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实地调查和量化分析为依据,论述了澳门居民的妈祖崇拜具有的民俗与民间信仰的双重性质。这种崇拜既构成澳门渔民生活方式的一个要素,又成为澳门陆上居民生活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中外各地进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崇拜妈祖的民俗活动在澳门具有集中和一致的特点。而妈祖崇拜与各宗教信仰的融汇贯通,在澳门则具有兼备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向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澳门妈祖阁"神山第一亭"内陆续发现的明代碑刻,表明该地建筑于万历年间的石亭是重建、而不是始建。明代前期漳州人的船队出没于香山南部沿海,应是他们最早将妈祖的香火带到澳门的港口——亚马港。澳门妈祖阁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妈祖庙,庙内神像以佛教为主,另有道教、儒教的因素,这证明妈祖信仰宗教属性的多元性,它并非只属于儒教或是道教、佛教,而是一个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3.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从妈阁庙附近登陆后,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当地人回答说,“妈阁”。葡萄牙人误以为“妈阁”是这里地名,于是MACAU又被译为中文,叫“澳门”。这一“历史性误会”叫出来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也从此改写了澳门的历史,并使澳门蒙上了殖民主义统治的耻辱。但澳门与祖国内地山水相连,民间关系密切,风情习俗、语言文学等文化传统更是一脉相承,这是谁也割断不了的。这从闽澳人民对妈祖和妈祖文化的态度上得到充分证实。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惠安县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丰富的古造像收藏,庄严隆重的妈祖成年礼、开笔礼等仪式,经各大媒体报告转载后,产生媒体奇观效应,吸引了人们对妈祖信仰文化的关注。奇观化后的妈祖信仰文化的神圣性有所下降,但却以代理宗教的形式继续发挥其超越性作用。这种超越性,从传统超自然力量的形态,转变成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等当前主流价值观捆绑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5.
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妈祖信仰是一种活态文化期性和群众性;在社会变迁中,妈祖文化具有了多重功能。我们在充分发挥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的同时,还要大力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闽西客家地区的妈祖信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闽西客家山区,远离海滨,不知海舶为何物,但却普遍信仰发源莆田海滨、被沿海人民奉为海神的妈祖。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具体探讨,认为妈祖信仰传到客家山区后,对原有信仰形态有继承有改造,其被客家山区人民通过多种途经、多种方法、多种因素改造过的一种信仰形态,即传统妈祖信仰的变异形态。  相似文献   

