育政府信任;另一方面要建立各个宗教之间的理性互动空间,消除社会大众对基督教的不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10.
受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关于居家隔离令的影响,包括基督教堂在内的大部分美国宗教场所被迫关闭。各宗教领袖对是否关闭教堂存在异议,但争议是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的,诉诸的话语也是世俗的法律语言,而非圣经语言。面对疫情期间的信仰需求,美国教会及时转型,开展在线崇拜,帮助信徒建构意义之网,并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疫情对美国的"教会形式"造成了冲击,以马鞍峰教会为代表的巨型教会开展线上敬拜和在线捐赠,通过对资源和技术的控制在疫情中影响力倍增。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教会礼仪也被迫进行了改革。宗教因素不可能单独起作用,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攻击迎合了福音派的善恶二元论和极化思维方式,福音派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关系走向让今年的总统竞选和未来的美国社会充满了变数。  相似文献   

11.
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在藏区近现代涉外关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从宗教传播的角度看,西藏传教会无疑是不成功的,因为其始终未能实现最初设定的"进驻拉萨、归化西藏"的传教目标。西藏传教会成立之初,巴黎外方传教会总会和罗马教皇"钦定"的西藏传教会筹建者——巴黎外方四川传教会主教马伯乐之间就进藏困难、路线、西藏教务归属等问题曾产生过巨大分歧并展开激烈的争论。二者的分歧和争论从某种意义上是教会内部上、下层之间矛盾的一种体现。揭示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天主教藏区传教活动失败的原因,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西方宗教在藏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同论是理解群体及群体关系宏观社会心理过程的重要理论。宗教认同作为社会认同中的一种,既具有一般认同的基本特征,又有独特的运行机制。这样的独特性表现在宗教认同不仅体现为一种群体归属,还体现为一种神圣归属。宗教认同核心作为认同和信靠的根本对象,所具有的群体共性、神圣性和符号性,在强调血缘凝聚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即是以"祖灵"为认同与信靠的根本对象,信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祖先—后裔的血脉关联和祖灵—后裔的庇佑关系,基于"血脉相连"的群体共性是区别于其他信仰群体的独特特征。而对同一血缘祖先之灵的根基性情感和认同就成为维系这一信仰共同体、同时也是族群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根基,使得认同更加稳固。我们需要在复杂的社会认同中认识宗教认同独特的特性与作用机制,并观察它与其他社会认同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原道》2017,(1)
经典世俗化理论难以有效解释中国乡村基督教传播现象。具有多维形态的基督教不仅蕴涵"人—神"结构的精神信仰体系,而且包含"信徒—教会"结构的地缘信众网络。在传播过程中,信徒在精神层面的超越性体验和对教会组织的集体归属合二为一。嵌入熟人社会的教会组织实现功能延展,发挥出生活互持、生产互助、纠纷调解等社群功能。基督教不仅为信徒提供了超越性的意义世界,而且提供了具有独立评价体系和交往规则的关系网络,成为一种"社区性宗教"。基督教迅速传播反映出结构转型背景下村庄社会竞争加剧;村庄非正式规范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和执行,针对弱势群体的越轨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弱化,村庄公共品供给不足。需要将宗教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切实解决宗教传播反映出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埃及早期染织服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 《美与时代》2006,(10):63-65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其古代文明的无限神秘和高度发达。时至今日依然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虽然年代久远,埃及人在工艺美术方面做出的贡献可谓辉煌,其中科普特染织艺术和腰衣样式对后世影响极大,染织和服装在古埃及工艺美术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冠疫情中英国国教(即英格兰教会)的应对举措进行分析。英格兰教会在疫情期间出现了新发展甚至是新变革,同时也遭受了冲击和影响。在"国家-宗教"关系方面,英格兰教会及其他宗教团体与国家机构的互动折射出了英国宗教"硬治理"和"软治理"的深层特征与传统,同时也突出了英格兰教会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6.
梅康钧 《天风》2007,(15):34-39
本文以著名神学家奥特的"群体信仰维度"所涉定的内涵,即信仰行动或通过信仰与个人相遇、交流而产生的群体的视角,思考、分析教会作为社会团体,如何更好地积极地服务社群,并寻求以上帝是爱为指向的社会互动。中国教会与社会,正共同经历着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直面社会转型期间种种结构性缺失,教会与社会相互关系也必然与人的善美趋向及社会道德秩序相关。文章认为,在中国社会中,教会要甘心情愿服侍众人,并且以耶稣关怀人的方式的基督教特质出发,肯定人的价值,并与社会真正和睦、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正>建立宗教法人制度是为了解决宗教团体因不具有法人人格而在法律主体身份上不明确的现实难题。通过立法赋予宗教团体法人资格,就会使其获得独立的法律地位。建立宗教法人制度,既能明确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也能消除宗教财产所有权主体不确定、性质不鲜明的弊端。建立宗教法人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改变政府在宗教事务管理方面规范文件位阶较低的状况、改变政府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管理宗教事务而引起的政教关系之间的不和谐状态;另一方面,建立宗教法人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一些尚未被宗教学术界注意的资料,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上海地方政府和各教会的关系,勾勒了变化的趋势。上海地方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几个教会的政策比外埠宽容,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各国、各地、各教力量汇集上海,促使上海宗教的地位在近、现代得到较大提高。文章还分析了上海实行宽容政策的原因、上海地方政府与教会关系演变的历史给今人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被赋予了特殊的宗教内涵。澳门开埠初期,天主教会以主导者身份创建麻风病院。17-19世纪,教会从主导地位退居为辅助者,在宗教领域配合澳门当地政府参与麻风病院的运作。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随着澳门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教会与政府进一步明确分工,教会更侧重于提供日常管理和宗教服务。从独立运作到与政府分工合作,天主教会在澳门麻风病院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宗教和世俗两方面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形塑了澳门社会,同时见证了澳门近代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缅甸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的暴力冲突频频发生,研究缅甸宗教群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缅甸整体的宗教格局。本文采用2015年缅甸综合社会调查(Myanmar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数据,运用博格达斯社会距离的概念和方法对缅甸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在缅甸的小众宗教群体中,基督教信众所受到的心理歧视最小,之后是印度教信众,伊斯兰信众排在最后;在宗教群体之间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中,性别、民族、居住地(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均对宗教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具有显著影响。此外,缅甸宗教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问题与民族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城市化和普及教育是促进宗教多元国家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