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政治哲学研究者德里克·帕菲特提出了分配正义的优先主义原则:在分配的问题上应该优先考虑社会中那些最穷困的人。帕菲特认为,相比于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所提出的平等原则,优先原则是更优的分配正义原则。因为,平等原则可能会遭遇"拉平反驳"和"分割的世界"这两个理论困境。帕菲特的优先原则与罗尔斯的平等原则之间的理论分歧是深刻而长远的,其根源在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功利主义之间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2.
分配平等主义和关系平等主义的争论构成了当前平等主义研究的主要线索之一。围绕 这个争论,还原论主张关系平等主义可还原为分配平等主义,但替代论则坚持认为关系平 等主义是对分配平等主义的取代。然而,还原论不仅忽略了平等在分配领域之外以及在分配 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道德要求,而且在分配的结果上也忽视了平等本身具有独立于公平的道德 力量。替代论则由于缺乏一种完整的分配理论而难以实现其理论目标。相比之下,多元论既 承认这两种平等主义的独特性又试图把两者都容纳在内,因此具有更丰富的理论资源可以回 应挑战,也更有力地拓展了平等主义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3.
把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扩展至全球范围,这是一种富有道德吸引力的理论尝试。全球正义理论强调富国及其公民们对于全球平等分配的道德责任,但作为一种个人主义的学说,它没有对国家代表公民们去行动的道德资格提供说明,从而没能证明富国的公民们为自己国家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的条件。这种理论的内在逻辑要求我们回到国家权力正当化的主题上来,而由于国家权力的双重强制性特征,将其正当化的方式就只能是找到公民们能够同意的原则。从平等的公民身份出发将国家权力正当化,这恰恰是罗尔斯式分配正义的真正理由。当国家权力以这种方式被正当化之后,我们就没有理由将国家边界继续视为一种道德上任意的因素,从而也就无法迈向全球平等分配了。  相似文献   

4.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分配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经济状态,更对人们的社会权利和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分配正义的伦理意义在于:如何在不侵犯社会成员自由的前提下,为人们带来应得的利益,保障、捍卫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在社会的层面上,平等是分配正义的首要伦理价值。福利、资源、权利(能力)都是分配的主要对象和领域。福利平等、资源平等、权利(能力)平等,似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正义分配的依据,但又都面临着各自平等理论的困境。文章从机会平等的角度,对分配正义进行了理解、研究和考察,并且构建了复合机会平等分配体系,力图实现作为机会平等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6.
姚大志 《哲学研究》2023,(2):119-127+129
平等是一种理想,而平等主义则主要是一种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当代平等主义者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一些学者坚持平等论,另一些学者主张足够论,还有一些学者则偏爱优先论。平等论以平等为原则,主张平等是好的,不平等是坏的。足够论以足够为原则,要求把人的生活水平从足够之下提高到足够之上,但对足够水平之上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则不给予关注。优先论主张,人的处境越差,使他们受益就越重要,因此处境更差者的利益具有优先性。虽然当代大多数平等主义者更倾向优先论,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对这些困难的分析表明,我们应该建构一种更好的平等主义分配正义理论,而这种理论就是消极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分配正义理论是政治哲学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全球分配正义理论的核心关注点是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利益或负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配问题,因此,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有权利获得什么,以及谁实际上应该为我们提供那些我们有权获得的东西。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全球分配正义理论论辩的基本框架,即两种区分、四种理论:关系主义和非关系主义理论、平等主义和底限主义理论。关系主义理论试图通过指出"这个世界的某种特征和状况"这样的事实来为全球分配正义的存在提供理由,而非关系主义理论则用强调"人人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这一事实来为正义必须跨越国界提供辩护。底限主义者认为全球分配正义的关注点应该仅仅聚焦到人的基本需要和对严重贫困的缓解上,平等主义者则强调,即使我们缓解了贫困和满足了基本需要,分配正义仍然有正义的理由去反对已有的全球不平等。文章最后分析了底限主义与平等主义从国家责任、平等的公制、民族身份、国家强制等方面就"正义"是否应该跨越国界所展开的论辩。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下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这凸显了平等分配理念的重要.平等分配的理念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密切关联,而对于平等实际上有不同维度的理解.作为本身具有平等分配理念的差异原则提供了深切关注弱势群体的视角,并能为我们思考与解决平等分配和分配正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我们应大力弘扬平等分配理念,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但对弱势群体来讲,若想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提升博弈能力最为重要.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风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平等规避是指人们在资源分配中厌恶不平等的分配结果,为了达成平等甚至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现象。这一现象是经济学中常见的行为"异象",属于社会偏好理论的研究范畴。不平等规避的经典模型是FS-ERC模型,后来的研究者从消极情绪、意图和社会奖励等视角对不平等规避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不平等规避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距离、决策时间和实验任务特征等。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平等规避的心理机制、神经基础,以及对不平等规避的稳健性进行再验证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皮凯蒂主要从收入与财富分配角度对经济平等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梳理出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归结为资本收益率恒高于经济增长率(rg),并根据该经济模型,提出以全球资本累进税作为经济不平等的解决方案。皮凯蒂与马克思同样发现了资本与不平等的关系,然而在经济不平等的根源与解决路径上,却有着本质差别,马克思从批判庸俗平等理论出发,站在人类解放的理论高度,指出实现经济平等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医疗公正基本理论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国家医疗公正基本理论分为内容的公正和形式的公正。在内容公正方面西方国家有三种重要的医疗公正理论,它们是功利主义、极端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它们对于西方国家制订医疗政策有很大影响。在形式公正方面,近来医疗程序公正理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oblem of justice between age‐groups. Specifically, it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a leading theory in this field, Norman Daniels' Prudential Lifespan Account. The challenge relates to a key assumption that underlies this theory, namely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individuals live complete lives of equal length. Having identified the roles that this assumption play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justifications Daniels offers for it are unsatisfactory and that this threatens the foundation of his position, undermining his claim that ‘the fact that we all age’ makes age a special problem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his shows that the problem of justice between age‐groups is not special in the way Daniels proposes; rather it involves the same irreducibly interpersonal distributive decisions as other problems of justice.