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通过传入西方心理学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图书的出版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收录的心理学图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心理学图书的年出版量、编著与译著的比较、出版数量的地域差异、分支学科的出版特征等四个方面的出版状况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试图从出版视角对民国时期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微观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2.
虞愚教授在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中认为:从中国逻辑史的发展过程看来,由隋唐到明是因明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阶段,应另辟一个时期。这同从明到解放前夕,西方逻辑在中国不断传播并与名辩之学互相发挥应另辟一个新历史时期是一样的。我们有理由以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在中国的输入到创新,作为中国逻辑史中两个重要的里程碑。接着,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因明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评章太炎的进化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就是,近代西方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由传入到播开,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这个时期哲学思潮的主流。进化论作为一种进步的、比较系统的学说,是通过严复翻译和介绍《天演论》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乃至再后来的李大到、陈独秀等先进思想家们都曾积极地宣传过进化论学说。进化论学说的传播,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既巨大又深远。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的近三十…  相似文献   

4.
陈潇潇  安同良 《学海》2015,(2):110-117
熊彼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思想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遗产。在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机遇之际,其创新理论、经济周期思想等,正触及并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将其思想与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本文梳理了熊彼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与发展阶段,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中国学者对熊彼特思想的初步了解;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1989年,熊彼特思想逐步引入中国;第三阶段从《经济发展理论》首次翻译到2007年,熊彼特思想进行多方位传播;第四阶段从第一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召开至2013年,熊彼特学说在中国开始了系统的组织化传播;第五阶段以2014年南京大学中奥熊彼特创新中心成立为标志,熊彼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汉阳是近代工业重镇,而汉口则是重要的近代通商口岸之一。近代以来,武汉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十分突出,除辛亥首义以外,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历史遗产也十分丰富,构成了武汉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城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信教人数众多。主要有佛教归元寺、道教长春观、伊斯兰教民权路清真寺、天主教上海路天主教堂(汉口圣若瑟堂)、基督教荣光堂等。在这里简要分析民国时期宗教历史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宗教建筑的宗教流派大致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国时期刑法典建设中对于亲属伦理关系的传承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亲属容隐从宽处理、亲属相奸从严治罪、亲属相害区别对待、亲属侵财宽免处罚等方面.这种传承与变革首先是由巨大的传统惯性和特定的历史境遇造成的,亲属伦理关系的固有特质也预示了这种传承与变革的某种必然性.另外,这种亲属伦理关系在近代刑法中的传承与变革也为当代刑法的完善提供了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主题版画一直是贵州版画创作的主旋律,从研究贵州创作版画的历史出发,将贵州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发展按时间段划分为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四个时期,透过客观历史文化背景及中国特殊政治背景,梳理贵州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发展轨迹,了解贵州创作版画的历史变迁、风格流变,对于推动贵州版画创作向前发展,建构具有民族气派、时代精神、地域内涵的贵州版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凯 《美与时代》2013,(11):4-4
城市化的进程会引发一系列的变革,这一系列的变革从表象深入到文化以及符号化的层面。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或作为城市化浪潮中新兴的城市,在这一场变革中,都需要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塑或是重新构建全新的城市形象,通过利用固有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本”,赋予城市化中民俗文化以更为繁富更为资本的内容,使之肩负起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俗符号是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相融合的产物,储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信息,蕴含丰富民俗文化内涵,体现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是研究中国民俗史、文化史、传播史和艺术史的直观图示资料。  相似文献   