7.
侯杰  王凤 《宗教学研究》2016,(2):249-25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的北渐问题是对妈祖研究的另辟蹊径。考察山东妈祖庙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山东的妈祖信仰。山东最早修建妈祖庙的时间,应该是在元代,不可能是在北宋。妈祖信仰最早传入山东的地点,应该在荣城,不是在蓬莱丹崖山或者庙岛。山东的妈祖信仰,在有限的传播与影响范围内还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本文初步总结了妈祖信俗未能在山东普及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妈祖频繁得到朝廷加封,妈祖信仰迎来从莆仙走向全国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朱子学说开始在福建等地大范围传播,而朱子后学基于对儒家经典的不同理解,在对待妈祖信仰的态度上,截然区分为排斥与褒崇两种态度。从一定程度上说,真德秀等朱子后学对妈祖信仰的褒崇,保证了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福建省霞浦沿海渔村和福安沿江集市的妈祖婆信仰为例,比较二者在鼎建宫庙、信仰人群、置办庙产、祭祀活动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闽东咸水区与淡水区妈祖信仰的地方性特征,以及妈祖信仰从闽东咸水区传播到淡水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能适应不同时代的政治诉求外,其特定的内在运作机制为其主要动因,其中正统化为妈祖信仰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在地化为妈祖信仰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国际化为妈祖信仰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宋代以来,妈祖信仰的正统化、在地化、国际化卓有成效,三者相互依存,逐渐形成良好发展机制,有力地推动妈祖信仰的持续发展,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2.
清代朝廷从未将妈祖封为碧霞元君,但朝野以妈祖封号附会碧霞元君的现象逐渐增多。其源头可视为汪楫所言的《天妃经》,而该经书与清初道士的关系仍不能确定。在汪楫的传言外,清代混淆妈祖与碧霞元君的其他路径有三:一是普通民众沿袭了明代二者混淆的信仰传统,并且衍生出妈祖与碧霞元君互相侵夺名号的新现象;二是康熙帝和一些朝廷官员未能明确区分妈祖与碧霞元君,客观上为汪楫的传言提供了更大的存续空间;三是地方官员与儒生文士对汪楫的传言信以为真,还编造出乾隆帝与嘉庆帝敕封妈祖为碧霞元君的谬说。需要注意的一个特例是,淮安惠济祠并祀泰山碧霞元君与妈祖的礼俗现象催生了雍正帝敕封妈祖为"天后圣姥碧霞元君"之说,促使妈祖元君化的历史面相更为丰富,也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目前发现的明清碑刻资料,对云南与妈祖、云南与福建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云南妈祖信仰的状况进行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5月10日至12日,应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席颜延龄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为团长、常务理事兼北京广济寺监院演觉法师为副团长的大陆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访问澳门,出席了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梳妆楼落成典礼及观音像开光法会。在出访前召开的组团会上,圣辉团长介绍了此行的重要性和意义,一是此次中国佛教协会组团出席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梳妆楼落成典礼及观音像开光法会,不仅我会高度重视,而且澳门方面也相当重视,行政长官何厚铧以及当地的社会名流都将随喜落成典礼,接待规格也相当高;二是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台湾妈祖信俗与传统乡土社会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个以妈祖信俗为核心的"祭祀圈"和"信仰圈",并孕育产生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艺术;受现代化交通、网络和新媒体等因素的影响,台湾妈祖信俗与当代乡土社会的互动进程不断加速,其交织面也越来越广,除却民众日常的宗教信仰生活之外,也波及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深入影响各行各业。妈祖信仰的政治化、商业化、遗产化、国际化也反过来加速了妈祖信俗在当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其形式与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出后乡土时代的特征。台湾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的结合有其内在的生成机制,妈祖信俗是台湾乡土社会和谐的"文化纽带"、治理的"整合器"、经济的"助推器"及运行的"规制工具"。当代台湾妈祖信俗传承与转型所累积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其教训需要吸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讨论了妈祖生前成长为谓洲屿女巫以及殁后被民间祀奉和受朝廷重视的情形,针对海内外妈祖庙供奉制度,分析其儒释道融合的特色,指出妈祖神庙中儒释道的圣像或神像一起供奉,这种形式上同在的现象,反映出佛道二教和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在儒家主导文化的影响下都有了涵化;儒释道的融会贯通是妈祖信仰最深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北京似乎已没有海神天后(妈祖)信仰的踪迹.但是历史上的北京是否有妈祖信仰传播呢?答案是肯定的.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国都,它同样见证过妈祖信仰在京师的传播和兴盛,但官方和民间信仰的原因各不相同.鉴于目前尚未见到该专题论著,故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调查史料,对北京历史上的妈祖信仰作初步综合考述.  相似文献   

18.
日本鹿儿岛南萨摩地区曾经是早期中日两国宗教、文化与贸易的热门汇聚点。当时的华人移民随着贸易航线而来,在此地谋生、定居的华人逐渐增加,华人的原乡宗教信仰也在此传播扩散。在当地的日本神社中也开始出现妈祖与日本神祇并祀之现象。妈祖信仰进一步在往来鹿儿岛的航海人之间传播,使得此地成为日本海神信仰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伴随着归顺日本国籍的南萨摩华人逐渐融入日本社会,妈祖信仰也逐步与当地宗教信仰融合。南萨摩笠沙町片浦地区的林家妈祖信仰被林家后裔传承延续,并被南萨摩市政府重视,成为南萨摩笠沙町所指定的文化遗产之一。本文通过对其调查研究,发现现今林家妈祖的神圣性消逝与华人的身份文化认同有着莫大之关系。华人在移民之初,原乡神祇原被视为非物质性祈求航海安全的宗教寄托;转至近代,由于原乡宗教信仰的消逝与断层,原乡神祇逐渐转变为物质性承继华人身份认同的遗产象征。  相似文献   

19.
妈祖与泰山娘娘共享"碧霞元君"称号一事,数百年来纷纭已久。周郢先生的《明崇祯朝敕封"碧霞元君"考辨——兼论泰山娘娘与妈祖信仰之关系》一文,以《颜神镇志》记载为据,认为广为流传的崇祯十三年敕封妈祖的"碧霞元君"封号,实为崇祯敕封泰山娘娘之封号。此说与学界历来观点大相径庭,甚需明辨。本文认为,《颜神镇志》之记载为可信度不高的孤证,难以成立。崇祯十三年明朝皇室敕封妈祖为"碧霞元君"之事,虽无官方记载留世,但先有宗教界"妈祖证位碧霞元君"之"道封",后有大江南北信仰实践中的广泛流布和遵奉,以及清廷官方的默认,故此事为实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妈祖信仰的广泛社会影响,引来了儒、释、道三教对它的创造和吸收。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神话传说、有关经籍、妈祖祭祀活动以及宗教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四方面,分析道教对妈祖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