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argument are several‐fold. Most importantly, it shows that the Rawlsian account of justice to which Daniels hopes to attach his theory to requires significantly greater benefits to be conferred on those in earlier age‐groups relative to those in later age‐group, not a distribution similar to simultaneous equality as Daniels proposes.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考察在双方贡献不相等时,3~6岁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98名儿童在竞争或合作情境下和玩偶进行钓鱼游戏,然后对6枚冰箱贴进行分配。结果发现5~6岁儿童比3~4岁儿童进行平均分配的比例更高,一级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能力完全中介了年龄的效应。和竞争情境相比,合作情境促进儿童进行平均分配,同时情境调节了抑制控制对分配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一级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能够解释学龄前儿童分配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common conception of justice as reciprocity seemingly is inapplicable to relations between non-overlapping generations. This is a challenge also to John Rawls’s theory of justice as fairness. This text responds to this by way of reinterpreting and developing Rawls’s theory. First, by examining the original position as a model, some revisions of it are shown to be wanting. Second, by drawing on the methodology of constructivism,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is proposed: an amendment to the primary goods named ‘sustainability of values’. This revised original position lends support to 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 as fairnes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及方法: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中国民众公平感对社会认知的作用,及经济因素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第一,公平感越高,则社会冲突感越低,外在政治效能感越高,越倾向于对社会不平等进行内部归因,即对于社会的整体认知更加积极; 第二,经济因素能调节公平感与社会不平等内归因的关系,具体而言,经济水平越低,则公平感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内部归因正向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test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hope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social justice commitment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N = 202)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The theory was based primarily on the social justice philosophie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Cornel West, and Paulo Freire using a cultural psychology approach.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Implications are considered for both training and future research on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7.
绩效、能力、职位对组织分配公平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马剑虹  时勘 《心理学报》2007,39(5):901-908
旨在探索基于组织分配公平的认知评价和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了不公平阈限的概念,即在追求公平和谋求自我利益的动机权衡中,个体为了追求公平而愿意放弃的最高限度的个人利益。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的二阶段实验范式,样本量为60。结果发现,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均对个体的不公平阈限有显著的影响;对于公平判断和基于公平的回应行为,工作绩效起着首要作用,工作能力的影响次之,再次是对方的提议数额的影响。第一阶段对方提议的分配方案对被试越有利,则第二阶段被试的回应行为越有利于对方。排除能力差别的作用之后,职位差别并未引起不公平阈限的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分配公平的三项原则:绩效原则、能力原则和互惠原则  相似文献   

18.
Why does global justice as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matter? We know that the world is plainly unjust in many ways and we know that something ought to be done about this without, it seems, the need of a theory of global justice. Accordingly,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global justice comes across to some as an intellectual luxury that seems disconnected from the real world. I want to suggest, however, that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global justice is necessary if we want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humanity. First, in some cases, a theory of global justice is needed for identifying what counts as legitimate problems of justice. Second, even in obvious cases of injustices, such as the fact of preventable extreme poverty to which we know we have an obligation to respond, we cannot know the content and the limits of these obligations and who the primary bearers of these obligations are without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However, I acknowledge that philosophical inquiry on global justice risks becoming a philosophical parlor game if it loses sight of the real-world problems that motivate the inquiry in the first place. If global justice is to provide the tools for addressing the problems of humanity, it must remain a problems-driven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9.
张雪  刘文  朱琳  张玉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40-1746
分配公平性是指个体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分配, 其主要依据3个原则:贡献(equity)、平等(equality)和需要(need)。最新研究表明, 幼儿很早就已经具有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判断与行为, 双加工理论对于该研究结果能够给出更为适当的解释, 心理理论与情境卷入水平分别从认知和情绪方面对幼儿分配公平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注重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对幼儿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发展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内部动机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公正的启发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提出了试图整合这些一致性的公正理论:公正的启发理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正的启发理论的含义,如何启发等核心概念,并对启发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启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