10.
美学追求——现代传播人的最高追求。一部从蒙昧到文明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传播史,同时也是一部传播媒介不断变革的历史;也可以这样表述,一部媒介变革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是推动着人类社会朝更高的文明迈进的主动力之一,这种不断超越追求的美学价值取向也在持续凸显,那就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人本”精神——通过对个性化的有效信息安全、适时、便捷的传达,使传播主体趋于人与人谐、人与天谐的“美的状态”。从结绳记事到语言传播与文字传播,再到无线电传播、影视传播以及网络传播,伴随着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变革是伴随着近代先进的思想家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而演进的。中国近代历史哲学变革的进程如下: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比较研究的中心是中西政体的优劣问题,从魏源、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到康有为都致力于中西政体之比较,主张从改革上层建筑着手来改造中国;从戊戌变法失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严复、梁启超、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皆致力于比较中西民族性或一般社会心理状态的异同,主张从改造民族性着手来改造中国;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中西不同的社会经济状态方面,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把中西政治、学术及民族性的差异归结到经济基础的差异,实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变革史,就是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和道教:起伏迭宕重振宗风任何宗教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都要表现出契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特征。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历史变革,伴随这种社会的重大变革,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同样经历了起伏迭宕的过程,既经历了战乱频仍、极度衰落的痛苦,也享受到新的社会制度下的甘甜,造就了一批重振宗风的有识之士,出现了新的思想并推动付诸实践,在当时甚至今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人间佛教”思想的确立和实践。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宁,战争连绵不断。中国佛教僧团戒律废驰,丛林破败,迷信盛行,佛教改革已经成为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以笔墨的形式通过汉字书写来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将汉字符号和特有的韵律融合起来表现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统一的艺术实践。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不管从历史的演变角度还是从其所处的传播角度,书法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演变到今天的楷书、隶书、行书等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因其特有的时代背景而愈发璀璨夺目。中国书法从殷商至东汉三国的萌芽时期直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明朗时期,都在快速地发展着。尤其是到了唐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唐代书法的盛况多与唐朝各方面的发展有关。从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进行探究,旨在通过这些探究使得中国书法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现代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运动开始,我国的道德教育理论开始向西方寻求借鉴,至今已有整90年的历史.这90年大致可分为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等四个时期.本文以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为视角揭示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道德教育理论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及发展的规律,由此提出对于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理论探讨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黄心川中国是印度的近邻,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宗教、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两汉以后逐渐频繁,隋唐时达到高潮。宋元时期更加深入发展,明清时期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等人为的阻碍,仍然有所接触,到现代...  相似文献   

16.
三官文化由信仰仪式、神话叙事、物象等三个方面组成,在历史语境中形成了天地水三官、唐宏葛雍周武三官、陈子椿与龙女的三个儿子三官、尧舜禹三官等多种表现形态,是由内容和形态共同筑就的文化.本文所说三官文化特指天地水三官文化. 一 三官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的三官手书,先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的发展期、唐宋的繁荣期、元时的没落期、明清时期的再度繁荣期、民国时期的衰败期、1949年到1978年的完全败落期以及1979年至今的复兴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在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所积淀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它同古代传统道德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叶南客 《学海》2005,(4):202-204
中国股市,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试验田"到为国企解困服务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曲折发展中走过了15个年头,目前正处于解决历史遗留的股权分置问题的大裂变时期.近年来对中国股市投以关注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大多从经济学或金融证券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如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挖掘与完善等.  相似文献   

19.
中古时期阿拉伯半岛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存阿拉伯半岛的经济、政治、文化、种族、语言、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培植下,阿拉伯民族由多神教改信一神的伊斯兰教,与此同时诞生了伊斯兰文化.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大致经过创立期、发展期、鼎盛期、凋落期四个发展阶段,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以伊斯兰教为主的中世纪阿拉伯教育对东西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吸收希腊、罗马、拜占庭、叙利亚、波斯、印度、中国等古代文化的营养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的过程.本文从研究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百年翻译运动入手,探讨中古时期阿拉伯教育对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方 《美与时代》2013,(6):60-62
民国时期留下来的绘画虽然很少,但值得研究的价值很大。它们新颖的艺术形式和方便快捷的流通手段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从其发展状况中可以窥探到民国时期社会经济的水发展平和中国民众的生活状况。它对民国时期商业性绘画研究的继续深入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